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縣城全景。黃世海 攝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其中巴東段24公里,有“大峽”之稱。巫峽綺麗幽深,以俊秀著稱天下。它峽長谷深,奇峰突兀,層巒疊嶂,雲騰霧繞,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若進入綺麗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是對它最真實的寫照。峽江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迴路轉,雲開別有天,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
△巴人河風光:情郎峰。譚顯愛 攝
推薦這樣一條線路:“巴東縣城——鏈子溪——大面山”。此線路中,可行攝雲海間,在大面山觀雲海、賞三峽紅葉、俯視長江巫峽大拐彎、拍攝峽江日落、品地道的巴東特色美食、鳥瞰巴東縣城全景,在鏈子溪體驗新三峽的湖光山色、縴夫水運文化、古巴人文化。
△ 飛行。
巴土風情一直是巴東旅遊品牌的一張名片,在旅遊推廣和打造上,充分利用少數民族旅遊資源,精心打造形象定位、宣傳口號;利用節慶活動、境內外旅遊推介會,向世人展示最動人、最優美的民族民間文化;並以新媒體及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向外界推介獨特的少數民族旅遊資源。
在未來的規劃中,會進一步深入挖掘民族民間文化,提升民族文化品質,加大向外展示和推廣民族民間文化的力度,讓民族風情更好地促進全域旅遊的發展。
△鳥瞰巫峽。鄭家欽 攝
無源洞旅遊景區位於巴東縣城東郊,屬於三峽移民搬遷後的古城遺址。這裡泉石清幽,洞峽神秘。古老的“巴東八景”——兀洞仙泉、巴山夜雨、古亭秋月、牛口灘聲、鳳山夕照等聖境猶在。歷代官宦詩客名流的芳蹤遺韻,依然舊跡可尋。
核心景觀無源洞溶洞,是長江三峽三疊紀地質奇觀,也是三峽水庫中最大的溶洞。全長3000余米,洞口不足10米,其內最高70余米,均寬20余米,溶洞面積6萬平方米左右。沿途水聲若雷,鐘乳雄奇。主要景觀包括龍鳳呈祥、神龜石、萬年息壤、觀音坐蓮、八仙過海、犀牛望月、靈芝獻瑞……洞內步行約300米後,可乘坐扁舟漂流探險,潭內曲折幽深,燈光輝映,偶爾有岩蛙出遊,蝙蝠貼水而飛,神秘莫測。
△詩畫清江。譚顯愛 攝
向大家推薦巴東境內的小神農架,它地處長江三峽,位於神農架以南,是國際旅遊景區神農溪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是一個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更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禁☆女地,以其龐雜的植被、原始的生態、多變的山體、奇特的地貌、懸殊的高差、莫測的氣候等,構成了一種大美,有“十步一景”之說。小神農架也是植物的王國、動物的天堂,靈動可愛的金絲猴是小神農架最美的精靈。今年7月,小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
△ 土家歌舞。
“縴夫文化”多年以來都是巴東旅遊在推廣上的一個重要元素。在三峽水運的歷史長河中,縴夫是一個特殊的勞動群體,他們隨著河運的產生而生,在與激流險灘搏擊的歷史中,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隨著河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縴夫紛紛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唯有巴東神農溪流域,縴夫以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風采,縴夫拉纖漂流游也因此成為三峽旅遊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圍繞縴夫文化,在做好景區的提檔升級工作,努力提高景區品質的基礎上,在現階段更重要的是縴夫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提高縴夫待遇,關愛縴夫生活。今年,該縣傾力打造了一台國內首部旅遊微演藝作品——土家民族風情音樂劇《巴山戀》在神農溪景區持續上演,為廣大遊客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縴夫文化和土家文化的精髓。
△秀美水布埡。唐傳義 攝
本著尊重和傳承的原則,從旅遊的角度深入挖掘巴東的鄉土文化,系統梳理民風民俗,明確主題定位,選擇合理的發展模式和方向,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文化產品,為全力發展全域旅遊助力。
△巫峽。 張厚淵 攝
三謎分別為:野人之謎——神農溪毗鄰神農架,當地也有野人傳說。野人又被稱為“大腳怪”、“野人嘎嘎”,曾有人看到,但是沒捉到過,留下未解之謎。 懸棺之謎——神農溪上的懸棺主要是岩棺,是怎樣懸吊上半崖?為什麼用岩棺?古人為什麼要懸棺葬?棧道之謎——神農溪上的棧道時斷時續,是什麼朝代修建?是建槽引河水煮鹽,還是用於軍事和商業運輸?
三奇分別為:放羊不用收——有的崖壁只有一條獨路,路口人家把羊子往山裡一放,平時不用收歸圈欄,年年都有羊子食用或賣出。釣魚不用釣——大雨過後,你用青草系蛐蟮無須用鉤,即可釣起貪吃的泥鰍。 煎魚不用油——神農溪有一種油筒子魚,脂肪極多,煎時只須在鍋底放少許細鹽,即可下鍋幹煎,魚油濾出,不會粘鍋焦糊。
三怪分別為:走路比車快——在巴東很多地方,走路往往比駕車還快,因為車要七彎八拐,人卻小路直行,如下坡,還很順腳省力,自然人比車快了。石板當作土瓦蓋——一般人家蓋屋,都用瓦片,巴東有的人家卻是蓋的石板。原來,這裡的石板有的厚不過二三釐米,寬卻可達一二平方米。一層層剝了作瓦,真是又牢固又別致。白布當做草帽戴——現在,神農溪一帶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往往還用白布纏頭,土話叫帕子。帕子長約七尺,寬可達三尺,白色或青黑色疊成條狀纏頭,狀若草帽。過去,誰家女孩纏頭,會博得青年男子的讚美,叫“蠻乖”或“乖完噠”。纏帕是神農溪古俗,據說一可避暑寒,二可作遮雨,盛物用具,三可拴作吊床野宿,四是攀崖時相互結在一起可作繩索,五是以纏頭為美,習以為俗。
巴東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不僅是辛亥革命首義元勳鄧玉麟將軍的故里,賀龍元帥亦曾九次轉戰巴東,“共和國第一烈士”段德昌也犧牲在巴東的金果坪鄉。關於巴東的紅色旅遊打造,應融入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打造文旅結合的旅遊線路和產品,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不僅愛吃好吃,更懂得吃。巴東縣也是一座美食飄香的城市。
巴東羊肉大面、渣大椒炒臘肉、臘豬蹄、茶店子幹煸牛肉……無一不是巴東的特色珍饈,一定會讓來到巴東的遊客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