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薩爾加多 敬畏萬物 在世界邊緣遊走

在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的影像世界中,一面是記錄著社會苦難的真實寫照,另一面是承載著自然世界的浪漫語言,在他的最新作品《創世紀》問世後,人們再次被這位元大師的影像探索所折服,他沒有停留在已有的光環中,而是邁向那些不為人熟知的土地,完成一次次影像探險,最終以作品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二個高峰,在他看來,這部《創世紀》是寫給地球的一封情書。我們邀請到國內攝影評論家姜緯及法國攝影評論家蕾莉亞分別對薩爾加多的兩個拍攝時期進行解讀。

當我第一次翻看照片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已找到一種新的與事物發生聯繫的方式。那是如此奇妙,能夠把一個瞬間凝固下來,然後拿在我的手中。從那一刻起,攝影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人們更近得感受到我們的地球。我們都無法觸摸它,我們不再覺得自己是這個星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把時光逆轉去親近自然。我們必須找回我們的本能,去更多地瞭解自然。 ——薩爾加多

1973~2000

同情目光體現人道主義精神

勞動者和遷徙:對時代的誠懇記錄

薩爾加多在40年職業生涯裡從未停止過對全球性問題的深切關注,為了完成拍攝項目,他遊歷過120個國家,在這些項目中,薩爾加多以人道主義的視角誠懇地記錄著這個社會的現實。

解讀者:姜緯

著名攝影評論家,策展人,出版策劃人

攝影評論家姜緯生活在上海,曾策劃過諸多知名影像展覽,其中包括“2009年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生活的面孔”、美學、“絢爛”,並曾獲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傑出策展人獎和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最佳策展人獎,最新出版圖書《寸眸之明》。

從1986年被譽為加西亞·瑪律克斯魔幻現實主義視覺版的《別樣美洲》開始,到1993年的《勞動者》和2000年的《遷徙:轉變的人性》,薩爾加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堅守人道主義精神的視野。在《勞動者》系列中,烏克蘭的鋼鐵廠,印度的煤礦,古巴的甘蔗田,盧旺達的茶園,義大利的漁場,玻利維亞的錫礦,美國的屠宰場,中國的自行車工廠,科威特的油田,無處不出現薩爾加多的身影。1986年,他在巴西佩拉達露天金礦目睹了艱苦危險的宏大勞動場面:5萬多名淘金者擠在一個巨大的土坑裡面,背負著沉甸甸的礦土,靠搖搖晃晃的木梯攀上爬下,隨時都有摔死的危險。薩爾加多認為:“他們雖然衣不遮體,但仍然具有人的尊嚴。我深感世界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驅使我把這些拍出來。”

尊重的目光拍攝

1993年至1999年,薩爾加多在40多個國家拍攝的作品,彙集成了史詩般的《遷徙》,包含了國際遷徙、難民、非洲悲劇、離鄉背井的人口城市化、當今世界的兒童5個部分,他由此體驗到人的遷徙成為這個世界日益增強的移動性的直接表現。其實,人類的生活史就是遷徙史,從《聖經》中記載的“出埃及記”,到現代經濟增長中的農村人口流動性,無一例外地顯示了人們追求更安全、更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良好的經濟學素養,豐富的經歷,使得薩爾加多能夠挖掘影像背後的一些內容,諸如資源和戰亂、環境退化和人口壓力、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關係等等,考察這些內容有助於解釋“全球化”的面目。作為一個長期遠離家鄉生活的攝影師,薩爾加多有著深刻的感同身受:“我希望人們看過這些照片以後,能夠用一種帶有尊重的、全新的眼光看待身邊的移民。希望坐在美國某個餐廳裡的年輕人看到墨西哥裔侍者時,能夠想到他或他的祖先長途跋涉來到這裡,他們在這裡充滿勇氣,推進著生活,為了工作和尊嚴打拼。這樣的精神,存在於我的每張照片之中。”

