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過20年,它都是影史最傳奇存在

在Sir心中,有部電影一直很特殊。

時隔近20年,Sir依然記得第一次觀看時的震撼——

萬萬沒想到啊沒想到,學校組織去看的電影,居然公然露☆禁☆點……

在全校師生眾目睽睽之下,在那個早戀都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年代。

好笑的是,幾年前它的3D重製版在中國上映時,那個美而健康的鏡頭反而被刪掉了。

估計你已經猜到,Sir說的就是1997年上映,1998年引進中國,引發觀影狂潮的——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在電影市場蕭條、盜版拷貝猖獗的90年代,《泰坦尼克號》內地票房令人驚駭——3.6億人民幣。

此後十年內,中國式大片《英雄》《赤壁》《滿城盡帶黃金甲》均無法超越。

而全球票房更高達18億美元,此後十幾年無人打破。

同年奧斯卡,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大獎,追平此前《賓虛》創下的紀錄。

某種程度上,它意味著好萊塢特效大片時代的開啟,也加速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到來。

傳播之廣,影響之遠,至今沒一部電影能超越它。

說實話,Sir第一次看的觀後感就一個字,爽。好多東西,是後來不斷重看才明白的。

在《泰坦尼克號》即將上映20年之際,Sir想說下它,順帶緬懷一下Sir豐富多彩的校園時光。

《泰坦尼克號》的關鍵字就兩個:愛情+災難。

這兩個元素最具普適性,全世界都懂,所以它才能風靡全球。

可是,當年投資人聽說卡梅隆想把兩個人放到沉船現場去談戀愛,都覺得他瘋了。

不得不說,把愛情和災難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卡梅隆的一大創舉。

先來說愛情。

《泰坦尼克號》的曠世絕戀,讓多少人在影院哭成狗,多少人在電腦前哭成狗。

Jack和Rose在全球賺取的眼淚,恐怕也能把巨輪給淹了。

故事其實很簡單,也很套路。不過是窮小子和貴小姐的愛情。

Jack,無錢無權無勢,只有……英俊的臉。

他買不起票,靠賭博才贏得上船機會。

身無分文卻可以喊出“I'm king of the world”。

是不是有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豪邁和浪漫?

而女主Rose是個貴族小姐,但家道中落,死去的父親留下一屁股債。

為了維持家族的空殼,被逼嫁給不愛的男人。

兩個主角的人設完全相反。

Rose一直被教導的是,怎樣迎合他人。

學禮儀、受教育、保持身形,都是為了嫁作人妻,相夫教子。

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未來生活一眼可以望到頭。

參加不完的酒會,聽著男人們互相吹捧,和淺薄的貴族婦女討論八卦……

完全沒有自我。

而Jack則是自我世界的國王。

他有健康的身體,和可以作畫的紙,他可以去巴黎畫裸☆禁☆體女郎,也可以在街頭賣畫為生。

出身卑微,但在上層名流面前,一點也不怯場。

別人想讓他難堪,他卻侃侃而談,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從沒想過迎合誰,反而贏得了尊敬,讓所有人為他舉杯。

Rose和Jack看似有天壤之別,但其實是一種人——

同樣有不可抑制的自我天性。

否則Rose也不會那麼壓抑、痛苦不堪。

這才有了Rose跳海,Jack對她說“You jump,I jump”的經典橋段。

Jack挽救的,不僅是Rose的命,更是她逐漸枯萎的人生,為她打開了新生活的一扇門。

Jack是個天生的浪漫主義者,他的身上洋溢著激情和活力。

更難得的是,他思想自由,在那個階層意識嚴重的時代,他敢於打破世俗偏見,見到真愛,敢撒開腿去追。

在Jack的影響下,Rose逐漸撕去貴族小姐的繁文縟節,不再抗拒內心真實的聲音。

她有思想有追求,喜歡佛洛德前衛的性心理學理論,喜歡畢卡索的抽象畫(老畢當時還未成名)。

她不世俗,不會看不起Jack的窮,反而欣賞他的才華。

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名利,而是被困住的靈魂急需放飛。

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最經典的一幕。

它的動人之處,不僅是夕陽唯美,pose擺得浪漫。

更因為讓人看到了,Jack帶著Rose衝破阻礙,放手去擁抱自由。

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如此肆無忌憚地追尋真愛。

也正因為稀少,銀幕上看到才更可貴和感人。

Jack臨死前對Rose說:贏得船票是他一生最美好的事。

老年Rose回憶說:Jack給我畫畫時,是我一生最性☆禁☆感的時刻。

愛情的刻骨銘心就像這樣,死亡不能抵消,時光不能磨滅……

反而日久彌堅。

Rose帶著對Jack的承諾,帶著Jack的姓氏,替他去活出雙倍的人生。

開飛機,騎馬,結婚生子……

Rose唯一遺憾的是,沒能留下一張Jack的照片。

可惜她不像Jack一樣會畫素描,那時也沒相機……

Jack和Rose的經典程度,不亞於中國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不遜於英國的羅密歐和茱麗葉。

