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浩老街成為網紅,不但出現在各大門戶網站及APP的頭條,也在許多公眾號與朋友圈裡刷屏。
原因有二:
一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以《下浩老街:長江南岸的舊重慶》為題,介紹了下浩;
二是市政府於6月23日發佈了關於《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批復,核心區內將分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三個地塊進行保護,規劃指出要利用建業崗公園綠地及濱江綠道,建設三個地塊間的歷史文化廊道,形成連續的街區遊覽路線。
原來的健身園食品廠的老大門,最近被一位建築設計師畫上了具有民間年畫風格的圖案,成了“長槍短炮”最集中的地方,油紙傘和旗袍與“年畫”更是交相輝映。
一邊是居民按部就班的生活,一邊是“好攝之徒”們的長槍短炮,原住民們都見慣不驚了。在下浩老街,估計連一隻貓都明白——走自己的路,讓人拍去吧。
市政府《保護規劃》中提到的董家橋21號和董家橋42號,是下浩老街最“洋氣”的老房子,21號已被修葺過,42號卻充滿滄桑感。
漫步下浩老街,到處都是可以如畫的風景。只可惜老煉兩次去,都天公不作美,毛毛細雨下個不停,再加之老煉是一個將單反機當卡片機用的菜鳥,拍出來的片片自覺對不起下浩的美景,就權當抛磚引玉了。親,還是你自己去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