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飲廣食 尋真味
A:失傳派
隨著人們口味的改變,老點心師傅的仙游,有些傳統點心已經在早茶市上絕跡。譬如“網油牛肉球”和“冬菇雞粒燒餅”,由於現代人追求低卡低脂,因此這類茶點早已消失在點心單上。至於像“鴨腳紮”和“炸蛋球”這類水磨功夫特多的品種,也只在一兩家餐廳尚能看到。
初到廣州的外省小夥伴,總會被廣州早茶給驚呆了:哇,你們的早飯居然有這麼多品種可選!每到此時,善解人意的廣州土著就會解釋:這不是早飯,是早茶。不過對於外省人來說,會很疑惑:早飯和早茶,有區別嗎?
當然有!廣州飲早茶稱之為“歎早茶”,所涵蓋的意思不僅僅是吃喝,還是一種品味放鬆的享受狀態,公事、私事和感情,都在這嫋嫋升起的茶水汽點心香中,達至和諧圓滿。而稱得上一個“歎”字,則作為早茶主角的點心,自然也得做工精細,才能讓人慢慢欣賞。
廣飲廣食 尋真味
A:失傳派
隨著人們口味的改變,老點心師傅的仙游,有些傳統點心已經在早茶市上絕跡。譬如“網油牛肉球”和“冬菇雞粒燒餅”,由於現代人追求低卡低脂,因此這類茶點早已消失在點心單上。至於像“鴨腳紮”和“炸蛋球”這類水磨功夫特多的品種,也只在一兩家餐廳尚能看到。
“網油牛肉球”是“山竹牛肉球”的高端版本,以前是高檔茶居才會售賣的點心,上桌便鮮香奪人,全因外表裹的那一層新鮮豬網油,以及添加入牛肉內的15年老陳皮所致。以往的老師傅,若是沒有好陳皮和當日清早採購來的鮮網油,是斷然不肯做這道點心的。夾一個牛肉球入口,便會發現它的肉質雖然帶汁,卻帶有彈性,原來師傅在打制牛肉時,一斤牛肉只兌入3兩半水,而非像坊間一般餐廳那樣一斤牛肉用5兩半水的緣故。
“網油牛肉球”是“山竹牛肉球”的高端版本,以前是高檔茶居才會售賣的點心,上桌便鮮香奪人,全因外表裹的那一層新鮮豬網油,以及添加入牛肉內的15年老陳皮所致。以往的老師傅,若是沒有好陳皮和當日清早採購來的鮮網油,是斷然不肯做這道點心的。夾一個牛肉球入口,便會發現它的肉質雖然帶汁,卻帶有彈性,原來師傅在打制牛肉時,一斤牛肉只兌入3兩半水,而非像坊間一般餐廳那樣一斤牛肉用5兩半水的緣故。
至於“鴨腳紮”,則是選用新鮮鴨掌,先炸透炸香,再用八角、香葉、草果熬出的香料水扣軟,最後才用燜煮過鮑魚的鮑汁浸到入味,連著燒賣肉、冬菇和芋頭一起用優質腐皮卷起來蒸。做得到位的“鴨腳紮”,鴨掌軟滑而不膻,色澤金黃,冬菇夠香,鴨掌入味。不過這麼一籠合乎標準的“鴨腳紮”,點心師可要提前一天來預備。
若說看著簡單而做起來難的點心,則要數“炸蛋球”,材料看似簡單,只有雞蛋和麵粉。“陶源酒家”的師傅甚至大方地透露比例是1斤麵粉配15只蛋,因為這一道點心難的地方不是食材分量的配比,而是油溫。它必須在低溫下鍋,然後慢慢升溫來炸發,炸的同時不能過多翻動,否則會開裂,稍微一過火,它就做不到內軟外脆的效果。
B:傳統派
廣府早茶,雖然點心品種已經從改革開放前的30多種增至現在的120多種,但最受廣州人歡迎的,依舊是被稱為“四大天王”的蝦餃、燒賣、叉燒包和腸粉,緊隨其後的則是春捲、芋角。這些點心雖然做法和配方大致跟隨傳統,但在不同酒樓,也有少許的改動。
