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大規模的地下綜合管廊即將開建,昨日,廣州市中心區地下綜合管廊(沿軌道交通十一號線)項目開始進行環評公示。這一專案將沿著被稱為地鐵“大環線”的廣州地鐵11號進行敷設,總長度約48公里,投資超過60億元,計畫今年年底開工建設。
11號線途經5區設31座地鐵站
據悉,管廊建設專案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其中主線線路主要沿地鐵11號線,途經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越秀區和荔灣區;支線線路在天河區範圍內,線路主要沿科韻路敷設。
規劃中,地鐵11號線一共有20座轉車站,路線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等大型交通樞紐,並且與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10號線、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8號線、19號線、21號線以及廣佛線轉乘。
管廊總長超過目前市內總和
據瞭解,2003年建成的廣州大學城綜合管廊是廣東省第一條綜合管廊,也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條綜合管廊,全長約18公里。
此後,亞運城、聯邦快遞廣州基地、市疾病控制中心也相繼建成綜合管廊,目前全市4條綜合管廊總長度約32.6公里,是華南地區大型市政綜合管廊建設規模最大的城市。
環評顯示,此次沿地鐵11號線建設的綜合管廊總長約48公里,已經超過了目前廣州已建綜合管廊的總和。其中主線線路長度約44.9公里。
據瞭解,綜合管廊主線線路主要沿著地鐵11號線,線路主要沿著新滘路、科韻路、員村二橫路、天府路、中山大道、華師附中、龍口中路、天壽路、廣園路、下塘西路、中醫藥大學、飛鵝西路、人民北路、流花湖公園、康王北路、荔灣路、荔灣湖公園、芳村大道、江泰路、逸景路,之後折回至新滘路,形成閉合的環,全部採用地下敷設。
管廊設通風口並配備多種滅火設施
地下綜合管廊作為新鮮事物,其安全如何保障,對環境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環評透露,地下綜合管廊內除了水管外,還容納了大量的電力電纜和通信電纜,雖然這些電纜多為阻燃電纜,但為了防止和撲滅地下綜合管廊內發生的火災,仍需在管廊內設置必要的消防設施,除按20米間距設置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外,電力、管線倉還設置超細乾粉無管網淹沒式滅火設備。
此外,綜合管廊設有自然及機械通風口,一般設置在綠化帶或人行道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行走和道路兩側的美觀。但由於綜合管廊內無異味,機械通風為間隙運行,對行人的影響程度較小。
知多D
什麼是地下管廊?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和密度越來越大,對市政管線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對市政管線安全運行的保證率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傳統的直埋敷設方式,雖然施工簡單、投資小,但存在管線破損不易發現、管線維修或擴容需開挖路面、管線缺乏保護抗災能力差、縱橫交錯的地下管線分屬不同部門無法統一管理、佔據大量寶貴的城市地下空間等問題。
近年來,地下綜合管廊越來越受到青睞,它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市政管線集中設置於一個地下空間中,同時設置檢修、吊裝、通風、消防、排水、照明、監控等附屬系統,相對于傳統的敷設方式,有著消除城市拉鍊路、保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營、有效利用地下空間、改善城市建設環境、市政管線集中資訊化管理等諸多優越性。國家也密集出臺與地下綜合管廊相關的政策檔,給予大力支持。
根據今年6月廣州市政府印發的《關於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將結合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和軌道交通,力爭到2020年,建設250公里管廊,並陸續投入運營。沿著地鐵11號線修建的綜合管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