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黃,字了凡,以《了凡四訓》享譽四海,曾于明萬曆年間任寶坻知縣。在寶坻的五年間,袁黃輕徭減賦,勤政愛民,為百姓實施了“千般善政”,受到民眾愛戴。後因才識超卓和政績突出,袁黃被朝廷擢升為兵部主事。
這樣一位父母官的離開,寶坻百姓“截鐙留鞭”無法相留。人們望著遠去的船帆,失魂落魄。第二天,大家便聚在一起,追憶袁黃這五年來的種種恩德和善舉。接 下來的幾天,就有人提出要為袁知縣建生祠。這一提議立刻得到大家的贊成。大家你出錢我出力,很快就把生祠建好了。生祠竣工後,大家以高規格的牲禮進行祭 祀。按古制,只有有大功于百姓、“德澤在民”的人,才能享受生祠祭祀。一百五十年後,寶坻百姓猶對袁黃念念不忘,清代知縣洪肇楙深受感動,重修祭祠,著文 祭祀。
袁黃調任兵部未及一月,就以贊畫 (有兵權的高級參謀)身份出征朝鮮,抗擊倭寇對明藩屬國的侵犯。在朝期間,袁黃不顧天寒地冷,以六旬之身和士兵一起跋涉攻守,嘔心瀝血地幫助統帥宋應昌和 主將李如松制定作戰計畫。在平壤戰役中,袁黃提供了高明的戰術意見,並帶領本部人馬協助李如松收復平壤。故後人稱,“平壤大捷”軍功“有袁黃一半”。為銘 記袁黃在援朝抗倭中的功勞,朝鮮人也在平壤為其建立了生祠,並由精通漢文的大臣孛元翼撰寫《生祠碑文》,其中詳細記述了袁黃在朝期間的勳勞。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24日今晚報副刊,作者:張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