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治神宮,是赴日游的大媽團必去的景點,因為很有名,並且是免費的(這是重點吧)。上次日本之行我因行程問題沒有來這裡,這次選擇來明治神宮到此一遊,也算體驗一下日本神道教的傳統文化。
日本傳統宗教包括佛教和神道教,明治神宮顧名思義是神道教的所在,而神道教的標誌性形象在日本動漫中經常出現,就是頭戴高帽身穿寬袍的“神官”和白衣紅褲的“巫女”了。
清晨從酒店出發,乘坐電車抵達JR原宿站,出站後步行前往明治神宮。
原宿站也是個漂亮的小車站,雖然不大但造型很有趣,並且站外以大幅展示著一套少女漫畫(看起來是少男少女的戀愛故事),只能說這樣的場景也只有在日本能看到了。
從原宿站出來左轉走一段就會看到一座橋,從橋上可以俯瞰原宿站的鐵軌與列車;而過橋之後就是明治神宮的大門了。大門外首先是一座木制的鳥居(據說是日本最高的木結構鳥居),和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相比,這個確實算得上很大了。從鳥居之下穿過,步行經過一段林蔭道路之後又會見到第二個鳥居,再繼續往裡走就是神宮所在了。中途可以看到著名的“酒桶牆”,一整排的木架上擺滿了各種日本酒的酒桶,五顏六色且充滿文化氣息的彩繪,讓整面“牆”十分美觀,引得遊人駐足觀看。
這裡說一個小插曲,我們來的時候正是明治神宮的遊人由少變多的時間段,很多人都想在這樣的經典景觀前合影留念,或者是單純拍下這片風景。日本人在這個時候一般會排起隊伍,讓前面的人先拍,拍完了後面的按順序上前;而我們大天朝旅行團則喜歡一哄而上,爭先恐後搶佔有利地形,各種剪刀手自拍杆V字臉一通拍攝,既破壞了別人的照片,也影響了國人在海外的形象。無論是在明治神宮還是後面去的皇居、銀座等地方,這群不搶著拍照會死的天朝人始終無處不在,也吸引了不少日本人反感的眼光。
在明治神宮的“酒桶牆”面前,就有一位拖著旅行箱的女性(從口音可以判斷大致籍貫,為避免地圖炮我就不說是哪裡了),可能是走路累了,就拖著箱子坐在酒桶牆前面。其同伴讓她往旁邊挪一點,會影響別人拍照,她直接一句:“我不想動,我累”,如同泰山一般巍峨不動。旁邊的遊客想拍照又不好意思請她讓開,只好作罷。對於這樣的國人我只想說,在你們那噶噠丟人就好了,能別出國來丟人麼?
明治神宮的大門原本是很壯觀的(但和我大天朝的廟宇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然而由於整修中,管理者很“厚道”地懸掛了一幅1:1尺寸的噴繪,上面是神宮大門的照片,讓人哭笑不得。所幸整修僅限於大門,門內的場所未受影響。
神宮在如今的作用和國內的寺廟類似,是供人們許願的;但明治神宮對於日本人來說還是舉行傳統日式婚禮的場所。我們今天就幸運地遇見一對新人舉行儀式。在一群黑西服白手套的人進行清場後,穿著傳統服裝的新郎和穿著日式新娘服(白無垢)的新娘,在神職人員指引下,以緩慢的速度從神宮大門走進來,往神宮左側的回廊深處走去(大概是去舉行結婚儀式吧)。有趣的是,日本人這樣的結婚方式,在中國人看來很像是出殯(表情嚴肅,出席人員穿黑衣,步履緩慢),對此我只能理解為這是人家的傳統,也許他們覺得結婚是很嚴肅和莊重的事情所以才會這樣吧。
神宮內苑種著很高大的樹木,外形像一棵花椰菜……建築兩側一邊一棵,有種對稱的美學;可惜我沒帶超廣角鏡頭,只能簡單拍拍。
神宮正殿是許願的地方,設置有可以投硬幣的木箱。店門前還有日英雙語的牌子,上面寫著許願行禮的動作,如彎腰、合十的次數與順序,説明不懂日本禮節的遊客正確地許願。神宮側門則是出售禦守和紀念品的地方,裡面的巫女和仙台護國神社的一樣苦著個臉,就算有人買東西也很少露出笑容(難道神職人員真的規定不許笑?)。
