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zumi/Anitama 封面來源: 《幼☆禁☆女戰記》
《幼☆禁☆女戰記》最早是一部在小說投稿網站“Arcadia”上連載的Web小說。有些“標題黨”嫌疑的小說標題,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但其實,主人公譚雅是一個披著幼☆禁☆女外皮的偏激怪物……原作者借由此作成功商業出道,其後推出漫畫版,17年1月,同名的TV動畫正式開播。webNewtype採訪到了原作カルロ·ゼン(Carlo Zen,筆名),聽他講述自身的成長史,小說的創作動機,以及與動畫有關的幕後軼事。
原文前篇連結
原文後篇連結
小學時的Carlo是個喜歡閱讀歷史、傳記類書籍的孩子。除了吉川英治老師的《三國志》,還經常跑去圖書館讀些面向低齡兒童的讀物,如:豐臣秀吉、織田信長等人的傳記。之後,通過玩KOEI(光榮)家出品的《信長之野望》《三國志》等遊戲,Carlo對歷史愈發生出了興趣,進而將觸手伸向《太閣立志傳》和以蒙古為故事舞臺的《蒼狼與白鹿》,後者讓他品嘗到了世界史的趣味,就這麼被拉下了水。
由於自幼養成的閱讀習慣,從初、高中起,Carlo便在要好的同學中間寫些小品練筆。進入大學後,終於能隨心所欲地使用網路,當看到自己上傳的作品被不知名的眾多網友閱讀點贊,使Carlo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而與小說投稿網站“Arcadia”的邂逅,更是讓他就此深陷、無法自拔。
據Carlo回憶,連載《幼☆禁☆女戰記》那段時間,他剛巧身處海外,某日收到如今負責他實體書出版的編輯藤田發來的短信,問他是否有意出書。不巧的是,那時Carlo剛好聽說以“自費出版”的名義實施欺詐案件在日本各地頻發,於是認定該短信是這方面的新型詐騙手段,便不予理睬。時隔不久,他又一次收到藤田發來的郵件,表明要親自登門,並詢問他的住處。當Carlo回信說自己此刻不在國內時,對方讓Carlo回東京時知會他一聲。等到假期回國時,Carlo試著聯繫了藤田,聽下來覺得這人不像是詐騙犯,就同意讓對方負責出版事宜。
當被問圖書發行後市場的反響時,Carlo解釋,因為當時自己不怎麼玩Twitter,不是很清楚情況,而且最早藤田要求他將連載整理成4卷左右的篇幅,因而當初為了改寫成小說稿,他使勁往1、2卷裡塞內容。然而正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根據讀者的預約情況,初版的印數有所增加,之後Carlo接到了確定重版的郵件,又說用不著控制在4卷完結了。所以就造成幾卷小說裡,只有第2卷格外“豐滿肉厚”。
接下來,聊到了大家所關心的關於創作動機的話題。Carlo說到,他寫小說,從來只寫自己樂意看的內容。拿做菜打比方,好比是一個講究的吃貨,親自下廚烹製自己中意的可口美食,約上三五同好共同享用。當然以上那套屬於比較冠冕堂皇的說辭,事實上,當年在“Arcadia”上能見到各式各樣的投稿,閱讀過程中啟發了Carlo的創作靈感,促使他想向其他“食客”推銷自己的創作“料理”。
自打起了“做菜給人吃”的念頭,Carlo便開始樂此不疲地將自認為美味的“佳餚”一廂情願地往別人口中塞。當然,身為開店的主廚,他還是關心吃客們的反應的。據Carlo形容,那時“Arcadia”的氛圍,說得好聽點,就是熱心諫言的人比較多,不少讀者在認真閱讀之餘,會將真知灼見毫無保留地提出來。但講得難聽點就是,要是拿出手的東西有啥問題,那就會被難伺候的食客們掀桌子,外加一頓難聽的嚷嚷。搞得像是大學裡由魔鬼教官主持的研討會,舌戰互噴經常一觸即發。並且,連載進入一定階段後,小說便無法按照既定的規劃走。說白了,就是那些個愛挑刺的、跟作者不合拍的看官會扭頭走人。眼看著圍觀群眾一日少似一日,寫作者就會絞盡腦汁去取悅更多的人,這麼一來,看熱鬧的人又會一天天漸漸多起來。
那又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想出主人公由工薪族轉世成為幼☆禁☆女的設定的呢?這個源自於Carlo頭腦中想將芝加哥學派的某一命題落實到虛構人物身上的一種思考遊戲。相信人們平時或多或少會對“人並非總是理性的”“問題出在市場本身”之類的論調有所耳聞。但芝加哥學派卻是從“人是理性的存在”出發,並由此得出“對市場深信不疑”的結論,Carlo想把擁有該種理念的某人發配到一個奇怪的世界,觀察此人的一系列反應。
