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請把我留在這些小城裡,做貓做鵝也願意!

(以下內容來自窮遊er Sea-Cen)

這次春節的旅行,原計劃是想去澳大利亞找老同學玩耍,可惜一起的同伴不想去,最終就選在了中歐;本來想把德國留在以後和瑞士一起去,因為我們覺得僅有十幾天只夠玩一下奧地利和捷克,可是一查機票,慕尼克機票便宜一大截,於是就只好妥協了。

Anyway,這個初春有雪山和城堡,有音樂和啤酒,還有夢中的天鵝湖,滿足了!

慕尼克

除了拜仁和寶馬,很多人未必知道,慕尼克還有頗具特色的巴羅克和哥特式建築,以及20世紀以來歐洲科學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和動力之一。這裡有悠久的歷史,這裡是德國聯邦中強大的巴伐利亞的首都,這裡還有非常著名的啤酒節!當然了,這裡對我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高昂的物價~ 但不管怎樣,如此多姿多彩的城市,就是這麼吸引人!

▍瑪麗恩廣場

來到瑪麗恩廣場,最矚目的就是慕尼克新市政廳了。新市政廳的建造時間從1867年持續至1904 年,西邊的鐘樓是慕尼克最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也是除了瑪麗恩教堂塔樓外的制高點之一。新市政廳具有濃重的哥特式風格,熏黑色外飾面,各種各樣的花紋和雕塑隨處可見,看上去是這麼的顯眼、精美卻又黑暗。

廣場上的小金人就是聖母柱,表達了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感激和愛戴,實際上是17世紀為慶祝德國在30年戰爭中戰勝瑞典而建的。回想起來,這座小金人居然沒被“保護”起來,可以讓我這麼順利地拍照,實在是太“幸運”了。

為什麼說能看到“小金人”是這麼的幸運呢?因為這裡冬天對所有雕塑都會做好防護措施,稍顯幸運的,就是加了一個密目網保護(如下圖),最不幸運的,那就是用木板全封閉。所以有攻略說廣場東北角有魚泉和雕塑,然而我只看到一堆木板!

▍皇家啤酒屋

皇家啤酒屋始建於1589年,原為宮廷專享,1828年起對普通市民開放,並因一首名為《慕尼克有座宮廷啤酒館》的歌曲而聞名於世。皇家啤酒屋具有濃厚的後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底層是一個能容納一千人的大型宴會廳,有一個小小的演出台,圍著一圈木欄杆,每天固定時段表演管樂~

在中歐,如德國、奧地利等國家的啤酒屋,坐下後第一時間先點啤酒,然後再隨意點菜,這才是比較禮貌的舉動哦。於是我們點了1L著名的黑啤,果然清香可口、入口甘醇、回味無窮,完全打破了我對啤酒的看法,更比在國航飛機上喝的燕京啤酒好了不知道幾萬公里!

在後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裝飾的大廳隨便走走,不少穿著復古的客人隨意坐在桌子邊自斟自飲,好是怡然自得!四周的牆上掛滿了德國著名人物的油畫像,據說莫札特在此飲酒作樂,譜寫出歌劇《伊多梅尼奧》作為留念;茜茜公主是這裡的老顧客之一;列寧流亡歐洲時曾有一段時間經常來這裡喝酒;希特勒曾在這裡做演講,從此登上政治舞臺。如此等等,正所謂群星薈萃!

聽說,這裡對VIP顧客會贈送一隻精美的酒杯,並編上號碼,把它們鎖在鐵籠相對應的格子裡(如下圖),然後把鑰匙交給顧客保管。這樣一來,顧客用專用杯子喝酒就很方便了。而且,這裡還會為擁有專屬酒杯的客人設置專屬座位,“寧空不售”的銷售政策聽說一直保存了下來。

▍慕尼克王宮

雖說慕尼克王宮為昔日巴伐利亞君主的王宮,也僅僅是德國裡面無數個小王國的其中一個宮殿,但其實也不小,我們沿著王宮邊上走去找入口。儘管天氣清冷,但卻完全不妨礙一些情侶坐在凳子上談情說愛哦。

好不容易摸到王宮的入口,王宮連珍寶館有聯票,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決定只參觀王宮好了,7歐/人,走下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可惜的是,對比法國和義大利,中歐的博物館不太好的一點是,很多好看的地方都不讓拍照。

王宮雖然外表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內裡卻挺有看頭,各種巴羅克、洛可哥、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隨處可見,儘管有一部分是二戰損毀後重建的,但也不妨礙這裡成為具有非常高藝術價值的地方。

國王湖

國王湖是德國最受歡迎的度假湖泊之一,也是我們這次旅程夢的開始。如夢如幻的天鵝湖,白雪皚皚的高山,寧靜美麗的的小鎮,熱情友好的人們,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美好,大概世外桃源也不外如此吧?

