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看球是幸福的,多元化的媒體滿足著多元化的需求,我們也告別了每週苦等央視直播的日子。
可對我來說,這個年代又是遺憾的,陪我長大的球星不是退役就是進入遲暮,讓人唏噓不已。
特別是現在每次打開預約的比賽連結,看著滿身傷病的羅斯和年過而立的安東尼組建的新尼克斯,心裡的那些滋味有多少人懂?
說到安東尼,我認為他在國內是受限於傳統媒體最嚴重的超級巨星,他職業生涯的前十年出現在國內的直播賽場的次數少的可憐,以至於時至今日甜瓜在國內球迷口中是個只會跳投的“毒瘤”型球員。
不過,曾經被稱為進攻萬花筒的Jordan Brand頭牌代言人也抵不過歲月的力量,安東尼現在年齡增大已經不再能維持巔峰狀態了。
跳投依然美如畫,肘區單打依然穩健,三分爆頭的動作依然B格滿滿,不過他現在第四節的活力下降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疲憊,畢竟,和他的好基友一樣都是三旬老漢了。。。
安東尼的球鞋似乎也有著和他職業生涯頗為相似的軌跡。
新秀年即加入了Jordan Brand,他腳下的各色北卡藍PE成為了聯盟一道新的風景線,隨後二年級就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雙簽名鞋Melo1.5。
在經過Melo5.5的過度之後,從M3開始這裡系列也得以“轉正”,也是從M3開始這個系列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扎實。
從3代到7代,每一雙Melo都選用出色的面料,鞋子本身的設計語言也是十分豐富。這些出色的球鞋沒有被丹佛的小市場禁錮,反而是依靠安東尼超強的號召力成為了球鞋市場中的一股翹楚。
在回到家鄉球隊尼克斯之後,安東尼似乎如虎添翼,勇奪得分王。而這一年他腳下的M9也被廣大鞋迷所稱道。
不過在這一次高光之後,安東尼和他的Melo球鞋就如同紐約這支球隊一樣陷入了謎一樣的道路,這也使得Melo系列的球鞋越來越乏味。
回顧這些球鞋的歷史就像回顧甜瓜這些年的職業生涯,有過高峰也有過低谷,有過快意的過往也有掙扎的當下,甜瓜一直不是一個完美的範本,似乎NCAA大一即奪冠透支了他天生贏家的運氣,也似乎這個來自Redhook的男孩想扛起的紐約卻總與他合不上拍。
再想到今年以來的種種,特別是全明星投票中媒體對於安東尼近似於侮辱的打分,我們似乎能明白,但可能永遠也不明白他腳下的路,和心裡的苦,因為這條路註定要他鏗鏘獨行。
我們平復一下思緒,回到今天的主角——Jordan Melo XIII。
M13和前幾代的一樣都是悄無聲息地就發售了,沒有各種諜照的鋪墊,媒體的宣傳,就在聖誕大戰直接由安東尼上腳。
按道理,能發展到13代的簽名鞋就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幾個,可是M11以來的這三雙似乎越來越同質化,究竟13代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下面我們展開來談。
在目前發售的兩個配色中,我們的編輯選擇了更貼近農曆新年的大紅配色,全身通紅的M13看著非常喜慶。
顏值這個東西因人而異,但我想如果你不是密集恐懼症的話應該會喜歡M13的外觀。
鞋面佈滿的菱形Kurim給人一種現代雕塑的力量感,和中底的造型相互呼應,這使得這雙純色的球鞋並不單調。
M13並沒有什麼激進的設計,傳統的3/4內靴和7個鞋帶孔,鞋型也一如之前的Melo球鞋一樣有很大的寬容度。
鞋面採用了網格鞋面拼接Kurim的方式,鞋頭和腳內側採用網格鞋面,材質上和M12完全一樣。
再剩餘的2/3的鞋面都嵌入了Kurim材質,說來Nike和Jordan Brand最近也是對這種鞋面青睞有加,Ultrafly和Kyrie3都加入了Kurim。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提升鞋面強度降低重量,同時可以有更加立體的造型。
作為M13的核心,Flight Speed和Zoom Air的組合決定了這雙鞋的基礎。
和11、12代一樣,M13也沿用了這套中底系統,並沒有在後跟位置加入緩震科技。
進入實戰之後,M13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舒適。
M13的鞋面是以網布為基礎的,所以鞋面不會有任何的壓迫和不適,43碼單只球鞋370克的重量也非常友好。
另外它的鞋楦很寬大,穿脫很方便,對腳型也不挑剔。
不過如果腳瘦的朋友建議穿加厚的運動襪,M13的內靴用料比較薄,再加上寬鬆的鞋楦就意味著包裹感不強。
前掌ZOOM和Flight Speed的搭配能提供很好的啟動回應,這一點經過若干Jordan球鞋的錘煉已經無需多言。
但是想發揮ZOOM更好的性能還是需要一個磨合的時間,目前筆者已經實測五場球,剛上腳會略感硬,幾場之後ZOOM的感覺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Flight Speed使用中底全長的穩定板,這可以給整個鞋底提供很好的穩定性,前掌到後掌的過度也很自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跟腳”。
後跟並沒有緩震單元,這使得M13的緩震性能並不出眾,雖然中底注入的Phylon能提供一定的緩震,但力量型的打法或者非常追求落地腳感的朋友可能就要失望了。
不知出於什麼考慮,M13的鞋底花紋使用了一種凹凸的波浪形紋路,這直接導致了接觸面積的減少,並且花紋都是橫向一個方向。
這樣的設置讓這雙鞋的抓地力非常依賴場地條件,如果鞋底乾淨並且在室內地板的話抓地力尚可,如果是圖中這種室外場地就請大家自行腦補吧。。。
有一利就有一弊,前面誇獎過M13鞋面舒適性出色,不過鞋面上加入的菱形Kurim都是單獨存在的,並沒有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在遇到外力的時候,鞋面還是會在Kurim之間的縫隙處產生彎折。
就如上圖所示,一個簡單的急停就已經讓左腳的腳踝部位產生很大的變形,可以說這種鞋面的設計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可以說這次對M13的測試中,筆者是經歷了一個先抑後揚的過程的。
前兩場這雙鞋給我的感覺非常不穩,鞋面感覺不到支撐,腳踝的鎖定還不如低幫球鞋,僅有的ZOOM也不給力。
不過如果過早對這雙鞋下定論會有失公平,因為前面也提到了,隨著幾次磨合下來,ZOOM氣墊的回應變好了,後跟的Phylon也不那麼硬了,穿上加厚球襪再勒緊鞋帶也能很好的鎖定雙腳了,似乎只有腳踝支撐還差點意思。
所以,如果把這雙M13和一雙低幫球鞋做比較的話,我覺得它的性能並沒有哪一項會特別辣眼睛,重要的是通過實戰瞭解球鞋。
而這,也正是我們X-LAB一直以來的追求,希望我們深入的評測能為大家提供更詳盡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