“蝦餃”可說是早茶中最受歡迎的品種,經典餡料配方是肥豬肉、蝦仁和筍尖,如果是再早些的配方裡,還會加入一點炸過的豬油渣以提香。現代人怕不健康,所以豬油渣已經不再被加入到餡料中去。有人也許會問:“我沒在蝦餃裡看到有肥豬肉啊!”這是由於蝦餃裡面的肥豬肉,都是取少量剁成茸加入的,求的是滋潤和提香,大火一蒸,早就融合到蝦膠中去。至於蝦仁,大約在20多年前還是以順德淡水蝦仁為多,後來食客喜歡個大、肉紅兼爽脆的口感,因此坊間漸漸轉用了進口青蝦仁。蝦餃皮,傳統說法是鎖邊13彎,但其實真要捏足13褶,蒸熟後紋路反而不會明顯,因此資深師傅一般捏出9至11褶,就不會再捏了。
考驗點心師的揉面和調餡基本功,則數“叉燒包”。“勝利賓館”的何師傅教路,看一隻叉燒包靚不靚,就看它是不是開瓣、高身雀籠、大肚收篤,在開瓣露餡的同時,還不能到底,餡料不能幹身。要做出這個標準,需用傳統天然的發酵法制作,全程不下堿,也不借助發酵箱,全靠點心師的一雙手來控制時間,要耗費8小時。
考驗點心師的揉面和調餡基本功,則數“叉燒包”。“勝利賓館”的何師傅教路,看一隻叉燒包靚不靚,就看它是不是開瓣、高身雀籠、大肚收篤,在開瓣露餡的同時,還不能到底,餡料不能幹身。要做出這個標準,需用傳統天然的發酵法制作,全程不下堿,也不借助發酵箱,全靠點心師的一雙手來控制時間,要耗費8小時。
最能看出點心師火功的是“蜂巢炸芋角”。這道點心首先要選料嚴,用上澱粉質足夠的應季芋頭。若是在芋頭不當季的時候,則要靠師傅用澄面來調節芋頭中的水分,其間所用分量存乎師傅一心,少點經驗都不成。其次是豬油靚,新鮮豬板油用滾水燙過後再用鍋慢慢精煉而出。豬油和芋頭茸混合的時候,還要小心比例,芋頭餡太幹容易焦,太濕會起不了蜂巢。芋角之所以叫蜂巢芋角,意思就是它炸得形如蜂巢般通透酥身,這就要求油要一直保持在120度到130度之間,油溫太高,芋角一下鑊便立即被“炸死”了,壓根起不了蜂巢。
同樣能看出點心師火功的還有“炸春捲”。做得好的春捲,入口鬆脆得應齒而裂,餡料則是微微帶汁。這需要春捲皮每天新鮮製作,這樣才能確保皮子一炸就酥脆。裡面的餡料則有雞腿肉絲、蘿蔔絲、香芹、冬菇粒等,每樣都是分開處理好了再混合,像蘿蔔絲要先燜過,雞腿絲要爆香,香芹絲和冬菇粒也是分別處理,最後一起爆香勾芡。由此可見,春捲雖小,但製作功夫極多。
C:流變派
在傳統點心之外,30年間也有不少西式、日式甚至是東南亞式點心進入早茶點心單,其間還包括有不少點心師靈機一動的創意點心。說到最為耳熟能詳的,算是傳入的“蛋撻”。不過廣州師傅對它也做出了改良,以牛油和豬油對半起酥,還會在蛋撻酥皮底塗上薄薄一層蓮蓉,以增加口感。其實這種改變,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廣府早茶的一個特色。
廣州人雖然對早茶有情意結,但是卻從不會把廣府早茶刻意作為一個話題。我們只會說:“出去喝茶嘍?”而不會說,我們去喝廣府早茶。“一盅兩件,人生一樂”是廣東人對早茶的感悟,寥寥數字勾勒出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有傳統,有新潮,玩創新,兼收並蓄,這就是廣府早茶,也是廣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