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就是小栗康平的
[藤田嗣治]
大多都十分高
可惜的是這部電影
因製作時間的原因
未能參加歐洲電影節
在東京電影節上也被忽視了
只有一個最佳影片的提名
正是因為它的遇冷
這部2015年底就上映了的電影
要明年4月才發行藍光
最近日本wowow電視臺播出了此片
才讓各地影迷看到了這部電影
▲男主角小田切讓
熟悉日本電影的朋友或許會記得,小栗康平在80年代橫空出世後曾經被譽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由於其作品過於稀少,在網路飛速發展的這十年中,其“名字”早已被眾人忘記。
不過一旦當這個名字再度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依然還是會有很多影迷去關注他的作品。2015年,小栗康平終於推出了自己時隔十年的新作。不過,十年時間的等待不是白費的。
小栗康平的“巔峰藝術映畫”再度震撼到了到場的所有觀眾,很多影評人表示本片因為製作時間的緣故,未能參加歐洲電影節是非常遺憾的。
被《電影旬報》評為80年代最優秀日本映畫的[泥之河]是小栗康平的處☆禁☆女作,這部故事與映射都極其追求完美的作品一面世就受到了媒體大眾的廣泛認可,一時間小栗康平被定義為了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
隨後,由於對電影的極致追求,小栗康平的出片速度確實很慢,但是每出一部作品都能在當年的頒獎季中有所斬獲。[為了伽椰子],[死之棘]等作品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也收穫了重要獎項。
2015年,在前作[被埋葬的樹木]公映後十年,小栗康平終於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藤田嗣治]。這部由日本和法國聯合制作的電影描述了著名西洋畫家藤田嗣治的半生。
從在巴黎的驚豔,到回日本後的哀愁,再到重回巴黎並拋棄日本國籍,藤田嗣治的人生確實充滿著坎坷。而日法兩個之間文化的衝突是小栗康平最想描寫的部分。
或許有很多觀眾看到電影屬性是傳記片的緣故,會以為電影的故事內容會相對飽滿。但是,小栗康平依然延續了自己以往的電影風格。
雖然是傳記片,但是他並沒有花太多筆墨去表述藤田嗣治的人生經歷。他以“文化的衝突”為主題,分兩段描寫了藤田嗣治青年時期在巴黎的時光和回到日本後的戰爭歲月。
巴黎篇其實非常考驗小栗康平,畢竟作為一個日本導演去描寫20年代巴黎藝術家們的日常生活確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就目前的映射而言,可以說小栗康平基本創作出了那個屬於藤田嗣治的“巴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巴黎片段中的整體基調都是以藤田嗣治的“乳白色”為主,有了這樣的底色,再加上小栗康平出色的構圖能力,你會發現電影的每一個場景都好似在藤田嗣治的畫裡一樣柔美。
沒有任何法語基礎的小田切讓,憑藉其自身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在巴黎接受文化學習的過程,成功地締造出了一個生活在巴黎的藝術家。
而回到日本之後,小栗康平的色彩迅速轉變。有人問小栗康平:你是不是刻意讓演員表演出兩段時期不同的性格特徵,導演回答並沒有。
因為沒有人知道藤田嗣治當時的心理變化,巴黎的喧鬧,戰爭中的日本,哪裡才是真正的藤田嗣治或許並沒有答案,也或許在那個時期根本就不存在答案。
日本片段的畫面構圖可以用無與倫比來形容,作為一名追求極致美的導演,小栗從[泥之河]時期的35歲,到了如今的72歲,他對 “日本”的理解確實已經達到了“電影巨匠”的程度。
相同畫面中雲霧的變化;靜坐在大空房前無助百姓;安靜夜晚的告別獨白;這一系列的描寫都不是傳記映畫所有的元素,但在小栗康平的作品中,這些元素做到了對藤田嗣治心裡變化的最大體現。
藤田嗣治在離開日本後說道,“我不是離開日本,而是被日本拋棄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你可以從小栗康平的映射中深刻體會到當時藤田嗣治的那種微妙心理。
雖然本片在今年的東京電影節上一無斬獲,在作品公映後的口碑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但可以說和黑澤明的晚期作品[夢]一樣,這部被很多辛口影評人說為“無聊的奢華”的作品,絕對是日本電影界不可多得的“藝術映畫”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