窮苦引起的共鳴

對於一個舒坦奢華生活的追逐者來說,閱讀薩爾加多的這些作品不會是一種愉悅的享受。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好——是不是記錄攝影特別擅長體驗苦難?窮人和底層時常是記錄攝影不斷光顧的領域,攝影師將這個傳統不斷引向高峰。然而,攝影僅僅是歷史結構內部的一種微弱的聲音,許多重要時刻,攝影對於芸芸眾生的同情之淚起不了什麼作用。攝影不是歷史的對手,設計未來歷史方案的時候,攝影的作用遠遠不如歷史學、經濟學或者政治家的運籌帷幄。全球範圍內,市場機制及其運作依然如日中天。事實上,攝影本身就繞不開市場機制運作——版權、印數、定價,這些都是市場派生出來的概念。

《遷徒》

《遷徙》系列展現了人們因為人口增長、就業機會、戰爭、自然災害和環境巨變等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是關於人口遷移問題涉及最廣的一份調查,它涉及到35個國家,包括科索沃人遷移到阿爾巴尼亞,拉丁美洲人移民到美國,非洲人移民到歐洲。國際移民的數量已超過1000億,而隨著資源問題的愈演愈烈,移民人數將會繼續攀升。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計畫之間有著一種緊密的聯繫。人類因為資源競爭而遷移,這就意味著那46%“未被涉足”的地球將會逐漸變得“觸手可及”。工人計畫探討了製造商品的人們,我們消費這些商品,商品又轉而吞噬了我們的資源。

居民區的水管

巨大的供水管穿越了孟買的貧民窟,這裡離機場不遠,並開始嵌入了中產階級居住區。印度,1995年

孟買火車站

教堂門站是孟買郊區鐵路西線的終點站,每天大約有兩百七十萬人搭乘火車去城裡工作。印度,1995年

胡志明市的視窗

胡志明市的貧民習慣于這樣坐在視窗,他們對於離地面的距離毫不在意。越南,1995年

離開家鄉的孩子

由於內戰,這些孩子們已遠離他們的家鄉,他們白天躲避起來,晚上準備去肯亞的難民營。南蘇丹,1993年

《勞動者》

在薩爾加多27歲時,他最終放棄了經濟學工作,成為了全職攝影師。因為記錄薩爾加多而成為新聞攝影的標杆。在這幅照片中,一個巨大的坑穴式礦井,滿是人類的軀體,從頭到腳沾滿了泥漿。這種亂作一團的工作方式,在這裡,礦砂完全靠5萬多個工人用手挖出。出於對人類體驗的興趣,薩爾加多開始在《勞動者》系列中探索勞動的主題,著眼於為農業、食品、礦產、石油和建築行業全身心投入的男性和女性。“薩爾加多揭示了勞動世界的痛苦、美麗和殘酷”,作者亞瑟·米勒如此評價這一系列創作。

淘金的人

佩拉達金礦,人們在這裡淘金,全憑人力進行運輸,這一系列作品成為了薩爾加多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勞動者最好的寫照。

巴西,1986年

砍甘蔗

工人在燃燒過的田地裡砍甘蔗,這裡的人們通過甘蔗來制糖,而燃燒田地可以使土地更為肥沃。

普拉多波利斯,聖保羅州,巴西,1987年

西西里島的船員

清晨的漁船船員,他們一直在等待金槍魚群的到達,海流變得有利時,船員就可以趁機整理漁網系統。

西西里島,義大利,1991年

2004~2012

發現者的視角敬畏自然

《創世紀》 給地球的情書

2004年薩爾加多開啟了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影像專題的拍攝,在長達8年的拍攝中,他通過影像追尋生命的起源、記錄世界環境的變化,這一專題成為了他最為讓人讚賞的項目。

