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最喪喜劇,為拍此片導演參加四次葬禮

15年前的今天

一部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上映

薑君對這部影片格外中意

前前後後看了不下5遍

每次都會發現新笑點

它就是[大腕]

2001年年末上映的[大腕]

再次創造了當年的票房紀錄

那時90後們還比較懵懂

後來大多是通過

電視或網路看到這部片子

如果你以為它只是部

逗人哈哈一樂的段子集錦

未免too young too simple

片中對很多當時社會現象的嘲諷

現在看來不僅沒有緩解

反倒愈加嚴重

裡面有中國房地產商奉為圭臬的金句:

當時說四千美金的房價

中國人可能還會驚訝

按當時的匯率

是三萬二一平

現在北京這個價

直接五環開外

電梯入戶啥的就更別想了

金主捧紅女演員

有錢走哪兒都是爺:

各種廣告位競標

商品經濟滲入社會方方面面

什麼都能拿來拍賣:

多年後再看[大腕]

與其說它諷刺現實力透紙背

莫不如說馮小剛借這部作品

對未來做了次“神預言”

劇情並不複雜,美國一大導演來故宮拍戲,要重拍義大利名導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腕兒大到什麼程度?大概就是貝托魯奇這麼大腕兒吧!

▲這是一位不幸喪失創作靈感的藝術家

大導演名叫泰勒,關之琳飾演的泰勒私人助理露西,找來電影廠下崗職工尤優,要把泰勒在中國的一言一行拍成紀錄片。

▲大眼美女關之琳風韻猶存

兩鬢斑白的泰勒意外昏倒,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尤優給他辦一個“喜劇葬禮”。所以,正如電影的英文片名[Big Shot's Funeral],[大腕]講的不是“大腕”,而是“大腕的葬禮”。

平民百姓還是精英文化?

這一點通過泰勒的困擾可以看出。他打算重拍[末代皇帝],為何重拍?在泰勒看來,貝托魯奇對中國皇帝的理解還是沒跳出西方人的思維框架,用泰勒的話說:

泰勒認為,像尤優這樣的中國人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真實想法”,正如尤優所言:

這段對話看似荒誕,卻直戳精英文化肺管子。不管是中國精英,還是西方整日宣揚普世價值的創作者,他們都不屑“屈身將就”最貼近普通大眾的市民文化。

早期的馮小剛還算得上“平民階級代言人”,而他的創作也長期被“精英群體”蔑視。小鋼炮通過葛優之口,對那些“裝大尾巴狼”的所謂精英進行了嘲諷回擊:沒錢沒女人,還談什麼自由?

而苦於無法突破創作瓶頸的泰勒,或許也是馮小剛自身在堅守與改變間搖擺的某種映射。

恪守底線還是金錢至上?

[大腕]裡飾演王小柱的英達,是個浮誇的演出承包商,說起辦什麼大型活動,立馬滿嘴跑火車。

給泰勒辦喜劇葬禮,尤優叫來了哥們兒王小柱。跟露西詳談具體事宜的時候,場面搞得像兩國元首會晤,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整個葬禮現場,都被廣告包圍:

尤優還是有自己的堅守,有超強糾錯功能的VCD機廣告一律不予受理。

對盜版之痛恨,馮小剛可能最有發言權了。直至後來[一九四二]上映前,小鋼炮還爆粗怒斥盜版商:

“我都被盜版商們輪☆禁☆奸過無數次,直到現在他們還在操我。沒關係,反正我們TMD的都是‘雞’!但我們還是要殺出一條血路!”

之後,尤優還解釋了用葬禮招廣告和賣盜版VCD的區別,這就是底線。

市場經濟還是腦子有病?

明星給錢就能哭,做起廣告來臉不紅心不跳。傅彪飾演的大明星——北影廠彪子,哭著在模特身上說:

我們中國文藝界已經集體補過鈣了,還沒來得及給你們美國文藝界補鈣,你就……

然後手一抹,秒變正經臉:

▲這就叫職業精神

黑社會做廣告洗錢,不給做就來硬的(投資電影洗黑錢的事兒還少嗎?):

結果逼得樂團以快兩倍的速度演奏哀樂,還讓幾個小女孩跟著唱:

泰勒沒死,尤優怕廣告商追債,裝瘋進了精神病院;但王小柱是真瘋了。

精神病院裡,一幫人縱論致富機會,張口閉口砸錢套現,動輒就是幾個億的生意。其中除了經典的李成儒那段,何平與張涵予兩段話也都十分精彩。對小市民的發財夢和當時的泡沫經濟進行毫不留情的嘲諷。