下面稍稍對芝加哥學派做下展開。Carlo事先聲明,自己並非該方面的專業人員,所舉例子也較為極端。芝加哥學派的信奉者是一群完全信任資料運算的生活在數位世界裡的人。他們對世間萬物的判斷,皆是建立在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之上。以桑德爾教授那個著名的“列車撞人”假說為例,就是讓被試者想像自己是列車駕駛員,是選撞5個人還是1個人的究極抉擇。照絕對功利主義的觀點,比起1個人的生命,應該選擇5個人。而芝加哥學派的參考依據是總成本,套用以上事例,倘若那1個人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高於某5人的總量,則會毫不猶豫地把列車駛向5個人那一邊。當然如此極端的例證畢竟是少數,且對道德善惡的看法也因人而異。芝加哥學派的立學基準是以所謂“公平且客觀”的理想化數字尺規去衡量世界。對他們而言,人類的情感也是一種可以被量化的指標。Carlo再次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簡略化的比喻,僅供參考。但記者覺得,這樣的分析簡單易懂,讓人能夠明白譚雅的行動背後的心理支撐。Carlo想要塑造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芝加哥學派的信徒,且所作所為都能與教條一一對應。
此時,記者又提出另一個疑問,雖說是架空的故事,但很明顯劇中借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Carlo說明了其中的緣由,其一、他想提升一戰的出鏡率與被關注度。因為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一戰才是打破秩序的最初源頭,但大多數日本人喜歡從自身角度出發,以二戰為分水嶺,習慣性將這段歷史籠統劃分為戰前、戰後兩大塊,且動不動就愛拿二戰說事。作者希望日本觀眾將格局放大,從世界全域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段非常重要卻被國人一再忽視的歷史。其二,作者認為一戰是人類史上能夠領略騎士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後一場戰爭。一戰期間,多數時候個人的力量會顯得無足輕重,但某些關鍵時刻卻能夠左右戰局,因而,歌頌力挽狂瀾的個人英雄主義,一戰最為合適。相比之下,二戰已經錯過該類題材的最佳時機。
另一項是,片中倒入了魔幻元素。這種設定的首要考慮是為了方便主人公在任意戰場隨時現身。假如主角是飛行員,就只能出現在空中,如果是坦克兵,活動範圍就會被局限在陸地上。可一旦掌握了魔法,那麼上天入地,甚至潛水艇裡都來去自由了。還有就是決定在故事裡撒一個大謊(魔法)。因為與其小謊撒得不好,破綻百出、弄巧成拙, 還不如乾脆撒個彌天大謊更能自圓其說,這樣一來便能逐次構建出具有整合性的佈局框架。當然,這種將每個細節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是作者的寫作偏好。
但說實在,Carlo當初壓根兒沒有想到小說會被動畫化。在他看來,主人公雖為“幼☆禁☆女”,但並非以可愛作為賣點,且外界風評也不看好動畫化……但不知為何,等他回過神來,動畫化就這麼板上釘釘了,緊接著,主創人員的名單也公佈了,Carlo說自己來不及反應,一時間整個人愣在了當場。更要命的是,之前他口口聲聲跟周圍的同行表示,小說絕沒動畫化的可能,因而,動畫化的消息一經公佈,自己一下子成了眾人口中的騙子,簡直百口莫辯。
談到對於動畫化的期待與不安,Carlo又拿做菜打比方。與小說不同,動畫需要大量人員的協同配合,因此“烹飪”方法也有所區別。要把原先只給親人吃的家常小菜改良成餐廳裡待客的料理,需要在改變食材和調味的同時保持自家的獨特風味。另外,對外供應的菜肴,還必須有諸如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可偏偏Carlo本人對動畫製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所以,他曾打算跟監督、製作人、腳本家等人把自己認為絕對不能妥協的地方交代清楚後,其餘咬牙統統放手。可全權委託他人所導致的後果他本人終究脫不了干係,因而甩手之前,Carlo不厭其煩地與製作人員耐心溝通、確保無誤。
