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又打噴嚏又犯困,又渾身無力又掛念那張溫軟的床,這是怎麼了呢?莫非病了不成?不至於吧,只不過你的外殼在提醒你,春天到了,該是轉轉口味和食物的時候!春天有打上春天標籤的食物,適時而食,才好把冬天遺留的小症狀給改掉!
韭菜
此乃“春天第一菜”者也!《本草綱目》老早就說:“正月蔥,二月韭”。
春天人體肝氣易偏旺,從而影響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此時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強化肝功能。經歷了一個嚴冬的“養精蓄銳”,韭菜的根和莖貯存了大量養分。此時的韭菜,葉似翡翠,根如白玉,脆嫩鮮美,清香馥鬱。
韭菜的做法千奇萬變,用來燜鵝血,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抑癌抗癌。鵝血盡是當天製作,現殺的鵝現用的血,在70℃的溫鹽水中凝結成塊。用慢火炆,如果火大了,韭菜易老,硬邦邦的口感就要大掃興了。
飲茶最佳配:韭菜粿
在潮汕地區,韭菜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韭菜粿。以前常見有人推著小車子在街上現炸韭菜粿,香得很。有人還把韭菜粿作“無米粿”,說是韭菜粿屬於無米粿的一種。粿,按辭書解釋是一種米食。潮汕缺糧,婦女們就用薯粉作食。韭菜粿中還能吃出蝦的鮮味,只要先用香菇和鮮蝦一同炒過後加未炒過的韭菜撈味,準備好的餡料用滾水開好的薯粉包起,蒸上8分鐘左右即可。
芡實
多食祛濕的食物,祛除體內濕氣,可改善人的春困現象。芡實就是一種適合春季食用,以達到健脾祛濕食療功效的食物。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靜的作用比蓮子強。
芡實入湯,多數時候與黑米“同台唱戲”。以芡實和黑米為材料做湯,湯的食材雖然並非樣樣名貴物,卻讓人喝著貼心,像薏米、姜薯、黑米,都是春季好貨,再加上幾個小蝦子,甜味一下被調上來。
美食之所謂美,一是美味,二是美物。小小的芡實,連同蓮子一同放置在小巧桔瓜盅中,精緻可愛。MM們將其捧在手裡,就跟捧著至愛的雪糕一樣,一勺一口,把健康與甜蜜吃到心頭上。
桔瓜盅是臺灣品種,在海南栽種,大小就跟手掌一般,很是粉甜,只要放在蒸籠中蒸上10分鐘,取出來起蕾起蓋,掏去部分果肉,就可待用。芡實和蓮子分別蒸熟後同上湯一起焗,最後一同放入桔瓜盅裡擱爐上煮個1分鐘便可。
相對而言,六合茶米香的芡實黑米扣花膠口味濃郁,富有膠質。由於黑米較幹,需要浸泡一個小時,直到米吸入水分,吃起來才有口感,芡實另外在蒸籠中蒸熟,花膠發好,黑米煮熟,以後將三者置於高湯中焗至入味。這高湯用老雞腳、瘦肉、火腿和豬皮等熬成,自然成品濃郁。
淮山
淮山,也就是山藥,簡直就是“滅菌小王子”。春天是各種病菌、微生物繁殖、復蘇的季節,因而流感、流腦等各種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山藥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時“消滅”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讓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繞道而行”。因此,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春季更應該格外注意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
春筍
古人有詩雲“嶺南市里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不需咒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春天是春筍嘗鮮的好時節。被推為“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春筍味清淡而鮮嫩,營養豐富,含量較高的是纖維素、氨基酸。春筍不僅是佳蔬還是良藥,春筍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
烹調春筍有絕妙秘訣,就是不能未熟先投下“鹹料”,必須煮至完全熟透才可“落鹹”,否則,煮熟入口的竹筍就帶有“苦味”。春筍烹調方法多樣,可清燉、爆炒、紅燜,均各有特色美味,既可作為主料,又可作為拌料。如“生炒筍絲”、“白燉筍片”、“春筍燜全鴨”、“春筍燜鴨肉”、“春筍炒瘦肉絲”等,皆鮮美可口。
但是,春筍雖靚,卻非人人都能消受。其含有難溶性草酸鈣,尿道、腎、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而且還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對於胃腸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春筍吃多要防過敏,尤其是老人、兒童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