何平談中國音像產業油水巨大,他們應該怎樣在這片市場藍海中,麻溜兒快撈一筆:

張涵予(那時還在馮小剛片子裡跑龍套)聊如何砸錢辦網站,然後倒手套現:

他們說的有錯嗎?沒錯。因為當時的市場就是這些人在賺錢,泡沫越炒越大,每個人都想著一夜暴富,誰會去關心真正的產業健康?現如今互聯網經濟大熱,“精神病”比那個時候可多多了。

最諷刺的,是病房後景的一幅油畫,油畫前是世界各國國旗。

這是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的作品《雅典學院》,畫中希臘、羅馬、斯巴達以及義大利的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聚於一堂,描繪了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

這些“精神病人”,在腦子裡可能就把自己當偉大思想家和國際政要了吧?

可惜,張涵予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馬雲和劉強東如果看到這句話,他們情何以堪:

仔細想來,第一層揭示的市民文化,又反芻了後兩層表達。市民文化繁盛的土壤,才哺育出這些誇張可笑的市場經濟亂象。

馮小剛作為一個精英知識份子

雖自稱平民視角

卻仍忍不住對荒誕的社會現象

做一番嘲諷批判

他的內心更接近尤優

擁抱俗世,但同樣堅守底線

拒絕同流合污

三層表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構成了這部馮氏喜劇經典[大腕]

▲葛大爺是馮小剛的最佳代言人

[大腕]是馮小剛第一次嘗試中外合拍的形式,泰勒的扮演者唐納德·薩瑟蘭第一次來華合作,要求極其嚴格,每一個鏡頭都希望親自把關。

▲拍攝現場

而影片的靈感,則來自一次馮小剛和陳凱歌的聊天。他們說到了黑澤明葬禮,馮小剛當時開玩笑道:

“假如你不介意,你去了之後,我便利用你的名氣把葬禮搞得很隆重,拉很多廣告,賺很多錢,給你的妻子和孩子。”

後來這個玩笑被馮小剛一遍一遍地演繹和豐富,就成了電影的素材,被取名為[大腕的葬禮]。也許是名字真的不吉利,馮導在拍片過程中還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院。

▲片中大腕兩次“猝死”,應該是馮小剛

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藝術再創作

住院期間,馮導躺在病床上反復琢磨,最終將“病根”歸結於片名中的“葬禮”二字,“聯想起來很可怕”。於是,馮小剛將[大腕的葬禮]改成了[大腕]。

影片首映當天,馮導臉色凝重。他說從開機以來一共參加了四個葬禮,一個是英達的岳父,一個是梁左,一個是製片人之一的王中軍的母親,還有他本人的母親。

▲三位主創在柏林電影節

這些事實,又像是天意,讓馮小剛感覺冥冥之中要拍一部有關“生死”的黑色喜劇。

那時的馮小剛年過四十

向著“知天命”的歲數前進

拍攝[大腕]的經歷

讓他“知”自己生命的重要

他曾說

有一位不知名的高人

拿著我的生辰

說過一句批語:

人過鬼門

氣度霄關

15年過去,[大腕]片中的精神病人囈語成為現實,各主創的事業發展更是不盡相同。

關之琳早已淡出大眾視線,僅在江湖留下兩顆高爾夫球的傳說;

英達會因[我愛我家]裡的“葛優癱”被偶爾提起;

▲[我愛我家]導演英達和葛優在拍攝現場

實力派演員傅彪肝癌離世,留下中國文藝界一聲歎息;

[末代皇帝]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因44年前[巴黎最後的探戈]疑強迫女演員拍強☆禁☆姦戲而走下神壇;

▲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所幸,馮小剛沒有像[大腕]裡那個穿龍袍喝可樂的小演員,淪為流行文化和速食文化的奴隸:

他回歸傳統審美,用一部圓形構圖的[我不是潘金蓮],將批判現實主義堅持到底;

而“清心寡欲”的葛大爺依然遠離名利場,多年下來已修煉成“世外高人”,一出山,演的都是杜月笙這種黑幫大佬,誰說優子非得嬉皮笑臉?

▲葛優出演[羅曼蒂克消亡史]

始終認真演戲、低調做人的葛優留給觀眾和同行的就四個字“德高望重”,這才是真正的“大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