通常,當一個進入某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最大的困惑在於無法分清自身的可操作半徑。介入製作後,Carlo立刻體會到這種無處不在的“文化衝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半自動步槍在動畫中頻繁出境,從軍事迷的角度看,那個年代,半自動步槍遠未普及,如此“大張旗鼓”肯定會招致非議,對此,作者當然有所察覺,只不過,如果遵照手動步槍的真實情況,打一發子彈上一回膛,勢必會大大增加作畫部門的負擔,在知曉“利害”的前提下,Carlo也就默許了。儘管站在兵器考證的立場,片中不少地方經不起推敲,但落實到具體製作上,就不得不分清主次、有所取捨。這跟購置家電情形有些類似,要學會做減法,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當被問及對監督上村泰的印象時,Carlo坦言,頭回見面,只是例行性的寒暄。那個時候,在場的眾多監督一一上前同他打招呼,初來乍到的Carlo被作畫、音響、美術等各部門的一大群監督搞暈了,對他而言,上村監督只是其中之一,不禁心中暗想:“哪個才是真正的監督…”。而對他這個“動畫小白”上村監督總是有問必答、細心指導,隨著彼此間瞭解的加深,作家心中逐漸建立起對監督的信任,確信可以放心地把作品交給此人。
除去監督,另一個與作家直接打交道的是負責系列構成、劇本的豬原健太。因為Carlo對腳本、構成的工作內容不甚清楚,起初心裡沒底,也不知該在哪些地方插嘴發表意見,因這樣那樣的顧忌顯出拘束,好在豬原始終耐心予以配合,光是故事大綱就前後花去好幾個月,第1話的劇本更是幾易其稿。面對Carlo對變更、刪節處的不解,豬原會逐一向他解釋,“這一處是為了避免觀眾理解上的混亂”“那一處是因為受到每話20分鐘時長的限制”。小說改編腳本時,既要保留原作最精華的部分,又要根據劇情需要,做出或幽默、或嚴肅的調整,對原作進行變更和刪減。Carlo評價豬原的劇本寫作,既會在軍事迷們所關注的要點上下功夫,同時也不忘照顧作品的通俗性。為了慰問辛苦寫稿的豬原,前不久Carlo投其所好,買來好酒送上門,並笑稱那是對他人造成困擾之後的“封口費”。
記者問起Carlo對動畫的觀感。據他本人講,第一天自己緊張到瑟瑟發抖、手足無措的程度。到了節目播出時間,明明不喝酒,卻跑去酒吧點了杯咖啡坐在那裡吃磅蛋糕,結果還被店員委婉地下達了逐客令……
隨後,話題轉到了卡司們身上,試音時,Carlo也在場,他對譚雅的CV悠木碧讚不絕口。此外,老牌聲優的陣勢也讓他眼前一亮,豪華度直逼進口大片吹替陣容,讓Carlo一百個放心。
對於此次12話的動畫版,雖然Carlo覺得在最終話收錄完成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總體還是比較滿意的。平心而論,在緊扣原作要旨的同時,還要讓初次接觸本片的觀眾迅速進入狀態,也很難再有比目前更好的表現形式,相對投入的製作班底、時間、精力,這已經是相當良心的結果了。
在30分鐘長的動畫裡要盡可能面面俱到,其中包含了製作團隊的心血與努力。動畫版第1話之所以與小說不同,選擇從萊茵戰線切入,為的是讓沒有閱讀原著的觀眾一上來就能欣賞到最易把握出場人物關係的重頭戲。在參與動畫的製作過程中,Carlo深深感到,製作方在兼顧娛樂作品起承轉結、通俗易懂特性的同時,為做出能讓原作讀者體驗更多視聽樂趣的動畫所付出良苦用心,而他本人也從中汲取到非常寶貴的經驗。
Carlo毫不掩飾對此次動畫化的興奮之情,並由衷感謝因小說、漫畫、動畫與作品結緣的廣大粉絲。首先他向從Arcadia連載起一路追隨而來的小說讀者表達了感激,並把動畫化得以最終實現的功勞記在了他們頭上。此外,還有一大批讀者通過閱讀漫畫成為了《幼☆禁☆女》的粉絲,借此機會,他向執筆漫畫的東條チカ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Carlo讚揚東條老師為增添漫畫閱讀樂趣所花費的巧思,尤其點出漫畫版的搞笑橋段受到讀者們的廣泛好評,讓他明白了大家對喜劇戲份的接受度,同樣獲益匪淺。說到這裡,Carlo也不忘借機向由動畫版的粉絲們推薦其他兩種管道,並盼望觀眾們能夠暢所欲言。他解釋說,當年在Arcadia連載時,因為能及時得到各方的中肯回饋,才使作品免於“走偏”,但如今從寫小說到正式出版間的這段日子,缺少了上述指正,總讓他提心吊膽。所以,Carlo懇請各位有話直說,並希望大家今後對他也能不離不棄。
最後,Carlo說出了期待參與第二季製作的心願。因為據說,如果能大膽說出心中的願望,有助於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