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正文

世間冷暖,無過於冬夜與火鍋之間

窗外北風呼嘯,刮走了霧霾刮淨了空氣,屋裡暖氣撩人,不再成為被窩的俘虜。此時,若不架起柴點起火,圍爐涮鍋、詩酒年華,怎對得起這熱氣騰騰的溫柔良夜?

這種以滾燙液體快速燙熟或煮熟食物、古老程度僅次於燒烤的原始烹飪方法,源自何時已經難以追溯,但至少在商周時期就能見到火鍋的雛形了。商代青銅器裡我們最熟悉的“鼎”,就是多出現在祭祀等重要場合,用來煮肉的巨型“火鍋”。

作為一個吃貨國度,“下館子”在中國人的日常社會活動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城市生活中,兩點一線之外的時間和空間十分有限,卻經常要容納大量的活動。在這高密度的時空中,聚眾吃飯最完美地結合起了社交需求和中國人對味覺的追求。

擼串涮鍋,作為簡單易行、適用人群廣泛的吃法,在全國人民的“吃飯社交”活動中都擁有經久不衰的硬通貨地位。

但與擼串不同,我始終認為火鍋不適合大型聚會。

上個月有友人攢局涮肉,十幾個人,椅子貼椅子地圍坐一堂,取暖完全靠擠、進出基本靠跳,牛羊肉香尚未四溢,先聞到一股混合著香水、化妝品和汗的人肉味。大盤大盤的肉和菜被傾倒進最大型號的銅鍋,鍋中的沸水翻滾著白沫,倒進去的食材離了筷子,很快就消失無蹤,一筷子抄起一坨,生肉熟肉翻卷在一起,掛著煮爛的菜葉和煮碎的土豆。

用筷子挑著還泛著紅色的半生肉回鍋,結果鄰座小哥稍稍挪了下位置,干擾到我的手臂,眼看就要煮熟的那一坨肉又一次掉回鍋裡杳無音訊。還沒來得及下筷子打撈,坐在對面的大哥又兢兢業業地抄起一盤子剛上桌的肉,傾瀉而下,然後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鍋中沸騰正盛的湯底瞬間被壓回了100度以下,只剩一片混沌的靜水,鍋中所有熟了或半熟的肉和菜,只能在一桌人的期盼和等待中再經歷一次沸騰的涅磐。

一個人吃火鍋呢?雖然寂寞,但也未嘗不可。我司一單身男同事曾托我從重慶帶回火鍋底料,本以為他是要用來款待心儀女子,我特意拿出了好幾篇稿費的錢,幫他選最貴最好的買。然而我想多了。一個晴朗的週末黃昏,我收到了測評結果:對鏡獨坐,搭配小酒,自涮自斟,意境獨好,只是總感覺鍋底的香濃麻辣裡有種淡淡的狗糧味。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火鍋局,人數不宜超過一桌麻將。若是三五密友,可以深談漫聊,也可專注於味覺體驗並不時交流一下不同部位的肉的涮法與味道問題。若是男女二人相約,那麼請注意:如果不是火鍋界的老司機,不能用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扎實的實踐經驗掌(hu)控(you)局面,就不要試圖在一頓火鍋中進行以戀愛為目的的約會。

作為吃貨,你能確保火鍋的吸引力不超過對面那個TA嗎?

面對味覺誘惑,你能保持住淡定而優雅的吃相嗎?

你捨得從箱底掏出平時根本捨不得穿的當家美裝去赴約,讓它們在油煙與污漬的薰陶中染上那些來自草原或者碼頭的味道嗎?

何況,就算一狠心一跺腳穿得美美噠,又能否保證對面的TA會認真欣賞呢?萬一也趕上一個和你一樣對肉比對你的肉體興趣更大的吃貨呢?

雖有風險,但也未嘗不能險中求勝。敬請期待彩蛋:火鍋約會指南。待我實踐成功後,將擇日推出。

作為北京人,很政治不正確地說:出去行走得多了,見識了更美更好的世界,我對北京這座城的情感倒是愈加趨向平淡,無他,生長於斯的一個地方而已。我不癡迷炸醬麵,不饞豆汁,對諸多老北京風味小吃雖不抗拒,但也沒什麼特殊情感,只是圖個便宜的選擇,唯有口味略重的鹵煮爆肚之類才是我的菜。

然而涮羊肉是個例外,對我來說它是家的味道。記得上中學時,一到冬天,家裡基本每週都會採購一次羊肉、肥牛、白菜、香菜、香蔥,再泡一捆粉絲、抽一把掛麵,然後就像過節一樣,轟轟烈烈地涮一頓羊肉。小料用芝麻醬配著醬豆腐和韭菜花自己拌,還少不了炸些辣椒油——把幹辣椒投進燒熱的油裡,“嗤啦”一下,誘人的味道伴隨著嗆人的油煙奔騰出來,椒香滿屋。這是高☆禁☆潮的序曲,因為炸辣椒油往往是準備工作的最後一步,隨後就可以入座開鍋了。

待一切就緒,注入熱水,等開鍋。此時的等待最是難熬,不解風情的鍋中之水才不考慮桌邊饑腸轆轆、望眼欲穿的人的感受,只是自顧自不緊不慢地變熱。然後平靜的水面下開始釋放出針尖大小的一串串氣泡,隨著氣泡越來越大、水面的波瀾越來越洶湧,等到大人的一句“水開了”,欲望的洪流終於衝破克制的閘門,放肉,等水開,然後大快朵頤。

如今家裡不再大費周章地涮肉,家常涮肉的味道早已漸漸淡忘,只有曾經那份期待,回憶起來還是日久彌新。每每饞這一口的時候,都只能去下館子。

想體會涮肉的美味,還確實得在專業的店裡吃。在好館子裡,手切與冷凍各具風味,各種部位的肉各有口感,還有更多種配菜的選擇。傳統吃法講究肉不離筷,一筷子肉涮熟,夾出,輕蘸醬料,稍稍晾涼,入口品嘗;然後再夾一筷子其他品種的肉,重複以上,對比不同部位不同刀法體現在肉上的味覺差異。只有熱力更強勁的銅鍋能滿足這樣的吃法,一般家用的電火鍋可不行,只能囫圇地煮、囫圇地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