解讀者:蕾莉亞

薩爾加多的夫人,策展人

上世紀1980年代,蕾莉亞出任馬格南藝術廊的館長。並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策劃和設計了數個攝影展覽與出版物,也為薩爾加多籌畫多項攝影作品展及相關出版。另外,她負責策劃的展覽《另一個美洲》(Autres Amériques)曾於1986年贏得Paris Audio Visuel“攝影月”所頒發的一等獎和最受歡迎獎。

薩爾加多的專題《創世紀》旨於展示地球在急速現代化及高度發展前的原生態面貌,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和演變,也探討人類如何漸漸淡忘自身與地球之間的原始關係。此次展覽,利用鏡頭捕捉地球上鮮為人知的山川海景、野生動物以及部落族群的生活,不僅讓我們看到地球的幅員如此浩瀚無涯,也能從中領略大自然的神秘與奧妙。

與自然相處

這些奇景有的攝於極圈地帶、有的也可能是在熱帶的雨林中、遼闊的草原上、酷熱的沙漠裡,甚至是常年受冰川覆蓋的山脈,或是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其中在一些極度寒冷或乾旱的地帶,有些植物以驚人頑強的生命力存活了下來,而某些動物及古老部落也正因為與世隔絕而得以找到生存的機會。鏡頭下,人類與大自然和睦共處,仿佛是一件渾然天成的藝術作品,亦展現了大自然在未遭到文明污染前的波瀾壯觀。

失落的美感

《創世紀》是對地球的一次攝影之旅——這是一次重新發現那些迄今未受現代社會影響的山川、荒漠和大洋、動物以及人群的探險——這個星球上依處在原始狀態的土地和生命。但是,“創世紀”也是一個迫切地向我們自己的時代訴說的項目。通過刻畫以某種方式倖存至今的一個“失落”的世界驚人的美感,它宣告了這一切面臨著危險,也是我們必須拯救的。“創世紀”是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在“勞動者”和“遷移”——他審視了由於經濟和社會的根本變革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之後,第三個對全球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而此次他尋訪了我們的自然環境,用影像為我們星球的壯麗與脆弱獻上了一首情詩。薩爾加多一直致力於黑白影像的創作,30多次前往全球遙遠的角落,建立了自己的影像檔案。每次從巴黎的根據地出發,都要花費數個星期,搭乘客機、直升機、遠洋輪和獨木舟,甚至在極端嚴寒和酷熱中長途跋涉穿越困難重重的地區。薩爾加多從2004年開始旅行,在2011年末完成了這部“創世紀”。

《創世紀》採用了主題式的手法,突出了地球在地球物理學上的起源、地球上的動物、原始民族和早期社會。薩爾加多走訪地區之遙遠,而這些照片也組織成定義寬泛的生態系統,並充分反映大自然是如何運轉的。它目的是開啟公眾的眼睛,去觀看大地之上所發現的奇跡,不僅是我們為“創世紀”有幸發現和記錄的一切,還有在湖泊、山丘、公園和庭院中的一切。這所有的一切就在我們家園不遠的範圍之內,而且代表了我們與大自然最頻繁的接觸。畢竟,自然資源保護的鬥爭要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始。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希望前來觀看和討論“創世紀”的人們不僅僅是饒有興致的觀察者,而是成為迫切需要我們關懷和專注的一種普世命運的積極參與者。

《北方的空間》

放眼望去,我們又考察了美國阿拉斯加和科羅拉多平原的風景、克盧恩國家公園的風景以及加拿大巴芬島的野生動物,之後向東前往俄羅斯偏遠的北方,包括弗蘭格爾島的北極熊繁殖地、西伯利亞以北以及勘察加半島的涅涅茨原住民。

牧民與馴鹿

涅涅茨牧民和他們的馴鹿,西伯利亞北部亞瑪律半島,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常年積雪,雪橇成為聊天他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2011年

涅涅茨人

當氣候急劇惡化,涅涅茨人和他們的馴鹿便會在一個安全地段停留數日。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亞瑪律半島, 鄂畢河以北的北極圈。

2011年

國家公園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由風、河水與冰雪侵蝕的沉積岩組成,被譽為天然石林的殿堂.

