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Duang娘教了大家如何畫傀儡師的眼妝,提到了傀儡師背後的故事,是瘋狂的傀儡製造者將少女的心臟安在了傀儡的身上。為什麼傀儡會需要一個人類的心臟呢?Duang娘先不急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說到傀儡師,這是一個古老且充滿神秘感的職業,充滿著故事和傳說,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傀儡和傀儡師。
古人稱木偶為傀儡,在歷史上,傀儡師是負責表演傀儡戲的。傀儡作為人的替代物,最早是用於喪葬,代替活人用來祭祀或殉葬,好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有人陪伴。在春秋戰國的墓葬中就常見到木偶,秦始皇所建的兵馬俑也是同樣道理。
所以傀儡和傀儡戲最早是與喪葬相關,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傀儡戲也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裡,《通典》則雲:“《窟礌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
在歷史的發展中,傀儡戲與其他形式的中國戲曲並存發展和相互影響,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傀儡戲則發展出了許多樣式。宋代的傀儡戲十分發達,有肉傀儡、提線傀儡、水傀儡、藥發傀儡等等形式,而現在的傀儡戲常見形式有皮影戲、懸絲傀儡、布袋戲等~
比如2016年,愛的戰士虛淵玄的作品《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游紀》,就是以老虛為編劇、臺灣霹靂布袋戲製作的作品。不過這是以傀儡為具體表現形式的作品,本身還是奇幻武俠故事。
其實傀儡和傀儡師的元素在二次元作品中有很多直接體現。可能是由於傀儡戲跟祭祀、死亡等等的聯繫,藝術作品中的傀儡師身上總是有著許多神秘的色彩。
比如《火影忍者》中就有不少描寫。勘九郎是擅長使用傀儡術的忍者,利用各種道具做成人偶幫助自己作戰。而到了忍界大戰部分,藥師兜出神入化的穢土轉生更是將傀儡術的存在感大大提升,不僅召喚了亡者的靈魂,還能對其進行操控。
↑還記得這首無限洗腦、鬼畜作品鋪天蓋地的罪魁禍首《雪月花》麼
到了《機巧少女不會受傷》,這部作品更是以傀儡術為故事背景的主要設定。自動人偶作為“人形兵器”,在魔術回路的驅動下行動,聽從人偶使的指揮;而在人偶製作材料中加入活體的“禁忌人偶”具有更高的魔力親和性,戰鬥力也更強。
其實這種“禁忌人偶”的設定很早就有記載。《列子·湯問》中寫道,周穆王西巡返還圖中遇到匠人偃師獻上的傀儡就讓周穆王誤以為是真人,“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唱歌跳舞樣樣精通,“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複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內部是五臟六腑俱全,去掉臟器則會缺失這個臟器對應的功能。
從現在的科學技術看來這個故事其實有很大誇張的成分,但是不得不佩服人們的想像力。傀儡的形態除了現實中木制、陶制等,人們描述了由活的肢體、器官甚至完全人體構成的傀儡,和人類越來越接近,這樣的矛盾更可以創造出豐富的故事。
↑《攻殼機動隊》中義體
火影、機巧少女中的傀儡或機巧走的是“魔術回路”、“忍術”的魔法奇幻流派,而傀儡的另一流派則是科幻類。與此相關最早的作品,可能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的作品《鐵臂阿童木》了,相比於單純被操縱的機械版傀儡,阿童木更是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為人類的幸福與邪惡戰鬥。
↑《攻殼機動隊》中戴著面具的機器傀儡演員
如果人的意志完全寄託到傀儡上,或是傀儡有了自己的意識,討論到這個層次就有點哲學的意味了。《攻殼機動隊》探討了人、半機器、機器和半機器的存在和意義,在劇場版中就有傀儡行道、日本能樂的表演,這些演員戴著面具,觀眾無法分辨他們是人還是機器,這種表演形式本身也許就在傳遞虛虛實實、亦幻亦真的世界觀,該片的主題曲《傀儡謠》也是如此。探討傀儡、機器、人和存在意義的好動漫作品也有不少,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部作品,或者延伸一步,看一看《海馬》這部劇。
咳咳,今天的話題不知道為什麼就變得沉重了,所以我們還是放下這些紛擾,開始愉快地看動漫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們有任何問題,或者無法添補自己無比深邃的腦洞,歡迎將問題丟給我~Duang娘一定會盡力解答哦!
圖文:小馬哥
編輯:小布
校對:cos不累嘟昂找茬協會
參考資料
[1]朱光. 從中國傀儡戲到日本動畫片[D]. 上海戲劇學院, 2007.
[2]廖奔. 傀儡戲略史[J]. 民族藝術, 1996(4):87-105.
[3]《列子》,景中譯注,中華書局,2007年12月第1版,第163-1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