他們都有著相似內核:奮不顧身追求真愛,最終悲劇收場。

再說《泰坦尼克號》的第二個主題:災難。

後半段的災難處理,才真正讓它上升為史詩巨作。

影片開頭,通過尋寶者的講述,利用模型清晰地展現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過程。

第一階段,船撞冰山,底部進水。

第二階段,船首下沉,船體傾斜。

第三階段,船體斷裂。

第四階段,船體沉入海底。

這只是演習,高能還在後面。

卡梅隆利用了當時的高新技術3D特效,打造出逼真的沉船效果。

船體慢慢下沉

巨輪從中折斷

船體豎直,慢慢沉入海底

時至今日,看慣了3D巨制大場面的Sir,還是震撼。更別說90年代的觀眾。

比視覺衝擊更震撼心靈的,是船上的人。

這樣的上帝視角下,船上無論窮人富人,都渺小如螻蟻。

面對災難,人類顯得那麼無力。

場面混亂不堪,女人喊叫,小孩啼哭。

就連平時看起來風度翩翩、頂天立地的男人,也露出極端猥瑣的一面。

這個小鬍子趁亂跳上救生艇,完全不顧紳士范兒。

船體沉沒後,善良的胖大媽說要回去救人,其他人還恐嚇她:再多說一句,船上又要多出一個空位。

1500人落海,附近明明有20艘救生艇,卻只有一艘返回救人。因為錯過了最佳時機,很多人被活活凍死。

最後,落水的1500人中只有6人獲救。

就像Rose說的那樣,救生艇上的700多人等著(自己)生,等著(別人)死,卻永遠等不來寬恕。

如果說電影前半段,是愛情跨越階級鴻溝,那麼後半段,災難則把這條鴻溝徹底撕裂。

太平盛世,下等艙的窮小子不許覬覦上等艙的貴小姐。

世界末日,下層的窮苦百姓也還是要讓上流人士先逃命。

而泰坦尼克的沉沒,說到底正是他們造成的——

嫌船上太多救生艇不好看,就減少了一半數目。

老船長受了鬍子男的挑唆,將速度調到最大,直接導致撞冰山前來不及減速轉向。

如果沒有這些人為因素,或許災難不會發生。

而災難發生了,最終還是少數人得救。

因為撤離順序要按照等級來,倖存下來的很多是一等艙客人。

當然,在災難面前,有黑暗也會有美好。

災難中展現的人性,也是《泰坦尼克號》歷久彌新的原因所在。

床下的海水逐漸上升,老夫婦互相依偎,靜待死亡。

船艙裡,母親正在安撫兩個兒女,講著童話故事。

雖然無計可施,但和愛的人一起死,有什麼好怕的?

甲板上,樂隊依然傾心演奏,拉響了最後的奏鳴曲,直到生命終結。

一位老紳士從容不迫,穿著盛裝,臨死還要點一杯白蘭地。

船員為了維穩誤殺了一個男人,隨後向人群敬了一禮,開槍自盡。

設計師面對巨輪將傾,自責地將時鐘撥快到船體即將沉沒的時刻,靜靜等待死亡。

老船長無力回天,將自己關在控制室,最後一次站在工作崗位上。

你看,災難要侵吞每一個人,但是人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尊嚴地面對死亡。

這不是卡梅隆憑空捏造的,而是源自現實。

片中那對靜待死亡的老夫婦,原型是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斯特勞斯,當時的世界第二巨富。

1912年海難發生時,斯特勞斯夫婦正在泰坦尼克號上,男的67歲,女的63歲。

救生員強烈要求斯特勞斯夫婦上救生艇:

我保證不會有人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小艇。

但被老人拒絕:

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

他讓妻子先上,但妻子也堅決不願分離。

那位點白蘭地的老紳士,原型是著名的銀行家古根海姆。

他給妻子留下遺言:

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沉船當晚,古根海姆穿上禮服:

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

還有當時的世界首富亞斯特四世,他有無數個逃命的理由:

他的妻子正懷著5個月身孕,他的死亡必將造成紐約證券市場震盪,他的資產可以打造十幾艘泰坦尼克號巨輪……

但他拒絕了上船請求,把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位婦女,理由是:保護弱者。

卡梅隆也把他拍進影片,片中那個一閃而過的最有錢的人,原型就是亞斯特四世。

他們讓我們知道:

死亡可以打敗肉體,但絕不能打敗精神。

一部電影,將愛和勇氣、人性美醜、階層衝突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它獲得的巨大成功也就可以理解了。

1997年,《泰坦尼克號》感動了全世界,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至今快20年,它依舊震撼新生代的心靈。

因為,美麗的故事,總能歷久彌新。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想找個人養的柳飄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