猶他州,美國,2010年

《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從加拉帕戈斯群島獨特的火山地貌和動物種群開始,還包括了新幾內亞和伊裡安查亞、遠隔印尼蘇門答臘省西比路島孟塔維的古老民族,以及馬達加斯加不同生態系統中的風景、野生動物和植被。

蜥蜴的手

海鬣蜥 (學名Amblyrhynchus cristatus)這種動物滿身鱗甲,攝於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2004年

採摘榴槤

爬上四十米高的樹去採摘榴槤的西比路島土著人,明打威群島,西蘇門答臘,印尼,2008年

麵包樹

馬達加斯加海灣的猴麵包樹,小島在海面上十分孤立,而麵包樹屹立在島上,顯得十分特別,西印度洋。2010年

節日裝扮

瓦基山谷的土著男子身著節日裝扮在瀑布前載歌載舞,這是他們特有的慶祝節日的方式。南太平洋,芒特希根,巴布亞紐幾內亞。2008年

《地球的最南端》

在南極洲,冰封的陸景和海景,耐寒的動物,企鵝、海獅和鯨魚,特別是在瓦爾德斯半島的繁殖地拍攝到的動物。之後我們前往南喬治亞島、福克蘭群島、迭戈拉米雷斯群島和桑維奇群島,那裡有奮力求生的各種企鵝、信天翁、翅膀寬大的海燕和鸕鷀。

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龐大的體型總會令人聯想到某些史前動物, 成年露脊鯨身長15 至 20 米,重達30至50噸,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2004年

海豹與企鵝

南象海豹和帝企鵝,他們成群結隊,在島上隨處可見,南喬治亞島,南大西洋,2009年

冰川上的企鵝

帽帶企鵝棲息於紮沃多夫斯基島和維索科伊島之間的冰山上,南桑威奇群島。2009年

《非洲》

這片大陸是洋洋大觀的人類和動物的家園:從博茲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奇異的野生動物,到盧旺達、剛果和烏干達接壤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的大猩猩;從納米比亞的辛巴族人和蘇丹的丁卡人部落。非洲揭示了沙漠非凡的氣派,色彩從深灰到深紅;質地從沙狀到岩石;一些平坦如大洋;另一些則被貧瘠的大山阻隔。不僅有仙人掌和齧齒類動物,還有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洞穴壁畫。

鑽木取火

卡拉哈裡荒漠地區的布須曼人,這裡的土著人扔在使用遠古的鑽木取火的方式而生活,波札那,2008年

牧牛人

丁卡牧牛人,在丁卡族的部落中,牛是他們的圖騰,它們主要用於運輸,白尼羅河流域,南蘇丹,2006年

高原上的人

衣索比亞北部的高原山谷,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需要翻越山谷才可以到達另一目的地,而山也是他們的棲息地,2008年

婦女的唇盤

莫爾西族和蘇爾瑪族的婦女是目前世上唯一仍舊配戴唇盤的女性。衣索比亞,金卡附近,莫爾西部落。 2007年

大沙丘

介於阿爾伯格和廷梅爾祖嘎之間的大沙丘。阿爾及利亞,賈奈特以南的塔德拉爾特。2009年

《亞馬遜流域和潘塔納爾濕地》

我們記錄了那些從太空俯瞰的巨大的雨林,它像是一棵巨大的生命樹,枝幹從巴西腹地延伸到鄰近國家。向北,我們捕捉了委內瑞拉的平頂山區,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地質構造,以及巴西馬托格羅斯潘塔納爾濕地的野生動物。另外還有僅在20年前才有人第一次“接觸”的佐埃印第安人部落。

