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獲悉,
近日,中國銀聯的控股子公司銀聯資料利用金丘股份的海星區塊鏈作為底層基礎架構,研發上線了一款共用積分系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銀行間積分管理,能夠輕鬆實現積分跨行兌換。
該新系統目前已成功在幾家銀行間完成了測試,後期將逐步部署,有望成為中國首個正式大規模的區塊鏈商用平臺。
很多信用卡持卡人都有這樣的尷尬,攢了不少A銀行的積分卻換不來中意的禮品?看中了B銀行的禮品卻因積分不足而無法兌換?對於諸多擁有多張信用卡的持卡人來說,無法跨行互通的信用卡積分如同雞肋般的存在。
有資料顯示,90%的中國持卡人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信用卡積分,而每年中國的銀行用戶取得的積分總額高達百億人民幣,但其中僅不足一半的積分被兌換使用。
作為提高用戶忠誠度的行銷手段之一,也有人考慮搭建跨行積分兌換系統。但按照傳統模式搭建該系統成本極高,國家工程實驗室區塊鏈研究總監嚴翔翔曾對媒體指出:
“2015年,中國銀行用戶積分總額約400億,但僅50%被兌換。預測400億積分中25%需要跨行兌換、兌換平臺手續費費率1%的話,一年收入約1億,但構建這個對接多個銀行、商戶的中心化平臺,成本遠不止一個億,但如果使用區塊鏈,這一個億可以全都省下來。”
2016年9月上海區塊鏈國際周上,IBM與銀聯研究院預演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跨行積分兌換系統”。有知情人士向雷鋒網表示,“IBM與銀聯研究院的積分兌換系統只是研究驗證,基本不會落地商用。而銀聯資料主導的積分兌換系統基於真實場景研發,後期會向各銀行推廣應用。”
銀聯資料研發部負責新技術研究的副總工程師李濤先生說,“由於集合了分散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電腦技術,相較于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而言,區塊鏈具有資訊透明、資料防篡改等優勢,因而其在一些多方協作、資訊不對稱的場景中大有用武之地。”
銀聯資料此次推出的系統,增強了平臺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通過區塊鏈的P2P網路,替代原支付閘道及協力廠商支付閘道與積分系統間的交易轉發及路由功能,對於各銀行而言,積分交易可見可追溯,避免了合作成員間的不信任和資訊不對稱。
同時,使用智慧合約進行交易的記錄,實現積分帳戶開戶、聯盟積分兌換、聯盟積分清算對賬等功能,方便各髮卡行進行積分互換、積分查詢。此外,區塊鏈技術安全、透明、防篡改的屬性也有效降低了系統建設和維護的成本,提高了業務環節的處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