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搞錯吧,它怎麼只值7.3分

離奧斯卡越來越近了。

最佳影片這尊分量最重的小金人,會被誰擄走,Sir充滿好奇。

《愛樂之城》的影評之前給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評論,今天頭圖就是。

今天第二圖,得說說第三極的它——

《月光男孩》

Moonlight

這張虎視眈眈的海報,記性好點的毒飯應該並不陌生,其實早在三個月前,Sir就說過——

今年最好的電影出現了,99%的人沒聽過。

目前豆瓣7.3,絕對被低估了。

當時還沒一睹全片的Sir,光是對著預告片就硬了。前兩天,Sir把自己關在小黑屋,一個人默默看完了這部片。

靠,好久沒看到這麼有後勁的電影了。

先給有些懵逼的毒飯簡單普及下劇情,不複雜,一句話就能講清,一個同性戀黑人男孩的成長故事。

這些年,我們在黑人題材電影裡,上過太多的黑人平權歷史課,也目睹了太多的種族迫害血淚史。

然而,一身敏感標籤的《月光男孩》,卻祭出了完全不同的玩法。它並沒有站在政治高地為某類特殊群體發聲,而是涓涓細流般低訴著私密的成長體驗。

首先,結構上就不是一根竹竿捅到底。

童年、少年,再到青年,影片截取了主人公喀戎的三段成長軌跡,限量放送。

童年的他,瘦弱矮小,在學校裡被人欺負,回到家呢,還要被吸毒的媽獅子吼。

少年的他,逐漸確定自己的同性意識,迎來的是恐同症牽扯出的校園暴力。

青年的他,遠走異鄉,披著一身腱子肉鎧甲,成為了另外一個人。

雖然影片的時間線索被刻意打斷,段與段之間存在明顯的跳躍,但有種特別的東西,將這些時間碎片奇妙地粘合在一起。

這個特別的東西,叫做困惑。

先是外在的,喀戎對他人的困惑。

從小生在單親家庭,媽媽又毒癮纏身,小喀戎得以活下去,完全是靠一個叫胡安的男人。他簡直就是喀戎的教父,提供吃住還不算,動不動教孩子如何為人處事,暖得不行。

但事實上,他還是個毒販(注意,不是你們這些毒飯),喀戎媽媽染毒,他就逃不開責任。

這層窗戶紙一捅破,空氣瞬間凝固。

喀戎:你賣毒☆禁☆品嗎

胡安:是的

標準的尬聊啊

再看中學時代,他喜歡上一個男孩,凱文。

為了在恐同症氾濫的黑人社區自保,這位小哥只好沖喀戎揮起了拳頭。

反倒是一犯毒癮就失心瘋的媽媽,偶不其然能夠流露出直給的愛意。

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我也是你生命中的唯一

親密的人,遊走在善與惡的兩極,他們的隱瞞、背叛與反復無常,完全令喀戎喪失了基本的情感判斷。

這也正是Sir喜歡本片的一個理由,它揭開了那個我們一直回避的隱晦現實,人與人之間既相互需要,卻又難以相處。

繼而是內在的,喀戎對自己的困惑。

無論是哪個時期,鏡頭都喜歡潛伏在喀戎身後,捕捉他的背影。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只有兩個字,孤獨。

他的孤獨,就是對自我身份的困惑。

在不同的時間段落裡,“面目迥異”的喀戎用同樣的姿勢洗臉。直接將臉浸入冰水,再抬起頭看向鏡子。

時間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他仍要一遍又一遍去確認自己是誰。

正是這些諱而不言的細膩情感刻畫,讓《月光男孩》沒有迷失在黑人、同性戀、毒☆禁☆品、暴力霸淩等一系列話題漩渦裡。

換句話說,它不是苦大仇深的粗暴猛,而是綿裡藏針的小清新。

綿,是那些綿延的詩意。

比如“月光男孩”這個說法,就來自胡安小時候經歷的一個故事,光是聽上去就美爆了——

有一次我撞到了一個老太太

我就是一個到處亂跑瞎叫的孩子

這個老太太攔住了我 她說

在這樣的月光裡亂跑

黑人孩子看起來像是藍色的

而藍色,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主人公的成長線索。

喀戎第一次直面內心的恐懼,就是浸在蔚藍色的海水裡學游泳。

在經歷了嗆水的死命掙扎之後,獲得短暫的新生。

沙灘,在靛藍色的月光下,少年喀戎眼神閃爍望向戀人凱文,倆人不知所措地相互靠近。

寂靜無聲間,隱忍的悸動噴薄而出。

時隔多年,青年喀戎鼓足勇氣重回邁阿密,再次見到凱文。

街頭寶藍色的燈光躥進車裡,將兩人的臉打亮,散發著克制又迷幻的情☆禁☆欲。

導演巴里·詹金斯有多迷王家衛,Sir上次就給你們講過。

Sir驚訝的是,《月光男孩》不止是一次對墨鏡王光影風格的模仿,它還有著與王氏電影極為相似的內核,敏感。

針,就是那些刺痛的敏感。

導演採用了大量的主觀視角鏡頭,將你生生拽入主人公的內心。

遭到欺辱與暴力脅迫時,你能透過抖動、環視的鏡頭體察到恐懼。

壞孩子強迫凱文攻擊喀戎

甚至,面對凱文一絲輕微的嘴角扯動,你都能透過起伏的畫框感受到不安。

喀戎的恐懼、不安與孤獨,就是你的恐懼、不安與孤獨。

沒有白人群體居高臨下的涉入,沒有異性戀隔岸觀火的非議,這樣一部黑人同性戀電影,反而更能引發普適的共鳴。

Sir舉雙手雙腳贊同豆瓣網友@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的這個觀點。

黑人觀眾看這部片,會想到被邊緣化的日常;同志觀眾看這部片,會想到苦澀的性覺醒;異性戀觀眾看這部片,會想到自己變得面目全非的成長。

這種普適,在Sir看來並不廉價。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捕捉到一點自己的影子,這難道不正是一部好電影最樸素的要義?

對Sir來說,《月光男孩》是一個輾轉二十多年,重新去尋找自己的故事。

遠走異鄉、做起販毒生意的喀戎,虎背熊腰,武裝到牙齒。

他自我催眠,成為另一個胡安,比較安全。

(甚至就連車飾都“照抄”當時胡安的車)

直到他鼓足勇氣決定去見凱文,才真正認同了那個蔚藍海邊瘦小的自己。

Sir想起了此前的經歷,幾年前做著朝九晚五的活兒,閑的時候還能趴在桌上打個盹,一度以為與身邊大多數的人一樣,就是安全的。

直到開始獨立寫(閑)文(扯),每天不分晝夜的碼(瞎)字(敲),和你們這些喜歡電影的人交(互)流(撩),才找到了不曾有過的奇妙感覺——

原來成為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B站就有

編輯助理:嫌騾慢的波蘭司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