采果子的女性

居住在塔瓦利亞的女性習慣使用一種叫 “烏魯庫”的紅色果子做為染料,這種紅色果子也可以烹煮及食用。

帕拉州,巴西。2009年

部落首領

Kuikuro族人首領與他的小女兒,他們面對鏡頭時十分具有儀式感。上鑫谷,馬托格羅索州,巴西。2005年

攝影大師+影像生活

構成薩爾加多的5個部分

薩爾加多的成就不僅僅停留在攝影中,他是個十足的環保主義者,在他的影像生活中,除了拍攝專案,還會和紀錄片導演、環境組織親密掛鉤,在這裡,我們列舉他影像生活中的5個成就,來更為立體的還原薩爾加多的攝影生活。

大師+相機

薩爾加多特別注重拍攝的視角,他更偏愛便攜的135相機。他常使用的鏡頭涵蓋了一半攝影師的常用焦段,從28mm到90mm都是他熱衷的,而35mm、50mm、90mm的焦段是他最常用的,然而通常情況下,他會帶三台萊卡相機分別裝上三個鏡頭,為的是省去換鏡頭的時間。膠捲方面他選擇Tri-X黑白膠片,在較暗環境下使用T-Max 3200,可以省去閃光燈。就在2009年的時候他的萊卡相機被放到ebay網上售賣,標價130680美元。

大師+電影

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憑藉電影《地球之鹽》獲得2015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這部紀錄片主要圍繞著攝影家薩爾加多而展開,甚至可以說,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薩爾加多驚人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的幻燈片。25年前,德國電影大師維姆·文德斯在洛杉磯一間畫廊中,被兩幅拍攝于亞馬遜叢林和非洲薩赫勒地區的黑白照片震驚了,最後他買下了照片,還立即關注起照片 的作者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並在日後將之奉為對其電影視覺畫面影響最大的攝影師,比如他影片《柏林蒼穹下》、《公路之王》中運用的黑白鏡頭,就是模仿薩 爾加多對於黑白的運用。而如今的文德斯也熱愛上了攝影,並出版自己的攝影圖書《一次》,由此可見,薩爾加多對文德斯的影響有多大。維姆·文德斯通過電影,讓更多的人去瞭解薩爾加多的拍攝,也為他獲得了更多掌聲。

大師+愛人

攝影家薩爾加多之所以如此被人熟知和熱愛,與他的幕後推手分不開,在近些年的圖書出版、展覽、公司運營、活動推廣等方面,薩爾加多的妻子蕾莉亞·薩爾加多都是其主要策劃人,1987年,蕾莉亞·薩爾加多開始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策劃和設計了數個攝影展覽與出版物,也為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籌畫多項攝影作品展及相關出版。兩人並於1994年在巴黎成立了 “亞馬遜影像”圖片社,並由蕾莉亞擔任社長,專門發表薩爾加多的攝影作品。

大師+公益

薩爾加多與妻子在1998年成立非營利組織Instituto Terra,除了設立教育中心宣導環保議題,也投入精力推動巴西大西洋沿岸的造林綠化計畫,並成功地將這片森林變成自然保護區。迄今,這項造林計畫已種植近兩百萬棵樹,亦有效地推動巴西米納吉拉斯州多西河一帶的持續綠化發展。Instituto Terra為綠化環境所做出的努力贏得各界的肯定。

大師+圖書

2012年,薩爾加多的愛人蕾莉亞構思並設計了兩種版本的《創世紀》攝影集,這是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歷時八年,並進行多達32趟攝影之旅後才完成的巨作。此攝影集已由Taschen公司於2013年出版,並翻譯成六種不同語言在全球發行。精裝版巨型畫冊成為了很多書店的鎮店之寶,全書全球可售僅剩100套,中國配額25套;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西班牙手制的櫻桃木書架,義大利印刷及釘裝,目前中文版售價為:39800元人民幣。

via Fotomen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