阿六湯圓廣利粽,
洪喜攤粉味不同,
腐幹出自三星齋,
洪興美酒醬同豐。
“皮薄,餡多,一包湯”,
在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
一家創始于上世紀初的阿六湯圓,
曾是不少老年人童年時的回憶...
“阿六湯圓”始創於,
清朝光緒年間(1905年),
名叫張協興湯圓店,
是松江泗涇有名的小吃,
店主張六初,小名“阿六”,
所以他的湯圓因此得名。
民國十七年(1928),
阿六去世,其子張鳳祥繼承父業。
由於“阿六湯圓”用料考究,做工精細,
製成的湯圓皮薄餡兒多一包湯,
吃時香、鮮、鮮、糯、嫩俱全,
成為了泗涇鎮的一道名點。
上世紀50年代,
泗涇鎮的飯店都改為人民食堂,
張鳳祥將“阿六湯圓”店關張,
自己帶著手藝進入了泗涇鎮供銷社工作。
阿六湯圓
在張鳳祥這一代,收了兩個徒弟,
其中一個就是張永泉,得到了真傳。
另一個因學習時間短未能掌握精通。
而當張鳳祥去世後,
真正算得上“阿六湯糰”的第二代傳人的,
只剩下了張品華和張永泉兩個人。
如今,這種泗涇特色的,
手工肉餡湯圓再也無法買到了,
而會做正宗阿六湯圓的,
也只剩下兩名70多歲的老人。
▼阿六湯圓第二代傳人張永泉(左)、張品華(右)
當初的“阿六湯圓”放在如今,
也一定是個“網紅店”,
來吃湯圓的人絡繹不絕,
“皮薄,餡多,一包湯”
是大家對“阿六湯圓”的評價,
它是很多泗涇的爺爺奶奶童年時的回憶。
如今,會做“阿六湯圓”的只剩下
兩位 70 多歲的老人,也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
也許會有人想說:
“做個湯圓還有什麼複雜的,
連個湯圓也學不會?”
據張永泉介紹說,
即使是會做湯圓的人,
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學會的。
—“阿六湯圓”到底有多特別?—
【面】
做“阿六湯圓”的面和其他湯圓的乾粉不同,
一定要用手工石磨磨出的糯米粉,
濕粉做出來的口感軟糯,
但湯圓不容易定型,
所以手速一定要快,
下鍋的速度也一定要快。
而且,阿六湯圓的特色是小巧,
一兩麵粉別人只能做兩個湯圓,
他們可以做四個。
【餡】
阿六湯圓是不加蔥的,
而且鮮肉肥瘦按三七或四六比例並用肉皮熬成凍,
抹入肉餡中,
所以“阿六湯圓”一口咬下去湯汁飽滿,
鮮而不膩!
製作的手法搓、撳、揉、撚、捏,
都恰到好處,還要注意火候,
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
煮出的湯圓才能
晶瑩剔透、香、鮮、糯、嫩。
▼史量才
曾經《申報》的總經理史量才,
在泗涇住的時候,
對於“阿六湯圓”也是讚不絕口,
每次回泗涇都要吃上一碗,
有的時候還要有人捎回生湯圓自己煮著吃。
而且由於“阿六湯圓”的製作工序複雜,
即使早上六點起床兩個師傅忙活,
一上午也只能做出300個湯圓,
這種精細有時候也是一種“負累”。
做湯圓的人老了,
吃湯圓的人也老了。
或許由於時代變遷過後,
像“阿六湯圓”這樣的傳統食品,
會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曾經看到有人感慨:
“中華上下五千年,失去的還少嗎?”
是啊!歷史不斷向前,
淹沒在塵埃裡的東西,
或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