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國務院放大招:未來落戶這些大城市更容易了

對北上廣深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困擾已久的“落戶難”正在破局。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城鄉區域間戶籍遷移壁壘加速破除,配套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各地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比2013年縮小2個百分點以上。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也歡迎您

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拓寬落戶管道,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

在目前的城鎮化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個尖銳的“兩難”問題,即中小城市落戶容易,但由於就業機會少、公共資源不足,所以缺乏足夠吸引力,人們不願意去,而大城市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資源好,吸引力很大,但外來務工人員要落戶卻很難。所以大城市落戶限制能否放寬才是人們最關注的重點。

對此,方案中有兩點非常值得關注。一是,調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戶政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

先來說說什麼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為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那麼,哪些城市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目前來說,每年住建部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最接近準確的統計。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3》的資料,有4個城市超過了1000多萬,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這四個城市也剛好是目前的四大一線城市。

在四大一線城市之後,重慶、天津、武漢、成都、南京、瀋陽這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加上特大城市,剛好10個。這10個城市中,除了改革開放之後迅速崛起、位居第四的深圳外,其餘9個城市均屬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十大城市,是各大區的中心,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配置最好。

對這些超大城市,方案提出,要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也就是說,未來如果要落戶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可以選擇到臨港、崇明這樣的遠郊區,這些地方的房價要比主城區低不少,外來青年不妨重點考慮。

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實施不同政策,其背後的一大原因在於目前大城市中心密度太高了,交通擁堵、霧霾等大城市病十分嚴重。放寬郊區落戶政策可以引導人們往周邊的郊區去,從而有利於周圍衛星城的發展,實現大城市與衛星城的合理分工協作,促進大都市圈的協調發展。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主城區、郊區分類制定落戶,是為了抽疏主城區,引導人們往郊區、新區去,但主城區與郊區怎麼分,兩者之間的戶口背後所蘊含的福利是否存在差別,未來主城區與郊區之間的流動有何模式?這些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細化。

他說,主城區的教育、醫療資源是最好的,未來必須要進一步採取措施,消除主城區域郊區之間的資源差距,才能引導人們往郊區去。比如可以鼓勵名校辦分校,或者名校兼併郊區學,走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模式,平衡不同區域的教育資源,打消人們落戶到郊區、新區的疑慮。

而對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裡的外來青年來說,放鬆郊區的落戶限制,仍具有重要的意義。彭澎說,戶口的背後往往為的是孩子的教育,當前的高考是以省份為單位進行招生的,北京、上海、天津的重點大學錄取率最高,考大學比廣東、河南、山東這些人口大省要輕鬆很多,“落戶不了京滬的主城區,退而求其次,落戶到郊區,以後考一個好點的大學也很容易,所以這些地方的郊區是很有吸引力的。”

深圳落戶放鬆已先行一步

此外,方案提出,戶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這也意味著,未來像深圳戶籍比重偏低的超大城市,未來的落戶將大大放鬆。作為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深圳的戶籍人口僅300多萬,人口結構出現嚴重倒掛。

實際上,深圳在放寬落戶方面已經先行一步。今年8月,深圳市市政府正式印發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戶籍規定》)以及《深圳市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規定》,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高戶籍人口比例及結構優化

根據《戶籍規定》,自2016年9月1日起,戶籍遷入將劃分為人才引進遷戶、納稅遷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四個類別。人才引進遷戶由原有的積分制轉為核准制執行,也就是明確達到入戶條件,便可直接申請入戶,且不設指標數量限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則按審批制執行,開闢新的積分制入戶通道。

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將純學歷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大專,技術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中專中級職稱,技能型人才入戶條件放寬至緊缺急需工種高級工,只要滿足條件即可申請入戶,不設指標數量限制,多多益善。在投靠類遷戶政策方面,入戶條件同樣有了適度的放寬。這一政策的出臺也被外界稱之為史上最松的落戶政策。

在超大城市之後,普通的大城市入戶也大大放鬆了。方案提出,調整完善大中城市落戶政策。大中城市均不得採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不得採取積分落戶方式。大城市落戶條件中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要求不得超過5年,中等城市不得超過3年。

也就是說,未來你只要符合參加城鎮社保的年限,不用買房子、投資納稅也可以落戶廈門、合肥、濟南等二線中等城市了。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北京和上海的城市人口已經達到2000萬左右,確實出現了很多“城市病”。但很多二線城市的人口只有幾百萬,離北京、上海的距離還非常遠,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一個省區的幅員和人口就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所以如果擁有一個500萬-1000萬人口的省會也很正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