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殺期待了一年的
[少年巴比倫]終於終於終於上映了
上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
小殺買了票但是看片當天
卻臨時有事與這部電影擦肩而過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大半年
終於等到這部電影上映
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
就連那個永遠一腔熱血的董子健
都告別了單身
順便傷透了一波迷妹的心
[少年巴比倫]是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
不同於近幾年氾濫的青春片
也不同于舊式青春片
它氣質頹然表達時卻又放大幽默
非常有性格
這裡的青春有被強奪的初吻
性☆禁☆感的誘惑
當然也少不了激情四射
這麼荷爾蒙四射的青春
請給我來一打好嗎
▼
90年代的青春、城市工廠的廢氣
騎著自行車的少年
追逐在一個可愛的女孩子身後
電影[少年巴比倫]改編自路內的同名小說,一個三十而立的中年人駐足回望自己曾經二十歲的少年時光,叛逆又瘋狂,純粹又熱情。
路內作為70年代生人,90年代正是他恣意揮灑自己青春的年代,青春的衝動與憤怒再到後面的緩和,都在他的小說中有所展現。
有人說路內的小說有王小波的味道,卻比他更暴力更徹底,而當這份徹底投射在電影中又是一番別樣的景象。
從2015年在上海電影節亮相,再到2017年年初終於正式上映,將近兩年,最終上映的版本也與電影節的版本有所不同,這一版的剪輯讓電影節奏更加明快清晰。
電影中,董子健飾演的路小路生活在虛構的城市——戴城,這個城市充斥著工廠的廢氣,這種廢氣卻又象徵了某種繁榮與權力。而所謂的“巴比倫”,正是指涉那種墮落的繁華。
▲工廠
城市雖然是虛構的,但生活卻不是。
路小路生活在90年代的二三線城市,托著父親苦心經營的一點關係,進入工廠上班,盼著轉正,念化工職大,然後拎著一紙文憑回原單位科室喝茶看報去。對於一個吊兒郎當的人來說,似乎這就該是人生最好的規劃。
他仿佛一開始就能料到自己未來將要走的路,平平穩穩終其一生,沒有多不好,理應的也沒有多好。
▲路小路
直到他進入這個染缸式的工廠,在權力與秩序下滋生出的一個江湖。他一邊貼合長輩們的期許,一邊又要應對機械化所滋生的迷茫,他麻木又想要揮灑熱血盡力咆哮。
這個少年矛盾又英勇,對於路小路來說,青春就是一種復蘇的血性,只不過自己的一腔熱血時常被潑灑到冷冽的地面上,終歸最觸目驚心的還是人本身那種無力感。
有青春當然就有荷爾蒙,路小路也遇到了他的白藍(李夢飾),愛恨糾葛,化為並肩而騎的自行車,留下的是曼妙的背影,這個女孩子在路小路的人生中是一道清流,涓涓流淌,乾淨又難忘。
▲模糊的白藍
相比路小路,白藍的叛逆才是從骨子裡出來的叛逆,腐朽、硝煙都是她反叛的對象,她經歷了很多,才讓她堅定逃離的決心。
最終她還是選擇離去,瀟灑的離開體制,與路小路的人生背道而馳。
▼
90年代的工廠,那是一個江湖。
江湖之中有恣意的少年,有翻飛的荷爾蒙,有對遠方的寄往。
▲飛揚意氣的路小路
路小路英勇地與周遭的一切搏鬥,官僚做派則順著他的視線成為極大的諷刺物件,而就在這種令人生厭的關係網下,世態炎涼有了一種直觀的體現。
但是熱血卻終歸於冷淡,而熱血冷淡的無力感不僅僅代表路小路一個人的虛空,而且還寓意著這一代人在無法著力的時代面前所承載的迷茫與悲哀。
他們還是沒能掙脫眼前束縛著的體制與權力,熱血冷卻就只有歸於平淡,走上早已預知人生道路。
好在還有瀟灑而去的白藍,告訴我們生活不止一個選擇。
當然,電影也有遺憾的地方,有原著支持下的這部披著青春片外殼的寫實電影,照著目前呈現的態勢,該有很出彩的張力才是。然而它所呈現的粘合力卻太弱,電影總在情緒高漲時迅猛回落,導致遍地的碎片即便有足夠耀眼的光亮,在整體上卻顯得有些乏力的。
但是至少這裡的青春不僅僅是無病呻吟,更是一種必經的生活。
▼
對於董子健而言
路小路這個角色
似乎非他莫屬
董子健出道這些年,演過不少頗有魅力的銀幕少年。
[青春派]中,白色制服黑色褲子,短短的小軟毛隨意的搭在腦袋上,他癡戀同班女生,青春的萌動、高考的壓力接踵而至。
那一年是小殺初識董子健,也是第一個讓小殺覺得哭都哭得那麼有感染力的內地90後小鮮肉。
▲[青春派]
之後的[山河故人],董子健更是和大她四十歲的張艾嘉演起了情侶,生在澳洲的華人,面對身份的茫然與父親的執拗,一口流利的英文,渾然天成的表演,讓小殺感覺到一陣驚豔。
好在年過六十的張艾嘉氣質依舊,讓二人之間的違和感有所減輕。
▲[山河故人]
[六弄咖啡館]少年小董平移到了臺灣,與可愛少女顏卓靈談起戀愛,愛情的甜蜜迷茫傷痛直至變質,都在這一段青春中淋漓盡致。
▲[六弄咖啡館]
2015年的[德蘭]更是讓董子健金馬提名,這個年輕人走得實在太快,到底要讓同輩者怎麼辦。
▲[德蘭]
而董子健自己說演過這麼多青春片中的少年,最像自己的還是[少年巴比倫]中的路小路。這個跳脫出來的叛逆少年,仿佛就是董子健的個人寫照。
對於路小路他的理解是:
我覺得路小路不光是反叛的,他更像是那個年代的詩人,但是是反叛的詩人。詩人其實很反叛。(笑)他浪漫,他長情,他不顧一切,看似有衝突,好像他想像的浪漫場景會是那種乖乖的,其實不是。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只是在那個年代你會有不同的方式去演繹。
而這樣的董子健遭遇演過[天註定]、[解救吾先生]、[黃金時代]的李夢,年輕的活力躍然幕前,一出大時代小人物的剪影,濃烈又無奈。
▲李夢
80後導演相國強選擇把這樣的江湖故事搬上銀幕,作為業界知名的調色師與特效攝影師,他在[少年巴比倫]中渲染出那種讓人窒息而又躁動的時代氣色。
此番重新修剪後公映的版本,相比初時更加緊湊明快,更能體現這重江湖的暈眩與青春的迷幻。
奇妙的是,這部電影的視聽,有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鋼的琴]的影子。但是在表達方式上竟然有著周星馳式的感覺,90年代舊時光的青春歲月中時不時流露出的無厘頭情節,讓這部電影頗為有趣。
放大幽默,消解細膩,相信[少年巴比倫]會讓你們和以往的青春電影有不同的觀感吧。
▼
“
關於那個逝去的90年代,2016年的[黑處有什麼]講少女在90年代危機四伏的成長心路。
▲[黑處有什麼]
金馬最佳電影[八月]講一個小孩視角的國營工廠變遷。
▲[八月]
而[少年巴比倫]講初出茅廬的少年生活在90年代。
有意思的是這三部電影以三個不同年齡的角度來詮釋那個相似的90年代,國營工廠的大氛圍,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變遷。
總的來說[少年巴比倫]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在最近的大片和喜劇片的輪番轟炸下,這部電影出現在這裡會是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