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文內容來自窮游er 貝小賢
神秘、古老、靜謐,在吳哥窟攀上天堂。
古老悠遠的高棉文明伴隨著其突然的沒落,氣質上總帶給人一種神秘感,她的建築、圖騰、雕刻,這種神秘感總是無處不在。這裡隱藏著自然界巨大的生命力,午後突入其來的陣雨,混著樹木、青苔泥土味,你能感受到草木生長的微弱情緒,神廟正持續崩塌的宿命輪回。
當然,吳哥窟吸引你的並非只有寺廟,小城暹粒的熱鬧生活也同樣精彩紛呈。酒吧街喧鬧震天的音樂和老市場熙熙攘攘的舊街道,帶著塵土的暹粒味道……
Day 1
暹粒,法式情調混著塵土
早上9點走出酒店,司機已經在外面等候了,跟他聊了聊今日的行程。他考慮到我們今天剛到,建議我們可以上午去博物館,下午可以在市區遊玩一番,至於吳哥窟就放到後面三天遊覽,這樣今天就不至於太累。如此一說,我也選擇相信他的建議,啟程前往吳哥國家博物館。
沿著國家6號公路前往市區,6號公路穿過城市北部,在城東經過大市場,在市中心經過Royal Residence和吳哥大飯店,到達機場後延伸至柬泰邊境。公路兩邊佈滿了各式造型的酒店、飯館。
在東南亞,公共交通十分不發達,摩托車絕對是老百姓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而tutu車作為摩托車的進化版,便宜兼具速度,自然成了遊客們的首選。只要你靠近他的車五六米範圍內,他立馬會精神的抖擻的向你微笑,招攬你坐他的車,尤其是競爭慘烈的酒吧街、老市場地區,司機們灰常拼,而且都煉成人精了。
▍吳哥國家博物館
吳哥國家博物館展示了關於高棉文化和雄偉吳哥的藝術品,無論是對於那些已經對遠古高棉文化有相當瞭解的遊客,還是對於那些對於古代高棉帝國沒有預先瞭解的遊客,博物館的遊覽都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展品以年代、宗教和皇室為主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物館裡有觸屏式視頻、史詩評說,還能欣賞吳哥窟日出全景電影。對於第一次來柬埔寨的遊客而言,在出發前往吳哥之前,可以在此先對吳哥和高棉王國有所瞭解。
高棉文明展廊講述了高棉帝國是如何起源,講述了高棉文明創造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建築群的原因,探索高棉人民對他們偉大帝王們的崇拜,深入研究那些關於摧毀這些寧靜之地的古代戰爭的故事。
高棉人的服飾同樣引人入勝,就像王國中的國民穿戴的美麗珠寶和飾物一樣,古代的服飾顯示出不同的社會地位,牆壁上的圖式詳細解釋了這些不同。
▍皇家花園
遊覽完博物館,離午飯時間尚早,於是我讓司機帶我們四處轉轉,他說不遠處的皇家花園是個不錯的去處。皇家花園位於城市北部,周圍有香火極旺的姐妹廟及西哈努克國王曾經的行宮,著名的吳哥大飯店也坐落於此。花園裡花木繁茂,綠樹成蔭,尤其是紅色花的鳳凰木,特別養眼。
公園裡面特別神奇的是,大樹上常年有巨大的蝙蝠高掛在樹梢,彷佛相伴姐妹佛不舍離去,尤其是在清晨或是傍晚,成千上萬只大蝙蝠在空中盤旋,這種奇特的景象,會讓人歎為觀止。
這裡是暹粒市最靈驗的寺廟,也是當地香火最旺的廟宇,成為柬埔寨國家寺廟信仰中心。西哈努克國王生前每次來暹粒,都要去參拜姐妹佛。
姐妹廟的對面,就是原西哈努克國王行宮,只能外觀。
道路邊,tutu車的另一種形態:小車吃,同樣是摩托車,只不過改成了側面加一個檯子,可以售販小吃,在暹粒街頭也是四處可見,行駛起來有種開掛的感覺。
▍Wat Preah Prohm Roth
Wat Preah Prom Rath是暹粒最古老的寺廟之一,規模比較大,建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有500年的歷史。 寺廟的外觀很精美,大門口的圍牆裝飾很搶眼。廟內建有佛教講堂和僧人的寮房。畫廊中的畫都有它的一段故事,非常精緻。而院內佛塔林立,優雅整潔,紅牆彩瓦甚是好看。
寺廟外就是鬧市區,一道寺門將寺院與繁華相隔,從喧囂塵世邁入佛門淨地。
走進主殿,環繞四周的圍牆上都是佛教故事的壁畫,在簷廊下靜靜的欣賞壁畫,領悟禪境。
▍手工業學校
