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外秦淮河邊,每天都可以看到明城牆。
明城牆是南京的驕傲,被用作市徽的主圖案。山、水、城、林和諧交融,是“宜居南京”的重要標誌。恰如說到中國,不能不說萬里長城一樣,說南京,就不能不說到明城牆。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宏偉的城牆,才有了如此瑰麗的南京城。
南京人對城牆的研究是全方位的。從都市的佈局到城牆的規模,從城池的安排到城門的方位,從城磚的燒制到磚上的銘文,從現實的形態到承載的資訊……可以說無微而不至。南京人對城牆的愛真摯而深沉,寫下了無數讚譽的文字,拍攝了無數壯美的照片。明城牆,已成為南京人鄉愁中不可或缺的記憶。
我常在明城牆下漫步,漢西門,清涼門,中華門,中山門。最喜歡的還是東郊的城牆,牆面上攀爬著自然生長的長藤細樹,那樣一種頑強的生命力,那樣一種執著的精神,似乎是城牆內涵的外化。而最令人心弦顫動的,是城磚上偶或可見的槍眼,有的槍眼中還殘留著變形的彈頭。那是日本侵略軍野蠻攻擊的罪證啊!子彈突出灼熱的槍管,氣勢洶洶地呼嘯而來,一頭撞上堅固的城牆,只落得齜牙咧嘴,從此僵縮在冰冷的磚洞中。
城牆,是防禦性設施,是愛好和平的人們用於自衛的設施。中山門外的城牆上,尚能看到當年守軍為拒敵而修建的射擊孔。在強敵來犯時,她義無反顧地守護著城市。侵略者瘋狂的炮火,無情地傾瀉向城牆。於是,我們在歷史照片上,看到了在硝煙中燃燒的中華門城樓,看到了在轟炸中坍塌的中山門甕城,也看到了光華門拱券內的累累彈痕……守城將士的血被時光沖洗淨盡,城牆上的彈痕仍在。
城牆上的彈痕,有如將士軀體上的傷疤,是光榮的標誌,同樣顯示著南京的城市精神,南京人的民族精神。
令人不無遺憾的是,六七十年間,城牆上的戰痕,被有意無意地消弭。在不知城牆價值的年代,光華門被愚昧地夷為平地。在已知城牆價值的年代,中山門甕城上的缺口,被修葺一新。
我們制定了保護明城牆的相應法規,我們建設起舉世無雙的明城牆風光帶,我們每逢慶典活動都忘不了“城牆秀”,我們在城牆中設立了一個個旨在開啟民智的書吧。然而,我們疏忽了一點,作為防禦性設施的城牆,在她真正擔負護衛城市的職責時,所遭受的攻擊,所留下的征戰痕跡,同樣是一種可貴的歷史資訊。
在抗戰老兵重新得到社會關愛的時候,南京城牆上的抗戰遺跡,同樣也應得到社會的重視啊!
(本文發表於2016年10月17日今晚報副刊,作者: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