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和米粉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東西?答案是:不是。雲南以外的省份,都沒有米線,正如,雲南也不出產南方到處都有的米粉。兩者儘管製作方法相同,但是水土米糧出產不同,做出來的就是全然不同的兩個品種。米粉相對來說還容易運輸,米線就只能吃個新鮮,特別是座標在昆明的米線,酸漿米線幹漿米線水洗米線,只能現買現吃,最多能存一天,否則就開始發酸變臭。市面上流通的雲南幹米線,大多是雲南幾個地州上那種有嚼勁的米線,昆明的米線是決不考慮嚼勁的問題,吃口就是一個軟,稍微多煮一下就碎給你看。這倒也沒什麼關係,反正昆明人吃米線就是用
“劃”的,是用“甩”的,是把比臉龐還大的一個碗斜立起來,用筷子趕著吃的,而不是夾起來吃的。
雲南是少數民族省份,吃的東西怪又鮮,發揮到早餐上還是算留了一手的,沒有肆意,大多以湯湯水水為主。讓昆明人吃麵包牛奶,那是委委屈屈的,時間不夠的時候才這麼幹。
除了米線,還有餌絲、卷粉、麵條、米幹,因為地方的不同,叫法雖然一樣,但口感上甚至外型上都需要分門別類的區分開來。除了這些湯湯水水,還有各樣粑粑,以及不得不提的燒餌塊。
一、大鍋米線
昆明姑娘一天三頓吃米線無壓力,吃完米線不算,湯幾乎都要喝幹,別的地方改良小吃一般往風味上、配料上改進,昆明的米線只往碗上改進,碗變得越來越大,成了真正的大碗公。清早上七八點,昆明街頭小館隨處可見,端著盆“劃”米線喝湯的姑娘。午餐晚餐一碗米線不夠,要再點上一碟子烤臭豆腐、炸洋芋、一碗血旺或是幾碟子鹵涼菜,一邊吃一邊懷疑人生意義:我為什麼還要上班,吃米線就幸福死了,讓我吃米線!
大鍋米線是相對小鍋米線來說的,是在滾水鍋裡燙一把米線,裝進碗裡,澆上雞湯或是骨頭湯,根據你的要求放
“帽子”的一種吃法,比小鍋省事得多,上班族一般只趕得及吃這個。帽子種類很多,各地州都有出彩的米線帽子,比如紅河州彌勒的鹵雞米線,建水的草芽米線(草芽米線的做法還是偏小鍋)、大理的耙肉米線。
昆明人吃的最多的是香菇滑雞、雜醬、三鮮、腸旺、燜雞、燜肉、酥肉、菌子米線,拉開來講,怕有二十來種帽子。
桌子上擺著糟辣子、辣椒油、小米辣碎,並且用不銹鋼大盆擺著蔥花一盆、韭菜葉一盆、醃菜一盆,小瓶子裝的有大蒜油和花椒油,隨意取用,沒有了這些,米線也差點意思。
早上就吃過橋米線那是旅遊團的做法,本地人是連平時都很少吃過橋米線,過橋米線還是原產地紅河蒙自的最地道。吃過橋米線不必被各種價位的花頭迷了眼,十幾塊二十幾塊的足夠感受了,飄上幾片菊花葉子,還是清新脫俗的。
畢竟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過橋米線是蒙自的,昆明小吃的大頭那還得是小鍋米線。
二、小鍋米線
小鍋分為銅鍋和鐵鍋,一碗小鍋米線全程都是在這種特製的鍋裡,用特製的鐵勺煮成的:先放高湯(或是先用豬油或油渣潤鍋,再倒點湯),用勺舀點鮮肉,下鍋攪散,放醬油,把事先洗好燙過一把的米線扣進勺子裡,再從勺子裡扣進鍋裡,等著它嘟嘟的冒起肉泡,加上醃菜,然後開始東抓一把韭菜西抓一把豆芽的往裡加料,喜歡吃辣的,會特地囑咐大師傅加糟辣子(十來年前,好吃的米線館子裡傳說是要加老輩子夥計熬湯時留下的老鹵),等到所有材料嘟嘟嘟冒個一兩分鐘,這才關火,用勺子把空碗撥拉過來,提起小鍋的把手把米線倒進碗裡,這就是小鍋米線了,這才是小鍋米線。那些烏七八糟加上一堆東西,比如魚丸、海帶絲,豆腐皮的,是流傳到其他地方以後的吃法,昆明人沒這麼吃的,最多在起鍋以後加上幾片
“葉子”、酥肉,摁進湯裡泡幾秒鐘,馬上翻出來先吃了,這時候口感最好,葉子和酥肉除了偶有點鹽味外,本身都不加調料,全靠吸湯。“葉子”是豬皮炸泡炸幹,泡湯以後裡面呈現出像海綿的空隙的吃法。酥肉是把長條的肥瘦肉掛上麵糊以後炸出來的。
不到外面吃,自己做也方便,幾乎每個巷口,都會有老早就停好的賣新鮮米線的三輪車,穿著拖鞋去買上幾塊錢的米線,捎上2毛5毛的韭菜,冰箱裡有現成豬肉末的,照樣開始做就行。豬肉末、韭菜、醬油、韭菜,只要有這些,一家人算下來花個10塊錢就全部吃飽了,還不費事。
