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有些人會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煩、口舌生瘡,頭髮油、面部長痘長斑、水腫、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尤其是在夏天更常見,有的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吃了一堆降火藥都不見好!
其實這些都是濕氣惹得禍!
夏天炎熱,常常讓人忽視了“濕氣”的存在。然而,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反而夏天特別多。夏季著涼感冒,就是因為濕氣纏身引起的!
「為什麼夏季濕氣重?」
▼
夏季濕氣重一般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外濕。夏季的雨水多,空氣比較潮濕,容易導致人體外濕;二是內濕,這大多是因為體內脾虛造成的。
「如何對症祛濕?」
▼
古人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不能起到好的作用。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中醫中有六邪 :風 寒 暑 濕 燥 火
夏天濕氣最盛,我們處在比較濕潤的環境當中,此時如果正氣不足,抵抗力弱,就容易濕邪致病,也就是最容易受外濕侵犯。
如果濕邪長期停留在體內,往往會導致一些不利的後果,最常見的就是濕邪可以使疾病的病程延長,而且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痰、濕、飲密切相關。
專家告訴我們,濕邪屬於陰氣,陰氣易傷脾陽,容易出現脾虛水濕運化不行,造成濕邪的內停,濕邪寒化,形成寒濕。
寒濕的症狀主要有:畏寒肢冷、腹脹腹痛、得熱減輕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倦怠乏力。
【健脾化濕方】
針對寒濕,專家推薦健脾化濕方,由木春、砂仁、藿香、佩蘭、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組成。
砂仁能化濕開胃,可以溫暖腸胃、健脾消食,它因其辛溫化濕而不太燥,行氣調中而不傷正氣,被稱為是“醒脾調胃要藥”,是用來祛濕的中藥之一。
【砂仁荷葉餅】
原料:
砂仁 5克,麵粉1斤,雞蛋 1個,小蔥適量,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①將砂仁去殼打成粉
②把打好的砂仁粉和入麵粉中加入適量的水和勻成麵糊狀這時再將雞蛋、蔥碎、鹽放入麵糊中攪勻
③等待油溫四層左右時下入麵糊,攤成荷葉的形狀等面餅的一面成型後再翻面表面焦黃後盛出
禁忌人群:
肝火旺盛的人慎食
濕邪的第二個特性叫做濕氣重濁,就是濕邪停滯在一個地方不走了,停滯在肌表就會表現為發脹;停留在關節表現為關節的疼痛。專家告訴我們,濕濁是濕邪最重的一個階段。
濕濁的症狀為脘腹痞滿(脹滿)、周身困重、不思飲食關節疼痛、大便臭穢、小便渾濁、倦怠乏力。
【健脾化濁方】
針對濕濁的情況,專家推薦健脾化濁方,此方由黨參、木瓜、菖蒲、陳皮、法半夏、黨參、土茯苓、蒼術、生甘草八味藥組成。
菖蒲對濕濁有非常好的幫助,菖蒲植物還有淨化空氣的作用。
【菖蒲酒】
原料:
菖蒲10克,冰糖50克,米酒(白酒)500毫升
做法:
菖蒲打碎後加入冰糖和米酒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半個月到20天左右即可飲用。注意:一天不超過一兩。
禁忌人群:
陰虛的人如口幹口燥容易口腔潰瘍、手腳心發熱的人慎飲。
濕邪有一個特性是濕性黏滯,就是說津液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長了就會化痰。痰濕、寒濕和濕濁可以相互之間轉化。
痰濕的症狀胸膈痞悶、不思飲食、痰多色白噁心嘔吐、倦怠乏力。
痰濕在夏季容易發作的原因有:
①貪食寒涼,很容易傷脾胃
②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體內的廢物代謝不出
【健脾化痰方】
針對痰濕的情況,專家推薦健脾化痰方,此方由陳皮、半夏、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化橘紅、炒薏米組成。
化橘紅、炒薏米有祛痰濕的作用。
半夏性溫,歸脾肺胃三經,有燥濕化痰、消痰涎、降逆止咳的作用。
-------------------------------------
點擊文章頂部訂閱我,
第一時間掌握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