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讀懂天津】中國首部社區史志

2000年4月下旬,國家民政部在全國部署首批34個城區試點開展創建城市街道微社區,天津市和平區成為試點之一。本人受所在體育館街道辦事處委派,到擬籌建的香港路社區擔任籌備小組負責人。

香港路社區,原系民園街道界內的香港路和同樂裡兩個居民區合併而成。因香港路在其中心位置而得名。雖然面積僅0.08平方公里,居民才3000人左右,但因其地處五大道的東端,開發相對較早,名人故居和各類風貌建築眾多,居民中名人後代和“三高”人士所占比例也較高,地理和人文優勢在整個五大道地區比較典型。

這時,住在社區福進裡的老黨員陳瑞,給我提了個“是否可以由社區黨總支組織志願者們來協力完成”的建議。經徵詢多方的意見,我們據此又進一步發展提升,獨創了個叫“志願者駐香港路社區居委會服務小組”的組織,以社區內六名老黨員為骨幹,以“三高”人士及其子女為主力,進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熱心人,甚至資深專家學者的支持和參與。

我們從2000年6月開始徵集資料,然後起草、修改、審定,再漢譯英、登記申辦內部書刊准印號,終於在2001年建黨八十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四周年前夕付梓發行。這本書印行時更名為《香港路社區丰采》,全書共有11萬多字,雖然無法完全契合中國傳統史志體例,但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已然有了史志的“味道”,開創了中國城市社區編史修志的先河。

《香港路社區丰采》印出後,不僅滿足了社區及周邊居民的文化需求,輔助了香港路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還不經意間開啟了我的退休生活之路。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19日今晚報副刊,作者:魏宗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