加臭豆腐、加鱔魚的小鍋米線,又各成一派。
三、砂鍋米線
用只有一個長把手的砂鍋做出來,並且煮熟以後直接就把鍋當成容器開吃的,才叫砂鍋米線,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兩隻耳朵,黑色鍋身的,米線很可能是在其他地方過一把,然後撈出來倒進鍋裡的,都不叫砂鍋米線。砂鍋米線放的材料比較豐富,基本是你想到啥,就可以往裡放啥。
四、罐罐米線
高身小口
的罐罐,才是罐罐米線的容身之所,這種吃法據說出自出產雲煙的玉溪市。
五、卷粉、餌絲、麵條、蒸餌絲、花生湯米幹
湯吃的做法和米線差不多,帽子也一樣,昆明吸收了地州上的吃法,像大理的耙肉餌絲、騰沖酸湯餌絲、普洱的花生湯米幹、曲靖的蒸餌絲、彌勒的鹵雞米線,建水的草芽米線,都很受歡迎。做早餐吃一般都要熱吃湯吃,到中午才吃涼的鹵的。
卷粉,不同地方的口感不同,紅河和思茅地區的一般是紅米做成的,窄小略有勁道,昆明本地的多寬大而肉厚。
六、小鍋鹵餌絲
單純的鹵米線餌絲和小鍋鹵米線餌絲完全不一樣,小鍋鹵餌絲是用小鍋慢慢煸香豬油渣潤鍋,接著放進昆明特有的粗餌絲,加一點點高湯收汁,再放進
豌豆尖、韭菜、醃菜、糟辣子、甜醬油、雜醬等,攪合收汁,收到底有點糊香味兒了,就轉著鍋把鹵好的餌絲搖勺子裡,再由勺子裡扣進一個平盤子裡,上面蓋上幾塊脆哨(肥瘦相間炸得極幹的豬油渣)就成了,說起來簡單,自己家裡做可不太做得出味道,昆明人吃都是認准了那兩家老字型大小的。
五、大酥牛肉米線
大酥牛肉米線其實屬於大鍋米線的範疇,把它單拎出來,實在是因為這碗吃著太板紮了!
菌子米線也可以單拎出來,不過能吃上真正野生菌子米線的,就連本地人也不多,大多是用香菇人工菌做成的。
六、燒餌塊
昆明人吃燒餌塊作料不要多,夾油條都多餘,濃濃的刷上不加芝麻的甜醬,就足夠跳腳了。除了米線外,最標誌的昆明早餐。
七、破酥包
昆明特有的一種包子制法,有鮮肉湯汁的,有白糖、蘇子的,皮要好吃過餡兒。
七、官渡粑粑、玉麥粑粑、洋芋粑粑、蕎粑粑、米漿粑粑、洋芋粑粑、鮮花餅...
雲南的粑粑種類太多,在昆明就是官渡粑粑(官渡是老昆明人的根據地,古時候的一個渡口),在大理就是大理喜洲粑粑,在麗江是麗江粑粑,並不是變了一個名字的同一種東西,而是從做法到味道都完全不同的粑粑。玉麥粑粑就是玉米粑粑。
八、稀豆粉油條
稀豆粉似乎是豆漿煮濃快要凝結時候的一種狀態,其他地方早餐可以光吃一碗稀豆粉,昆明地區喜歡饞上油條,稀豆粉是吃鹹的,要加上油辣椒、油蒜末、花椒油、芝麻油、香菜等,糊糊的吃。底下如果事先裝有半碗餌絲,就叫稀豆粉餌絲。
九、豆花米線、涼米線、鹵米線
這幾樣一般夏天才當早餐,但也很少,最正宗的吃的時辰還是在晌午,日頭出到中天,哪個小攤小店坐下來都可以吃到,並且都不會太差。簡單的鹵米線不需要用到小鍋,只需要燙一把米線,然後用做涼拌米線的做法,另外再添些雜醬就是了,鹵米線和涼米線的區別在於:一個過滾水一個不過;一個料汁濃稠些,除了加甜醬油還要加甜醬,一個隻加甜醬,並且不額外加雜醬肉末。不喜歡吃甜的,一定要事先說好:不要甜醬油也不要甜醬。
十、越南小卷粉
邊境美食,像腸粉。做法之一是將米漿鋪在紗布上薄薄一層,利用蒸籠裡上升的熱氣加熱凝成一片後,用小竹片子輕輕掀下來。就手加上香菇、肉餡裹起來成一筒,打著酸辣蘸水來吃。
雲南人整體性格溫吞,吃東西不趕時間,坐下來鋪鋪陳陳慢慢悠悠,什麼豪情壯志基本都能在吃一頓後就消失無蹤,回到慵慵懶懶的狀態,做什麼都不太能打得起勁。少數民族的野性其實也是帶著雲霧的朦朧感的,你看到的他們,往往是羞澀的躲閃的,黑黑的皮膚,白白的牙齒,看見你感興趣的看著他,馬上就笑著閃到別人身後去了,當然,這是很多年前,很多年前。如果你呆得住,現在你還是可能遇到的。少數民族和漢族,性格都是溫吞在了雲南的這個氣候裡,都是為了一碗米線或是一碗什麼小菜就跑回家鄉再也不想著出來看看世界的家鄉寶。嗯,快樂的家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