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四歲寶寶的家長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大人誇別的寶寶一句,自家寶寶可能馬上就生氣,或者立即湊過來自我表現,弄得大人挺尷尬。其實,寶寶只不過是在人前尋求關注,急著展示自己,這是寶寶成長的信號,他們開始進入一個生長發展的特殊時期。
諾諾的故事:
4歲的諾諾和所有女孩子一樣,特別愛美,愛穿裙子,愛說自己是公主,天天早上吵著穿裙子,還說:“公主都是穿裙子的,這樣才漂亮呀!”家人常常被她的童言童語逗得哭笑不得。
自從諾諾上了幼稚園,媽媽發現她愛美的心理有增無減。為了配合幼稚園的日常活動,媽媽好說歹說才說服諾諾上學穿褲子和運動鞋。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她愛美的小心思,每天早上繼續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媽媽基本上能尊重她的意見,還會給她一點搭配的建議。
開開心心的幼稚園生活過了1個多月。有一天,諾諾悶悶不樂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欣欣。”欣欣和諾諾是一個小組的朋友,而且兩人進餐的座位是面對面的,感情一直很好。媽媽很詫異地問:“為什麼呢?你和欣欣不是好朋友嗎?”諾諾答:“我不要和她做好朋友了?”“為什麼呀?”“因為她天天可以穿裙子,老師今天又說她漂亮了,為什麼我不能穿裙子呢?”媽媽這才意識到女兒長大了,會“嫉妒”別人了!
此類情況最近時有發生。一次,奶奶接諾諾放學,看到同班的小女生長得漂亮,就誇了幾句,諾諾連忙跳出來喊道:“我才是最漂亮的!”又有一次同學聚會,同學說自己的兒子認識300多個漢字了,我就誇他:“弟弟好聰明,認識那麼多字啊!”諾諾連忙說道:“我也很聰明,我也認識字的!”
理解寶貝:4歲是一個不守規矩的年齡,好奇、好動、好模仿、好被人稱讚是這個年齡最顯著的心理現象,成人應該用堅定的原則去照顧及引導寶寶。既然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大人的稱讚,就請你不要“吝嗇”,多一個微笑、多一個擁抱、多一句讚美,它會讓你的寶寶更自信、更獨立、更愛周圍的人,更會在一個積極向上、溫暖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跳腳”情形應對方案
因為別的寶寶得到誇獎,自己寶寶出現種種“跳腳”情況時,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場景1:媽媽抱了鄰居家的小寶貝,寶寶急著說:“這是我的媽媽,不許抱小寶寶。”
寶寶的小心思:小寶寶是很挺可愛的,可是媽媽是我一個人的,萬一媽媽喜歡小寶寶不喜歡我了可怎麼辦?不行,不行,媽媽只能愛我一個人。
媽媽妙招:肯定、讚美自己的寶寶,引導他一起關愛小寶寶。
“嗯,我家大寶貝也很可愛,而且還是一個懂事的大姐姐了呢,我們一起抱抱小寶寶好不好?看看,你小時候也和小寶寶一樣,小小的鼻子,小小的手……”
效果:寶寶得到媽媽的肯定和關注後,不會排斥媽媽抱人家寶寶的行為,反而會因為媽媽的讚美而真的表現出姐姐的樣子和媽媽一起逗小寶寶,學會關心別人。
場景2:媽媽誇讚別人的寶寶真可愛、真聰明,寶寶連忙撲到媽媽懷裡:“我也可愛,我也聰明。”
寶寶的小心思:媽媽誇人家可愛聰明,可是我才是媽媽的寶貝啊,應該先誇我才對嘛!
媽媽妙招:先肯定自己寶寶的優點,再引導寶寶正面關注他人的優點,願意學習他人的長處。
“是啊,你也很聰明的,我們寶貝會唱歌跳舞,還認識好多字,還會講英文呢!那我們來聽聽弟弟會哪些本領好不好呀?”
“弟弟也會很多本領呢,我們誇誇弟弟,給他拍拍手好嗎?”
“大家都是愛學習的聰明寶寶,下次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學到更多的新本領好嗎?”
效果:當寶寶自己先被肯定後,才會有心思去關注其他寶寶的優點,當他知道人家寶寶也會很多本領,甚至比自己學到的更多時,寶寶自然而然地會產生要比別人更能幹的強烈上進心。
場景3:一群寶寶在一起玩時,有一個寶寶唱起歌來,周圍的大人都笑著露出讚揚的表情。這時,另一個寶寶不顧打擾了他人的表演,急於表現自己,也大聲地唱起歌來。
寶寶的小心思:我唱歌也很好聽,不信你們聽一聽,趕快也誇誇我吧!
媽媽妙招:先安撫寶寶的情緒,引導寶寶安靜傾聽不打擾別人的表演,然後給寶寶同樣的機會展示自己。
“媽媽當然知道你唱歌最好聽了,但是要等姐姐唱完了才知道姐姐是不是和你唱得一樣好聽啊!”
效果:當寶寶急於表現自己而打擾到了別人時,媽媽更要肯定寶寶的表現欲望,同時引導寶寶耐心看完別人的表演再來表現自己,學會關注他人,學會等待。
場景4:寶寶和姐姐一起吃飯,平時吃飯不好的姐姐今天吃得特別棒,又快又乾淨,家人都誇獎她。吃得比較慢的寶寶就說道:“昨天姐姐吃飯是奶奶喂的,還是我最乖,天天自己吃飯!”說完自己悶頭又吃起飯來。
寶寶的小心思:她昨天吃飯表現很不好,你們忘記了嗎?今天只誇她不誇我,我可是天天吃飯表現好的。
媽媽妙招:先肯定寶寶的表現,再讓寶寶一起肯定姐姐今天吃飯有進步,引導寶寶關注他人的優點。
“是哦,我們寶貝天天都是自己吃飯的,當然也要表揚嘍,大家都知道你是吃飯棒的好寶寶。”
“你看,今天姐姐吃飯有進步了,不要大人喂,而且自己吃得又快又乾淨,我們是不是應該表揚姐姐呀?”
“我們一起給姐姐拍拍手,好嗎?”
效果:要多引導寶寶關注和欣賞他人的優點,這樣才會成為一個開朗大方的善良寶寶。
教育是一個需要家長不斷用心的過程,試著從寶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輕易否定寶寶的某些行為。寶寶需要經常被家長關注和欣賞,這樣才會順理成章地接受家長對別人的欣賞,甚至主動去關注和欣賞別的寶寶。反之,如果家長長期意識不到這一點,讓寶寶缺乏被關注和被欣賞,會養成寶寶自私善妒的性格,因為長期不被關注和欣賞的寶寶,是不會關注和欣賞別人的。於是,所謂的“自私”就產生了。正如盧梭所說:“人們最早是在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去學會怎樣對待別人的”,而這個最早的“別人”就是父母。
文/莊燕華
編輯/王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