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文來自窮遊er shenyangoxygen
香港做雲吞面的店就和7-11一樣多,但是做的好的只有麥奀雲吞面世家、麥文記、麥奀(忠記)、池記、好到底面家、何洪記、沾仔記、劉森記(舌尖上的中國第2季第6集有在這裡拍攝)這幾家。而這幾家中又以前2家最為出名,開創了全蝦雲吞的先河,一隻雲吞包上3、4只鮮蝦再加上稍許大地魚末,口味鮮香爽脆。
說到雲吞面,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麥渙池先生。
麥煥池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廣州西關創立"池記"雲吞面檔,憑藉著超高的制面和包雲吞的技術,吸引了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慕名光顧,名單中包括陳濟棠、汪精衛等人。所以麥煥池也被稱為"廣州雲吞面大王",但由於戰亂等原因,麥煥池舉家搬至香港。他的小兒子麥奀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在香港逐漸打下基礎。創立了麥奀雲吞面世家這個品牌。
麥渙池移民香港後其親戚自立門戶,在佐敦創立麥文記品牌,並一直堅守“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麥渙池唯一的入室弟子何釗洪盡得麥煥池的真傳,當年也在廣州打響了名號,是雲吞面四大家族之一,也由於戰亂到了香港發展,就是如今的何洪記,更是憑藉良好的就餐環境摘得米其林1星,去西慎廣場誠品書店的人可以去12樓一品其美味。
就如香港肥皂劇劇情一樣,麥渙池與大兒子不和,於是大兒子決定另立麥奀記(忠記),言歸正傳,麥奀記(忠記)口味同樣如出一轍,且其價格比其他店便宜。
而池記,麥渙池老先生在廣州就已經創立的品牌在香港也一直延續下來,也是目前香港最商業化標準化的雲吞面典範,或許是因為規模大了,遊客多了,總感覺池記的雲吞面比麥奀、麥文記少了些什麼。
認真看完上面的介紹應該大呼明白,原來香港這麼多著名的雲吞面品牌都是源自一個人,就是麥渙池。
言歸正傳,為了PK兩家泰斗級的雲吞面我們決定2家都吃一遍。從酒店出門不到3分鐘就看到了他們的招牌,冤家路窄,這2家店緊挨在一起。
我們先進入麥奀雲吞面世家(佐敦店)
由於麥文記幾十年前就在佐敦紮根,而麥奀雲吞面世家除中環總店外,在港近年新開數家分店,所以斗膽猜一下,麥奀之所以在麥文記家門口開分店無非就想擠垮麥文記,而這樣的競爭卻將2家的口味更提升了檔次。
雲吞面的烹製看似簡單,但在這兩家泰斗級的店中卻是嚴格遵循傳統。首選入鍋的是4粒雲吞,雲吞入鍋後15秒將鴨蛋面放入鍋中。此過程一直沸水烹飪,1分鐘內起鍋,先將4粒雲吞置於碗底,再放入湯勺,最後放入面,面必須有一半以上露在外面,以保證不會吸幹湯汁。
點1份世家雲吞面、1份鮮蝦雲吞
一碗標準的"細蓉"雲吞面應該是湯匙在碗底,四粒雲吞在中間,上面放一層面,而面要浮在湯上。不要認為製作雲吞面很簡單,一碗好的雲吞面從湯,面,皮,餡的等每個環節都非常講究。湯是要由豬骨,大地魚,蝦籽等材料慢火熬成;面要用鴨蛋製作,或是用竹竿壓制的竹升面,或是人手打制的銀絲面,但都是堿水面才能保證爽口;皮要擀的非常薄,而且包完餡後外皮要有金魚尾才是正宗;餡的材料也是越來越精,大部分面店都會用蝦肉來提升雲吞的整體質感和鮮味。
來到隔壁麥文記。
價格比麥奀便宜1港元,份量多了約10%。一碗正宗的雲吞面或淨雲吞,不能放任何串味的食材,只有一樣除外,就是韭黃。正宗的港式雲吞面或淨雲吞都會撒上些許韭黃,搭配著濃稠的湯汁鮮美無比。南京幾乎所有的港式餐廳我都光顧過,沒有一家是正宗的,雲吞面裡放青菜、生菜就算了,雲吞餡料卻以豬肉為主是我萬萬不能接受的。這和吃餃子有區別麼?(⊙﹏⊙b)
淨雲吞包含8粒雲吞,每粒雲吞有3~4只鮮蝦,雲吞必須帶金魚尾。雲吞中能吃出大地魚末的味道,卻不腥,湯汁中有稍許羅漢果的味道。
結論:
事實上很難在口味上對麥奀、麥文記區分仲伯,師出同門,且經過幾十年的暗地較勁,2家的口味都爐火純青,幾乎不能做出區別。只能說麥文記的份量上稍大,而麥奀的店內由於食客較少則清淨些。所以專門去品嘗雲吞面的朋友不必糾結吃哪家,挑間人少的進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