手工業學校致力於振興被赤棉和連年戰爭摧毀的柬埔寨傳統文化。這家學校專門向貧困青年傳授木雕和石雕技術、傳統絲綢畫、漆器工藝等方面的手藝。商鋪的利潤一部分用於資助學校和讓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培訓專案。學校裡可以參觀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大多數是年輕人。每天面對遊客們的參觀,青年們也習慣了大夥的圍觀。
遊覽此處是免費的,學校裡還有一家漂亮的商鋪,名叫Artisans d'Angkor,出售的商品從吳哥時期石像、木像的仿製品到家裝裝飾品應有盡有。至於最後在不在商店裡買東西,完全取決你自己,並不強求。
製作精美的佛像,有多種材質,製作過程和工藝都不一樣,有些呈現原木色即可,有些需要糊上石膏,掩蓋縫痕,然後再上色,價格不菲。精美的雕像都是吳哥藝術的文化元素,價格也是不菲,喜歡的朋友在這裡購買,也算是支持公益事業了。
工坊對面就是商店,裡面的商品都很精美,各個價位都有,相信總能找到一款適合你的。我最後買了一個銅包銀工藝的大象作為紀念,6美元,這裡還支持支付寶付款,看來這裡也是國人掃貨常到的地方。
▍老市場
看罷手工業學校,時間已經不早了,好在轉角出來就是老市場區域了,酒吧街和老市場也是挨著的,我們決定逛逛這個區域,然後在酒吧街吃晚飯。
每一個來暹粒參觀吳哥窟的遊客都躲不開老市場、酒吧街,這裡有全城最集中的食肆、酒店、酒吧、攤販,一入夜,玩了一天的人們紛紛聚集在這裡吃飯、喝酒,享受按摩,熱鬧非凡,是全城最熱鬧的地區了。住在這裡會很有趣,而且生活便利,但是很嘈雜,不夠安靜。
老市場裡應有盡有,無論你想買什麼都能買得到。銀器、絲綢、木雕、石雕、佛像、繪畫、拓片、服飾……令人眼花繚亂。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且幽默的講價,必定有所收穫。
圍繞吳哥窟的繪畫藝術也是隨處可見,現實與抽象的結合,都挺有想法的,好看。豐富的建築和文化提供給了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
▍酒吧街
沿著道路往北走點,很容易就到達了Pub Street區域,等夜幕降臨,音樂震天,各色人群都會聚集在這裡玩樂,享受暹粒的夜生活。
名店Red Piano,在街角很好找,位於一棟經過修復的殖民地老房子內,外表宏偉。帶有一個大陽臺,食客們可以俯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菜單上有亞洲和國際美食,價格都很合理。因為安吉麗娜·朱莉的造訪,使它名聲大振,店內還有名為古墓麗影的雞尾酒。
酒吧街路旁,餐館、酒吧鱗次櫛比。一排排的摩托車、tutu車停在路邊,也是東南亞街頭特有的景色了。
走到路的盡頭,可以看到吳哥夜市的巨大招牌。吳哥夜市于2007年開始營業,是柬埔寨的第一家夜市。夜市內擠滿了出售各種手工藝品、紀念品和絲綢的小攤,因為晚上比較涼爽,不妨來這逛一逛。或者去Dr Fish給腳部做個魚療、全身按摩、SPA。
晚飯時間到,既然是來了柬埔寨,自然要嘗一下高棉美食。我們今天選擇了Khmer Kitchen Restaurant,這家餐館名氣很大,各大旅行攻略都有推薦,因此生意火爆,在老市場區域,高棉菜肴和泰國美食種類齊全,包括各種香辣的咖喱,重點是消費不貴,價格平實。
鮮春捲。春捲皮用糯米做成,裹在由豆芽、粉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外面,吃時蘸以魚露,酸甜可口,非常開胃。
香蕉花沙拉配雞肉,感覺怪怪的。另外還點了Amok,一種東加入了肉類、椰汁、椰漿,非常濃香可口以及柬式炒飯作為主食,個人比較喜歡。人均5、6美元的消費,好吃不貴。一頓飯吃下來,感覺柬式菜肴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一種菜式做法,然後選擇加雞肉、豬肉還是牛肉。
Day 2
吳哥窟小圈
四點半從酒店出發,去門票站買票,三日票的價格是40美元,但不包括聖山荔枝山或崩密列的門票。買票時需要拍照,所以在高峰期時段排隊比較慢。不想那麼趕的朋友還是要早點出發或者在前一天買好票,或者將日出安排在三天遊覽的第二天去,這樣就不用專程過來買票了,早上可以直接去吳哥寺。
▍吳哥寺
沿著很長的橋樑穿過護城河,進入大門後,吳哥寺就映入眼簾了。天空已經很亮了,今天的雲層很厚,日出看來是沒戲了。
走過長長的石板路,吳哥寺前面有兩個荷花池,靠左邊的池塘比較適合拍日出,樹木也沒有遮擋建築。翹首企盼的人們,不過對我來說一切已經結束了,今天不會有日出了,太陽躲在雲層後面了。隨著天空越來越亮,更多的人放棄了日出,開始進入吳哥寺內部遊覽,我也轉戰右手邊的池塘,開始尋找其他角度。