▍聖巴多羅買禮拜堂

聖巴多羅買禮拜堂是國王湖的標誌,坐落在國王湖中段西岸的 Hirschau 半島,只能乘船或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這座教堂起源於12世紀,自16世紀起成為巴羅克風格,小而別致,以其特別造型而出名:紅色圓穹頂呈洋蔥型,禮拜堂半圓形後殿分成對稱的三瓣,平面圖仿造了薩爾茨堡主教座堂,其粉刷由薩爾茨堡藝術家約瑟夫·施密特完成。

這座教堂,靜靜地矗立在雪山下、綠水邊,湖水波瀾不驚,卻不小心被小船驚詫了教堂紅頂,令人感到一絲莫名的疼惜。

溫馨提示:如果想要拍到宣傳照中常見的洋蔥頭教堂最佳角度,請注意去程時坐在遊船的右側。

▍國王湖畔

國王湖水質清澈,景色號稱與挪威峽灣異曲同工,整個湖面是瘦長型的,兩邊長滿綠樹的高山巍峨聳立,不時還有瀑布飛流而下。來這裡不但能體驗自然風光,還能享受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生活。

我們走了不遠,遇到了一片樹林。冬天的顏色雖有點單一,但仍然掩飾不了這裡的靜謐之美!

▍耶拿峰

耶拿峰的纜車站,就在國王湖碼頭附近幾百米的地方,如果省些錢,可以購買國王湖和耶拿峰纜車的聯票。到達大概海拔1800m的纜車終點,就是很多高階滑雪愛好者滑下山的起點啦。

兩次來歐洲,發現外國人很會玩,不少人穿得古靈精怪,一身cosplay裝束。這位猛男還帶著一條狗來滑雪,我們開始還以為他要抱著狗滑下去,結果是他在前面滑,讓狗跑步在後面追,一直追下山,這要跑死狗的節奏?

我們本來還打算爬上峰頂,俯瞰整個國王湖,但非常失望的是,厚厚的積雪把山道都封住了,基本無法徒步上去,在路口還立了一個小牌告誡危險不要攀爬。就這樣,我們和俯瞰國王湖失之交臂,只能在纜車站附近走走。

薩爾茨堡

薩爾茨堡,一個充滿著《音樂之聲》氣息的地方,一個今天和幾百年前幾乎一模一樣的地方,一個是莫札特故鄉的地方,一個有滿滿藝術氣息的地方......

▍特拉普家

據說這裡的擺設基本維持著《音樂之聲》主角的原型——特拉普一家於1923-1938年居住時的原狀,所以以現在的角度看,這裡的某些設備顯得有點陳舊了,但還是很整潔,而且關鍵是很有故事性。

這裡一共有14間客房,每間客房門口都貼著當年居住的主人的名字。雖然我們對音樂之聲的故事不是順手拈來的熟悉,但還是無形中覺得很有故事感,濃濃的人文氣息,好像當年的場景就要在眼前重現。

▍薩爾茨堡老城

下面的場景很熟悉是吧?沒錯,這裡就是《音樂之聲》在薩爾茨堡的拍攝地——米拉貝爾宮,是17世紀初擔任大主教的沃爾夫為了他至愛的情人莎樂美而建造的。如此恢宏的宮殿、奢華的巴羅克風格裝飾,據說隨處可見大理石和壁畫,而且還是中歐難得的免費景點。

這裡就是《音樂之聲》的小主角特拉普合唱團練唱“do-re-mi”的臺階呢。

整個薩爾茨堡老城區都是聯合國文化遺產,這裡有中世紀風格的要塞等建築,也有巴羅克風格的街道和宮殿。有個玩笑說“如果巴羅克時代的產物,壞了也別修”,這句話對這裡可以完美詮釋(引自LP)。

據說,這裡和250年前莫札特住在這裡時相差無幾,這句話我雖然無法驗證,但以我看50年前拍攝的《音樂之聲》所看到的場景判斷,起碼和50年前比,這裡確實沒什麼明顯變化!

