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突發!溫州古縣泰順,古廊橋一別,也許就是永恆

中秋的這場超強颱風帶來的暴雨,對浙南山區可以說是極其殘酷無情。一日之內痛失三條國寶級古廊橋,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其中最早的薛宅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歷經4個朝代500餘載,而今日毀于洪。

【浙南山城古廊橋之美】

浙南深處一座安靜的小城,在此蟄伏數千年。一段悠遠的記憶,傳唱著千年韻律,歷經著風雨滄桑依舊美如詩畫。

▲古民居,胡氏大院

山高路遠,村落分散,交通閉塞。天藍、雲白、水清,風輕雲淡地安如世外桃源。

▲古廊橋,仙居橋

為了聯繫山外面的世界,先民就地取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古廊橋,溪東橋

當地有一傳統,修路一定里程,需造供人歇腳避雨之亭。橋上建屋簷,不僅保橋樑免受日曬雨淋,兼具風雨亭之用,此為廊橋。天藍、雲白、水清,風輕雲淡地安如世外桃源。

▲古廊橋,永樂橋

境內保存完好的古代木廊橋30餘座,數量之多、工藝之巧、造型之美,舉世無雙!無論風雲變幻,千百年來,廊橋始終安然守護一方鄉里之出行。

【天災,突如其來的古廊橋之殤】

一日之內痛失三條國寶級古廊橋,文興橋、薛宅橋、文重橋三橋累計橋齡800餘年,每一塊橋木都是寶貴文物。

昔日文重橋 - 始建清乾隆十年

文重橋,又名東洋橋,筱村鎮東洋村水尾,始建於輕乾隆十年(1745年),中途屢建屢毀,民國10年(1921年)重建,長23米,寬4米,單跨7.6米,有橋屋6間。為伸臂梁木平廊橋。文重橋周邊的環境非常優美。

昨日12時20分,被洪水沖走↓↓↓

大水沖毀,今不復存

昔日薛宅橋 - 始建明正德七年

薛宅橋,位於三魁鎮薛宅村,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後多次重建都毀於水患;現橋建于清咸豐六年(1856),橫跨錦溪,古名“錦溪橋”。全長51米,寬5.1米,單跨29米,離水面高10.5米,單簷。該橋拱矢斜度較大,建橋屋十五間,橋頭坡度30多米,是泰順縣內橋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橋,造型古樸大氣,巍峨挺拔,已被載入《中國橋樑史話》,在世界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一座有故事的廊橋,卻在昨日11時58分被洪水沖走↓↓↓

昔日文興橋 - 始建于清咸豐七年

始建于咸豐七年,西元1875年,重修於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這座疊梁式木拱廊橋,是泰順地區現存廊橋中環境較好的一座。她的結構非常奇特,左右不對稱的結構使得該橋在泰順眾多廊橋中倍受關注。該橋橫跨玉溪之上,全長46.2米,寬5米,單孔淨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橋屋16間。

岌岌可危的姐妹橋 -中國最美廊橋

北澗橋、溪東橋,人稱“泗溪姐妹橋”。北澗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後經6次重修,至今容顏不改。溪東橋,位於浙江溫州泰順的泗溪鎮白粉牆村,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清乾隆十年、道光七年重修。

前日下午,泰順政府部門正在發動各地的村民,參與到收集受損國寶的行列。“薛宅橋的部分構件被沖到了三魁車站附近,文物局正趕往現場,並讓鎮政府做好維護,搶救時儘量不要破壞構件。”對於廊橋,泰順人是有著特殊感情的,就像精神家園。只要主體構件還在,就有希望重建廊橋,讓歷史延續。

截至前日下午4點多,好消息傳來,據泰順縣非遺中心有關人員表示,由於三魁、筱村水位下降,目前被沖毀的三座廊橋其構件已經基本被找到,可以用於日後重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