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團聚日子真是短暫又珍貴,仿佛昨天剛看到“春運”的啟動,今天卻又到了和家鄉、親人說再見的時刻。前兩天看的一個視頻新聞又一次刷新了我的淚點(好吧我承認我的淚點低):
公路邊,一個小男孩在奶奶的帶領下,送即將外出工作的父母上大巴,當車停下,車門開打的那一刻,孩子突然抱住媽媽的腿不讓她上車,一直到了車門口,就緊緊拽著媽媽的行李包不撒手,一旁的老人怎麼也勸不住,後來大巴車開走了,小男孩一屁股坐在地上大聲地哭了起來,讓人忍不住想上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對“留守兒童”四個字,想必我們都不陌生吧?它幾乎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一個“獨特”的群體,一想到“留守兒童”,出現在我們腦海的可能就是一群穿得一身髒兮兮,倚靠在牆壁上,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鏡頭的娃娃們。
的確,留守兒童在農村所占的比例相當大,如今在一些城市縣、鎮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留守兒童”,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一、二線城市工作,孩子由於戶籍、生活環境等原因不得不留在家裡,由老一輩或者其他親戚幫忙撫養。
這些不得不成為“留守兒童”的孩子,卻成為了父母心中永遠的遺憾。如果有機會,你還會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嗎?
澄澄媽媽:在兒子兩歲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了,今年他四歲,跟奶奶住。記得第一年回家的時候,我伸手去抱他,他直接嚇哭了,年都過完了兒子卻一點不跟我親熱,不知道自己偷偷抹了多少眼淚,好後悔就這麼把兒子留在家裡了。
濤濤爸:孩子上小學時,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被迫常年在外地,雖然那個時候他已經開始懂事,但每次回家他卻也不怎麼愛說話,我除了詢問他學習好不好,缺不缺錢花,其它就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了。孩子的童年就這麼一次,我還要錯過,想想真不應該。
彤彤父親: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把孩子扔在家裡,一年到頭也見不著,連她長多高都不知道。看著別人一家享著天倫之樂,自己心裡真不是滋味,倒不如安安心心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不然孩子心理也不好受。
如果你認為留守兒童與正常孩子沒什麼兩樣的話,那就錯了,據研究調查發現,90%以上的留守兒童都普遍存在孤獨、恐懼、膽小、冷漠、自私等的心理缺陷。的確一個完整、健康的家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可是有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家,自己外出工作,或者有的家庭已經出現留守兒童的,父母們也不要過於害怕,現在補救都還來得及的,畢竟你們骨肉相親,再遙遠的距離也阻擋不了親情的。
如何與相隔甚遠的孩子保持好親子關係呢?
3歲以下的孩子:
父母在回家之前可以諮詢帶孩子的親人,為孩子挑選一樣他喜歡的禮物,俗話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如果你有禮物傍身,再試著慢慢和孩子拉近關係,相信孩子會禁不住誘惑的哦。
4—6歲的孩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定的防範意識,所以家長切不可著急,也儘量不說“你居然不記得爸爸/媽媽了,太讓爸爸/媽媽傷心了”之類的話,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這個時候,你可以提前存一些孩子近期的視頻或者照片,然後給孩子設置懸念說:爸爸/媽媽手機裡有個聰明的小天使,好像和你一樣誒,想不想看?剛開始孩子可能會膽怯不願意,你需要慢慢引導,耐心是最重要的。
平時不要忘了和孩子溝通
已經千辛萬苦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千萬不要又因為離開而攪黃了,平時多和孩子通電話或者視頻聊天,知道孩子在幹什麼,也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的關心(建議一周至少通話3次,當然多多益善啦)。
不要太多地責備孩子哦,適當地鼓勵鼓勵他吧,畢竟你帶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不多,當然要以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