走在這裡,其實需要用心去感應,身處在和兩百多年前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靜靜地看著人們走過,就感覺好像真有古人在這裡走動,似乎一切都是這麼的古老和不變。

但實際上,在不變當中,卻普及著現代化的電燈、電話、汽車等產物,甚至wifi信號等比較新潮的事物也是隨處可見,似乎一切又都是這麼的先進和多變。

來到莫札特故居門口,聽說裡面有好多莫札特的手稿,還有不少和音樂相關的陳列。

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Cafe Fürst)是著名的莫札特巧克力球(Mozartkugel)的創始店,這種巧克力球於1890年由薩爾茨堡的皇家糕點師保羅·菲爾斯特研發,由開心果、杏仁糖、牛軋糖和黑巧克力製成,來到薩爾茨堡一定要品嘗一下它的美味。

哈爾施塔特

哈爾施塔特是奧地利上奧地利州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村莊,位於哈爾施塔特湖湖畔,因景色秀麗,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小鎮”。

現在哈爾施塔特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熱門旅遊目的地,所以白天遊覽的人不會少。就算是淡季,以我們當日觀察看,也挺多遊客的,如果是旺季,估計不堪設想。所以如果想好好玩耍的看客們,最好早早來到這裡獨享啦。

這個小鎮有天主教堂,也有新教教堂。新教教堂就在湖邊,有一個哥特式塔樓,已經成為哈爾施塔特的標誌之一了。天主教堂坐落在半山腰,這裡還有人骨室,可惜在淡季十一月至四月關閉!

極致慢生活,科技與歷史的重疊,如詩如畫的美景...... 生活在這裡,真的做只貓做只鵝都願意! OK,這註定是發夢,我們只是這裡的過客~

漫步在湖濱路,溫暖的陽光,藍藍的湖水,靚靚的小鎮,白白的天鵝,皮皮的小貓,懶懶的生活...... 一切的這些,都美美地留在心中,相機能留下的,也許僅僅是皮毛而已。所以來到這裡,無需太在意出片率,旅遊,在於用心去感受。

克魯姆洛夫

蜿蜒起伏的小河,將波西米亞古老的房子連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讓人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街道上,絡繹不絕的遊客,漫步而走的波西米亞人,帶給這座古樸的小鎮以盎然的生機。

▍克魯姆洛夫老城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克魯姆洛夫“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的頭銜。可惜這次的天氣和季節,我們只能稍微領略文化遺產的魅力,至於自然遺產,只好留待以後再會了。

登高看去,幾乎所有中世紀至文藝復興風格的房子,都薄薄地鋪著一層雪白的銀裝,白裡透紅地顯出了漂亮的波西米亞紅頂,讓人感到震撼和感動。

不論在老城的任何一個轉角,只要有心,就能找到漂亮的畫面。而這個畫面,只要有遠景,就必不可少這座塔。這座色調有點俗麗的古堡塔,是鎮上的最高建築,也是克魯姆洛夫最明顯的座標,是僅次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的其中一座建築。

很多店鋪都沒有開門,僅僅把櫥窗打開,讓我們一睹其波西米亞風的精緻小商品。

▍洞穴餐廳(Krcma v Satlavske Ulici)

這家叫做 Krcma v Satlavske Ulici 的餐廳,即使在淡季裡,還是高朋滿座、客似雲來。這是一家洞穴餐廳,經營著中世紀燒烤的店鋪,這裡是肉食愛好者的天堂,裡麵點滿蠟燭,仿佛置身奇幻的迷宮。

燒烤架上火光四濺,大盤子裡盛著嗞嗞作響的烤肉,讓人看到就食欲大振!這裡的烤肉大份、好吃、價錢低,小夥伴都說非常滿意,他們都說這是來到歐洲後吃得最滿足、最美味的一餐。德國豬手一邊去,克魯姆洛夫烤豬手才是正道!

▍克魯姆洛夫城堡

這裡僅需50克朗的登塔門票,對比維也納是非常超值的。完美的高度、完美的視覺,分層的烏雲和輕柔的微風,使這裡如夢如幻,美得令人窒息。

極目迥望,遠方是無邊無際的青山綠水;咫尺之間,蜿蜒起伏的小河,將波西米亞古老的房子連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一切讓人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街道上,絡繹不絕的遊客,以及漫步而走的波西米亞人,帶給這座古樸的小鎮以盎然的生機。這一切,讓人驚覺此時此刻不是在畫中,而竟是在真切的生活中。

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魯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這片土地,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正好描繪出伏爾塔瓦河水道蜿蜒地環繞著這片土地的地理風貌。

這是一座是興建於1240年的中世紀城堡,我站在城堡的廊橋上,思考著為什麼歐洲的建築隨便就幾百上千年?只要建造於中世紀中後期的建築,很多都能夠保存下來。這也許和文藝復興開啟之後,那裡綻放出太多瑰麗的建築有關?又或者是因為西方人開始逐步遠離蒙昧無知的野蠻時代?

本文為窮遊網用戶 Sea-Cen 原創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