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寶坻縣誌分縣民為五,依次是士、農、工、商、女。士人讀書求仕,“邑之才雋,恒聯社于文昌閣”。幹啥?祈祝文運功名。接下來躲不開的,是考。跳 龍門,靠考。學子莘莘,錄取有限。“點額不成龍”,名落孫山,灰溜溜“歸來伴凡魚”,俗話說“烤(考)糊了”。八股取士那一頁已翻過,應試開考依然多。 “考得怎樣?沒糊吧?”這語言也就仍在用。
秀才是 考出來的。考秀才的童試,在府州縣舉行,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科舉考試。鄉間人覺得那已經是個事了,“見欲縣考者,曰要上縣吃子兒火燒去了”,清代《鄉言解 頤》有記。此書作者李光庭,寶坻林亭口人。“子兒火燒”,助考食物?就像豬蹄?李光庭那年縣考,曾讓人去買,空手而返。再一琢磨,是“寓言”:子兒者,之 而也;火燒者,烤也——之而用得明白,才有望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