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裡面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古詩嗎?今天就是重陽節,其和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裡最重要的兩種植物當屬菊花和茱萸了,前者可能我們很熟悉但是後者就較為陌生了,關於茱萸的來路還真不簡單不信不你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從重陽節的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聯想到端午節的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其實,端午節和重陽節,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這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具有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茱萸是一味中藥。《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所謂的“吳地”,即歷史上的吳國。這茱萸的名字也是來自於一個傳說。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弱小的吳國每年都得按時向強鄰楚國進貢。有一年,吳國的使者將本國的特產“吳萸”藥材獻給楚王。貪婪無知的楚王愛的是珍珠瑪瑙金銀財寶,根本看不起這土生土長的中藥材,反認為是吳國在戲弄他,於是大發雷霆,不容吳國使者有半句解釋,就令人將其趕出宮去。楚王身邊有位姓朱的大夫,與吳國使者交往甚密,忙將其接回家中,加以勸慰。吳國使者說,吳萸乃我國上等藥材,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瀉不止等症,因素聞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獻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紅皂白……聽罷,朱大夫派人送吳國使者回國,並將他帶來的吳萸精心保管起來。
次年,楚王受寒舊病復發,腹痛如刀絞,群醫束手無策。朱大夫見時機已到,急忙將吳萸煎熬,獻給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賞朱大夫,並詢問這是什麼藥?朱大夫便將吳國使者獻藥之事敘述。楚王聽後,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攜帶禮品向吳王道歉,一面命人廣植吳萸。幾年後,楚國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佈各地,全靠吳萸挽救成千上萬百姓的性命。楚國百姓為感謝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吳萸的前面加上一個“朱”字,改稱“吳朱萸”。後世的醫學家又在朱字上加個草字頭,正式取名為“吳茱萸”,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重陽節裡還有一種重要的植物那就是菊花,古代流傳下來重陽節習俗就包括了賞菊花、飲菊酒等,話說如今這正是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了,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如今的重陽節更多地被賦予了“尊老孝敬” 的含義,現代社會的節奏讓我們多數人總是在特殊的日子裡才能想起特殊的人,當你有一天意識到父母真的老了的時候可能會對“便插茱萸少一人”有更深刻的認識吧!
硬廣來襲:作為一個愛花人,在茫茫淘海中,妖魔鬼怪作亂,假像叢生讓人猝不及防。各位花友你是否已經練就了火眼金睛,識得冒牌貨?辨得假種子?鬥過黑心商?如果沒有那花半侶願做做你背後的植物360,一同上路,在這裡只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有共鳴的情感,在這裡除了安全、靠譜什麼都不會發生。用生活化的眼睛去看待園藝,你便可以在養花中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