荷花池附近的藏書室,南北各有一個,由日本團隊負責修復。狀態已經恢復的不錯了,有很多當地的小孩在裡面玩耍。
苦苦等待後,在右邊的池塘,拍下了這張還算滿意的照片。看多了吳哥寺漂亮的日出,偶爾換個口味也不錯,自我安慰一下吧。等太陽升出這片雲層時,已經太亮了。
匆匆忙忙趕完了日出,人群開始散去,我們再回頭來談談有關吳哥窟的事情。我們看日出的地方是吳哥寺(ANGKOR WAT),又叫小吳哥,通常所說的“吳哥窟”即指這裡,因為它是吳哥古跡中最大、保存的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築。
吳哥窟是柬埔寨的心臟和靈魂。它是國家的象徵,是高棉文明的發源地和民族驕傲的源泉。柬埔寨國旗上的三塔即是吳哥寺的正面像。高大雄偉的寺廟被一條護城河所環繞,令其它的城堡相形見絀,與吳哥的其他建築不同,吳哥窟自建成以來從未被荒廢,一直在使用中。
吳哥寺第三層的上部也被稱為巴甘,曾經有幾年不對旅行者開放,如今通過排隊的管理方法限制參觀人數。攀登“天堂階梯”十分艱難和危險,1973年一位法國女遊客在攀登中意外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西面臺階一側修建的扶手。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
建造吳哥寺所使用的砂岩石塊來自五十多公里外的聖山荔枝山,人們將石塊放在竹筏上,沿著暹粒河漂流至此,動用了數以千計的勞動力。在那個時代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快速結束了對吳哥寺的遊覽,我們也即將開始今日的小圈行程,小圈計畫是豆蔻寺-斑黛喀蒂-皇家浴池-塔布籠寺-茶膠寺-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通王城。
▍豆蔻寺(Prasat Kravan)
豆蔻寺的外觀並不起眼。它是一座印度教的寺廟,建於921年,有五座磚塔,按照由北到南的順序排成一排,面向東方。這種結構與眾不同,因為它並不是皇室修建的。
塔內的磚刻才是豆蔻寺被隱藏的財寶。北邊的浮雕刻畫了毗濕奴的配偶拉克希米的形象。最大的中央塔內有毗濕奴雕像,後牆上的神像長著八條手臂。
豆蔻寺位置略顯偏僻、遠離國都中心,位於連接吳哥窟和斑黛喀蒂的道路南邊。我們來時沒有幾個遊人。這裡也不乏參天的古樹,述說著百年的故事。
▍斑黛喀蒂(Banteay Kwei)
斑黛喀蒂(Banteay Kwei)建於12世紀末,相比剛剛看的豆蔻寺,那可就大得多了,逛完這裡估計需要1個小時。遠遠可以看見大門處的四面佛。
斑黛喀蒂有四個入口,全部都有闍耶跋摩七世最鍾愛的主題:觀音的頭像,頭像上方盤旋著揭路荼。揭路荼是毗濕奴的座騎,呈現半人半鳥的造型。
由於施工倉促,寺廟的許多地方形同廢墟。與附近的塔布籠寺相比,這裡非常清靜,也沒什麼人,適合你靜靜觀賞,仔細挖掘有趣的東西。
寺廟裡到處是修復的痕跡,撐起的支架維持著石塊,人很少,非常安靜,好過擠滿遊人匆匆而過的景點。在這邊會碰到一些不知從哪裡竄出來的人指導你拍攝照片,我想事後也是會要小費的,及時脫身比較重要哦。
▍皇家浴池(Srah Srang)
從斑黛喀蒂出來,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家浴池。這裡是一片廣闊的水域,是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水池中央曾經有一座木質的寺廟,現在只剩有石基。這裡也是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人沒有吳哥寺那麼多,朝陽映著靜靜的池水升起,景色迷人。可惜的是,旱季的狀態就是一片乾涸的土地,毫無看點。
在之後有水塘的景點,我們將不斷遭受同樣的打擊。想要看遍美景,還是等雨季過了再來吧,這實在是個不夠盡興的季節。
▍塔布籠寺(Ta Prohm)
塔布籠寺位於吳哥窟東面,是大型的石頭堆砌而成的佛教寺廟,吳哥遺址中的主要建築之一,也是電影《古墓麗影》的外景地。建於12世紀末,是闍耶跋摩第7個國王為紀念他母親而建造,也叫“母廟”。那時寺中有3000僧侶,其中有18個高僧。