從明治神宮出來後簡單在附近逛了逛,路過著名的原宿“棱鏡商場”TOKYU PLAZA,但是沒有開門,只好路過一下。今天似乎是日本的打折日,很多商場門口都排著長隊等待開門搶購。我們在原宿附近的街道隨便逛了逛,之後吃了午餐,在此不再贅述。
下午,我們則向排程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地:東京聖瑪麗亞大教堂出發。
東京聖瑪麗大教堂原本建於上上個世紀,後來貌似在戰爭中被毀,現在的大教堂是1960年代重建的。然而這座教堂的造型和建築、結構設計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前衛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充滿了創意感,只能說鬼子的腦洞不得不服。
坐地鐵到達教堂附近,需要徒步前往。我們穿過了一個地勢較高的居民區,繞過一所學校才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座“隱蔽”的巨大建築物。在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獨門獨院的典型日式民居,一下子有置身日劇或日本動漫中場景的感受。那樓下的木門、門前的自行車,以及寫著戶主姓氏的木牌,到處都體現著這裡居民的風貌與嚴謹。
到達聖瑪麗大教堂的正門,立刻為其新穎的外形和氣勢所折服。建築外層似乎使用了某種金屬,在日光下顯得分外閃耀,以至於影響了相機的自動曝光判斷,導致照片中的教堂過亮,天空則被拉低了好幾檔成了墨藍色……
教堂的俯瞰圖是一個十字架的造型,十字交點高度較低,向十字架的四角延伸的過程中逐漸升高;而教堂的內部則是中間高四周低的結構,甚是獨特。
我們走進教堂,卻在玄關被告知暫時不得入內,原來有人在舉行西式婚禮(一天之內旁觀了不同風格的兩場婚禮,也算是種幸運)。
教堂內的西式婚禮則是常見的套路:神父向新人闡述婚禮誓詞,雙方宣誓——然後攜手走出教堂。整個流程非常程式化,在中間高四周低的教堂內顯得格外莊重和神聖。新人在管風琴演奏的婚禮進行曲中緩步走出聖堂,婚禮宣告結束。而新郎新娘則與前來觀禮的親朋好友們合影留念。
待婚禮舉行完畢,主賓離開,我們開始參觀這座宏偉的教堂。教堂內部僅有一層大廳是開放的,管風琴所在的二樓禁止遊客進入。雖然造型前衛,這卻是一座正統基督教堂,可以看到碩大的十字架、蒼老的神父和一排排的禱告座椅;就連抬頭仰望屋頂都是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造型。
對於宗教我的態度是不信奉但心存敬畏,因此在參觀宗教場所時向來會尊重宗教禮節。在教堂內部繞行一周,參觀完後對其設計的精妙歎為觀止,實在是難以相信這是60年前的建築。
從大教堂出來後我們繼續著東京的漫步之行,在教堂附近的小公園看到一個爺爺坐在椅子上喂鳥。前來光顧的有一隻鴿子和三隻麻雀,鴿子只敢遠遠的等待拋下來的食物,而麻雀居然敢於飛到這位爺爺的手邊直接啄食他手中的麵包,這是我親眼見過的最大膽的麻雀了,城市裡的普通麻雀是根本不會允許人類靠近到1米以內的。
而日本的公共設施在細節上令人感動:比如高架橋,橋下可以設置成便於小孩子玩耍的水池;比如街心公園有供休息的長椅和直飲水;比如紅綠燈口除了交通燈還可能有時鐘……當然,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這點暫時不符合我國國情,聽說北京某個地方在公共場所提供了免費直飲水,結果馬上就有居民用直飲水洗澡洗腳,還有人用純淨水的水桶整桶地裝水回家……這只能說素質不行,怪誰也沒用。
關於明治神宮和東京聖瑪麗大教堂就寫到這裡,請期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