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山村怎麼走”
“你就沿著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七公里、八公里、九公里走下去就到了”
對不起讓我緩一緩。
有多少的“親故”在咱重慶問路得到過這種回答?
這不是別人“霍”你,這就是重慶實打實的地名啊!
說起重慶的特別之處,重慶的地名真的是不擺了,絕對是最特別的。
不信你先來感受幾個嘛!
動物類
1·雞公嘴
第一個就那麼難……
雞公嘴,位於渝中區袁家崗附近,看這地形也不像公雞,不知道為什麼叫雞公嘴……
2牛屎灘
你造嗎?這是個水庫的名字,可一個水庫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
3·蝦子蝙
蝦子蝙?到底是蝦子還是蝙蝠?這兩者是有什麼奇怪的關係~
4·貓兒石、鯉魚池、鷂子丘、螞蝗梁......
哈哈哈,像不像動物大集會?
官署類
1·火藥局
火藥局?真是厲害了我的哥!
2·炮臺街
這炮臺,這架勢,一看就知道為什麼叫炮臺街咯。
稀奇古怪類
1·下回水溝
……
是不是還有個上回水溝?
2·上三八街、下三八街
雖然現在已經將“上三八街”改為“安中街”、
“下三八街”更名為“中民街”
老重慶都還是順口叫老名字……
“歪果仁”難理解類
紅土地
這個紅土地啊,未必要翻譯成Red land嗎?
那“歪果仁民”是不是會問你
“這周圍為什麼沒有紅色的土地?”
我表示默默不知該如何回答。
坑爹類
下面這些地名,彼此相差一個字,
卻相隔千里,
外地人總是傻傻分不清……
人和與人和街:前者在渝北,後者在渝中區。
磁器口與磁器街:前者在沙坪壩,後者在渝中區。
童家橋與童心橋:前者在沙坪壩,後者在渝北。
黃桷埡與黃桷灣:前者在南岸南山上,後者在南岸彈子石。
李子林與李子壩:前者在大渡口,後者在渝中區。
南區路與南區路口:前者在兩路口,後者在兩路。
歇後語類
女菩薩看戲——觀音橋(瞧)
北斗星落坡上——七星崗
心頭起波浪——南坪(難平)
傻子當領導——佛圖關(糊塗官)
麻繩捆口袋——井(緊)口
三伏天圍圍巾——鵝(“惡”)頸項
武大郎的兄弟——二郎
隔夜的冰粉——一碗水
大將軍解甲——歇馬
巨人舞排筆——塗山
哈哈
重慶的地名真是太有有意思啦
不過有些地名可能你看上去似乎是取得有點隨意
但是實際上大都是有由來的,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大家也一起來學習一下,提高自己的知識水準。
里程數命名與抗戰修路有關
據瞭解,“四公里”、“五公里”這些地名的來歷是抗戰時期修建中緬公路時留下的。
這條路起點就在海棠溪車站,這裡便是零公里,到羅家壩糧站是二公里,到羅家壩是三公里,到重慶教育學院則是四公里。已此類推就有了四公里(重慶教育學院)、五公里(重慶工商大學)、六公里(二塘)······這種命名一直沿用到現在,也是對抗戰的紀念吧!
新牌坊的“牌坊”已搬至碧津公園
說起重慶哪座“牌坊”最出名,肯定要數“新牌坊”。
走進渝北兩路碧津公園,在公園裡沿湖行走約5分鐘,再往上走,穿過假山,在巴渝民俗博物館旁看到了傳說中的“新牌坊”——龍溪節孝牌坊。
1997年8月,這座原本位於渝北區龍溪街道的牌坊被遷到了碧津公園裡的巴渝民俗文化村進行保護,所以如今的新牌坊其實已經沒有牌坊啦!
龍頭寺的“寺”藏在一片高樓中
一提龍頭寺,大家都會想到現在的龍頭寺火車站。龍頭寺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來的?真有這樣一個寺廟嗎?
在黃泥塝軌道站沿著支馬路往前走,路過森嶺居社區,馬路旁有一條不起眼的小路,從這裡通過一家“安康老年公寓”,龍頭寺便隱藏在一片高樓中。它坐落于渝北區興盛大道及上品十六社區旁。
據寺廟管理員說,雖然巷子深,但仍時不時有人前來。
較場口的“口”在如今轉盤處
較場口的“口”究竟是指的哪個路口,可能很少有人能答得上來。
重慶文化名人張老侃給出了答案,一直口口相傳的較場口的“口”就在現在的較場口轉盤處,明清時期這裡曾經是重慶城駐軍操練的場地。民國時期這裡作為上下半城的交匯道口,許多商販都集聚在這裡,相當鬧熱。
紅旗河溝還真的有過河溝
據重慶市地志辦工作人員介紹,紅旗河溝原來還真的有河溝,就在現在的建新北路與紅石路片區。當時這一片有一條河谷,原名叫廖家河溝。在1962年與1968年時,由於規劃需要,河段基本被填平。
之所以叫做“紅旗河溝”,是因為當時填河段時河溝內都插著紅旗,漸漸地“紅旗河溝”的叫法就取代了“廖家河溝”。
兩路“一碗水”得名於傳說故事
【傳說一】
相很久以前,一碗水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座廟,裡面住了個叫“了然”的和尚。因為平日非常虔誠,佛祖就托夢告訴他“以後不用出門辛苦化緣了,天黑到山坡下取米就行”。
此後,了然每天傍晚就到坡下一個碗口大的石氹裡取米,每次不多不少剛好取一碗,夠吃一天。慢慢的,了然變懶不再念經,還覺得每天取米太麻煩,便把石氹的洞打大了很多,想每次多取點米。但第二天,他來到石氹前,卻發現一點米都沒有,只有一大氹水。後來,當地人就叫這兒一碗水。
【傳說二】
據說這裡曾經只有一戶人家,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過路的人都會跟主人討一碗水喝,久而久之,人們提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叫做一碗水。
幾個“一碗水”來歷一樣
重慶文化名人、《中華民居》文史顧問肖能鑄表示
重慶其實有好幾處“一碗水”
比如南山清水溪附近就有一處地名,也叫“一碗水”。另外,還有一些沒有被記載到正式資料上的地名,都以“一碗水”為名。“重慶除了多山,還盛產泉水。”肖能鑄說,在古代,往來重慶的商旅不少,有些商路邊上就有泉眼,於是當地人在泉眼邊挖了個水氹,讓過往的旅客口渴時能喝口水,“久而久之,這些有泉水的地方,就被叫做‘一碗水’了。”
正因為我們瞭解這個城市,才會有那麼多的語言,
正因為有這些看似“土氣鄉村”的地名,
我們才能接受他的獨有的氣質,深深的把他記住。
這些名字,是大重慶成長的記憶和驕傲,都是不可複製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