塔布籠寺無疑是吳哥最具藝術氣氛的遺跡,也是每位旅行者必不可少的參觀項目。與其他寺廟不同,它的吸引力在於寺廟已經被叢林所吞噬,看起來就像當初歐洲探險家首次發現吳哥寺廟的情形一樣。
事實上,寺廟周圍的林木已經得到了清理,只有那些最大的古樹還留在原處,人們對其定期修剪,而不是像崩密列那樣處於原始狀態。但無論如何,參觀塔布籠寺都是一次與眾不同的經歷。
坍塌的回廊,遊客以前還有可能爬上被毀滅的走廊,但如今這種行為已經被禁止,這既是為了保護寺廟,也是考慮到遊人的安全。
走過鱷魚樹的東門,可以看見舞者廳,相對來說結構還是比較完整的。在過去的歷史中,將近8萬人被要求供養或維護寺廟,在他們中間有2700多位官員和615名舞者。
現在的塔布籠寺依然被壓在樹根下,堅守著世紀之謎,由於樹根與寺廟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人們對文物的保護也無從下手,無法想出既不讓古樹枯萎,也不讓古寺受損的方法,也只能眼看著兩者更深地結合……
▍茶膠寺(Ta Keo)
茶膠寺又翻譯成塔高寺,是一座純天然未作任何裝飾的寺廟,如果它最終被建成的話,無疑是吳哥最精緻的建築之一。由闍耶跋摩五世修建,供奉濕婆神,它是第一座完全使用砂岩修建而成的吳哥寺廟。
眾所周知,茶膠寺是由中國團隊負責修復工程的。這座寺廟是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堅硬的長條青石,整齊的堆積在三層平臺上。
沒人能確定為什麼這座寺廟沒有完成,有種觀點認為可能是闍耶跋摩五世的駕崩使寺廟的建設半途而廢。根據銘文記載,茶膠寺在修建的過程中曾遭雷擊,也許是因為這個不祥之兆才導致它被遺棄。
▍托瑪儂神廟(Thommanon)
托瑪儂神廟是吳哥窟的著名景點之一,雖然很小,但基本結構與吳哥寺一樣,可算得上一座縮微模型。寺廟周圍的城牆已經消失,但是可以看到寺廟的本體雕刻細緻,有女王宮的影子,而這裡的麗華塔女神非常迷人。
雕工精細的托瑪儂神廟小而美,供奉著濕婆和毗濕奴。景點雖小,卻毫不缺乏看點。
精美的石刻,是神廟的最大看點,再加上環境安靜,讓我們頗為享受。原本很小的神廟,逛了很久。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
周薩神廟建於西元12世紀初期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距離北邊的托瑪儂神廟170米,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佈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
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
中國人對它進行了修復,使其達到它的姊妹殿托瑪儂神廟的水準。所以,建築的修復度很不錯。建議朋友們一定要來這兩個神廟逛逛,地點來說很順路,人不多,但不乏看點,別因為它們很小就錯過啦。
▍通王城(Angkor Thom)
堅固的吳哥王城被稱作通王城,規模宏大,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城”。它是高棉王朝最後一個偉大的都城,占地10平方公里,其宏大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準。
吳哥曾被占人攻陷,後來的闍耶跋摩七世決心修建一座固若金湯的國都。通王城除了有高大堅固的城牆之外,還有一條寬闊的護城河,即使是最強大的入侵者在它面前也會止步不前。在吳哥王城鼎盛時期,周圍地區人口多達百萬。
每扇高聳的城門上都有觀音的巨幅頭像凝視著帝國。想像一個13世紀的農民第一次來到戒備森嚴的國都,當他進入這樣一扇城門,切實感受到神王的神聖王權的時候,將是怎樣一種激動和忐忑的心情。
沿著勝利之路進入通王城,東南亞的雨真是說來就來,雨越下越大了,遊覽是無法繼續了,我們只能在中央廣場附近的草坪上邊休息邊等雨停了。
我們是從南門出來的,南門最受旅行者的歡迎,因為它已經被修復如初,許多頭像複製後保留在原處。這扇門在從吳哥窟進入通王城的主路上,早上遊人會很多,這會因為下雨的關係,沒有什麼遊人。
威武的城門景象,讓人肅然起敬,過了百年依舊可以讓人感受到森嚴之威。
本文為窮遊網用戶的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