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甯陳家為海內第一望族,有“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之譽。按《海甯渤海陳氏宗譜》載:陳元龍(1652-1736) 字廣陵,號乾齋,海甯陳家第十世。清雍正朝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世稱海甯相國,其居為“陳閣老宅”。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陳元龍歇假,過津門,居查氏於斯堂,與查日乾初次相見甚歡。對此,陳元龍在雍正十一年(1733)九月所作《水西莊記》中道:“予甲申假,旋道出津門,與君相見,接起言論風采,握手傾服,如平生歡。”(見《宛平查氏支譜》卷六)
康熙四十六年(1707),北查如鑑之繼配、查日乾之母劉太君70歲大壽,陳元龍作《劉太君七十壽詩》曰:“王母初傳下十洲,自攜玉液貯金甌。玳宴啟處清芬滿,仙樂鳴時瑞靄浮。北闕佇看旌大節,南山長共擁高樓。古稀獻頌無佳句,折得梅花當酒籌。”(見《宛平查氏支譜》卷八)
雍正十一年(1733),陳元龍“大耋乞歸,君(查日乾)亦年將古稀矣。片帆南下,秋氣初澄,可以停橈過訪,一覽斯園(水西莊)之勝,則又予之幸也。”興而賦詩《新安查翁天行久居天津年七十矣新購一園曰水西園辱招遊賞停舟竟日賦謝》二首。(見《宛平查氏支譜》卷八和《天津縣誌》藝文志)
陳元龍又賦詩《坐攬翠軒與天行述舊》二首。其第二首道:“憶昔干戈日,君家祖德長。閨房明大節,冰雪凜清光。七烈聲名遠(崇禎甲申國變,君祖母周氏、叔祖母張氏、姑母二姑、三姑、四姑、祖姑母黃夫人、黃女四姑、庶叔祖母廉氏、廉母某氏,同日自縊以殉,絕而復蘇者廉氏及四姑,前輩陳檢討維崧、姜編修宸英等,為賦七烈,詩文甚富),千秋鼎俎香。承平懷世澤,回首感蒼茫。”(見《天津縣誌》藝文志)
陳元龍在遊覽考察了水西莊後,創作了《水西莊記》。此記擴大了水西莊的影響。
乾隆《天津縣誌》刊載《水西莊記》時,有兩點差誤。一是,陳元龍時年82歲,誤為83歲;二是,省去《水西莊記》結尾處67字:“令嗣長君,才華道義,名冠時英。次君治郡有聲,扶搖直上。高望重優,游于煙霞泉石之間,養素怡神,將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則斯園乃塵世之丹邱。且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
乾隆元年(1736)六月初八日,是查日乾70歲大壽,陳元龍作《慕園府君七十壽序》(見《宛平查氏支譜》卷五)。在這篇696字(落款未及)長祝壽文中,陳元龍說:“予與君交垂三十年矣,憶自甲申乞假南旋……期間往還贈答,貌疏而神親。”可見兩人關係非同一般。查為仁在《蓮坡詩話》中說:“陳文貞西元龍與家大人為總角交。”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12日今晚報副刊,作者:郭鳳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