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纏人本是一種滿足依戀需求的正常表現,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嬰幼兒時期。但如果寶寶的依戀表現得比較過分,特別是有的寶寶時時刻刻、形影不離地跟在媽媽身邊,纏媽媽、磨媽媽,甚至不達到自己的小目的就纏著不放……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要有些破解策略哦!
“安全距離”法
情景再現:
4歲的航航儘管已經長得很壯實了,可“膽子”卻很小,無論到哪兒都膽小地牽著媽媽的手不放。無論看到多麼喜愛的玩具,或碰到要好的夥伴,都要媽媽陪著一起玩才成,否則,他寧可緊緊地攥著媽媽的手遠遠地看著。
壞媽媽的做法:
一邊甩開航航的手,一邊推航航:“你別老纏著我,自己去玩兒,如果不玩咱們就回家。以後也別想讓我再帶你出來玩兒了!”聽了媽媽的訓斥,本來就膽小的航航把媽媽的手握得更緊了……
好媽媽的做法:
指著不遠處的“喜羊羊”電動玩具車說:“瞧,‘喜羊羊’來找你了,它還沖你笑呢,快坐上去,媽媽就在身邊陪著你!”航航牽著媽媽的手來到喜羊羊跟前,被媽媽抱上去,媽媽一邊鼓勵一邊握著航航的手去摸“喜羊羊”的頭和身體。不知不覺中,媽媽鬆開了航航的手,站在一步之外看著航航。
專家點評:
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於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的寶寶,容易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像“好媽媽”那樣,注意給寶寶充分的安全感,再一步步讓寶寶學會脫離媽媽,獨立遊戲,這種方法就是“安全距離”法,即當寶寶要找媽媽時,媽媽就在身邊,伸手可觸,這樣寶寶就可以在相對安全的心理狀態下,逐步脫離媽媽了。
“統一原則”法
情景再現:
4歲的赫赫很聰明,想要的東西,爸爸不給,就去纏媽媽;媽媽不給,再去纏爸爸,千方百計從爸爸或媽媽兩個人中間尋找“弱者”,打開突破口,不達到目的絕對要黏住你不甘休……
壞媽媽的做法:
看到寶寶在爸爸那裡碰了壁,可憐巴巴地過來求媽媽,那小樣兒既可憐又好笑,再加上軟磨硬泡,媽媽只好答應了赫赫的要求。爸爸則站在一邊無奈地歎著氣……
好媽媽的做法:
儘管被寶寶磨得很無奈,也很心疼,但她知道縱容寶寶,帶來更多的很可能是傷害。於是,她仔細告訴寶寶不能答應的原因是什麼,而對寶寶的不高興甚至哭泣僅僅是表示同情。赫赫逐漸發現,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爸爸和媽媽的意見完全一致,他這招“分別纏人”的辦法不靈了。
專家點評:
父母態度一致是擺脫寶寶纏人的關鍵。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因此,父母之間應該約定好,寶寶的哪些事情屬於“原則問題”、怎樣遵守,不給會纏人的寶寶鑽空子。
“情感彌補”法
情景再現:
2歲半的諾諾好不容易盼到媽媽下班回來,可是媽媽似乎總有幹不完的活兒,只象徵性地抱了抱諾諾,就去忙家務了。諾諾多希望媽媽陪著玩兒啊,於是就總是圍在媽媽的身邊轉,即使媽媽去廚房做飯,諾諾也是跟在媽媽的身後“不離不棄”的。
壞媽媽的做法:
看到孩子寸步不離地吵著鬧著要媽媽陪著玩兒,心裡卻想著要抓緊時間做飯、洗衣服,只好跟諾諾商量:“媽媽要做飯,諾諾自己在屋裡玩,好嗎?”可是,諾諾眼含淚水,站在廚房門口就是不肯離開。
好媽媽的做法:
看到諾諾很堅定地跟在自己身後,媽媽暫時放下了手裡的碗,蹲下身來把寶寶攬在懷中,一邊愛☆禁☆撫著諾諾的頭,一邊親吻,同時一邊輕聲道:“媽媽知道諾諾一天沒看到媽媽了,一定是想媽媽了,對吧?”諾諾點點頭。“那你希望媽媽陪你玩什麼呢?”“釣小魚。”“好啊!可是,媽媽餓了,諾諾也餓了,不做飯我們吃什麼呢?這樣吧,媽媽只陪諾諾玩兩次,然後諾諾自己玩,等媽媽做好飯,我們吃飽了,有勁兒了,再一起玩。”於是,兩次遊戲之後,諾諾雖不情願,但沒有再纏住媽媽不放。
專家點評:
寶寶需要父母與他們多一些身體的接觸,例如給寶寶擁抱、親吻和照料,多與寶寶進行語言溝通和目光交流,給寶寶無條件的接納與愛☆禁☆撫,這樣會與寶寶形成親密的、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寶寶的心理發展才會更健康、更陽光,越來越大方開朗。因此,當寶寶“纏人”時,往往是情感需求使然。媽媽首先應該盡可能先彌補一些寶寶的情感需要,在寶寶稍稍得到滿足之後,再去做事情。以後可循序漸進,慢慢把彼此的距離拉大,這樣才可以讓寶寶逐漸學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