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聲響起,有關小時候的畫面在腦海裡一張張閃現。童年已逝,只留給我們苦澀和美好的童年回憶。再回首,突然發現,小時候的夥伴,已多年不見,有的已經"走散";小時候的遊戲,很少人還玩,也再玩不出那種心情;小時候吃過的零食,也難以再尋見,雖然有些還能吃到,但再也吃不出小時候那種味道了。也罷,還是一起來回憶一下那些童年的經典美食和那些難忘的味道吧,看看你是否還能憶起。
無論你現在是五六十歲,還是二三十歲,相信你的心中都會有難以忘懷的童年美味。六一兒童節不僅僅是小朋友的節日,也可以是成年人的集體回憶。有人說,每個大人的體內都住著一個小孩子,每當看到有關兒時回憶的東西,這個小孩就會蹦出來。其中,最能觸動人內心的回憶,往往是和美食有關。無論你現在是五六十歲,還是二三十歲,相信你的心中都會有難以忘懷的童年美味。
五六十年代的物質非常匱乏,賣零食不是被擺在小雜貨店內售賣,往往是中年男子挑著一個小貨郎擔在學校門口擺攤,像無花果、糖癡豆、梅薑、豬油膏這些小零食都被擺在裡面。每到放學時,小貨郎擔附近總會圍滿了學生,爭著擠著很是熱鬧。
爆肥仔米有兩種,有錢人家用玉米去爆,窮人家則用米。用來做爆肥仔米的“大炮筒”用鐵鑄成,又黑又重,中間為空心,炮筒口還有個很扎實的鐵蓋兒。爆肥仔米放進“炮筒”後,就得合緊蓋子,在下面燒起旺火,同時不停翻轉,等燒到一定時間放入糖精,用麻布口袋把鐵筒罩住,然後輕輕用鐵簽將鐵蓋撩開,“砰”的一聲巨響,肥仔米就這樣被轟出來,落在麻袋裡。
爆米花依然存在著,是情侶們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但是沒有了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風味似乎已經不再了。
裝在小貨郎擔內被販賣的年代,一分錢一包的酸話梅是小朋友的最愛。記得小時候聽到過,話梅果紙包著的,若是裡面有獎券的話,就可以再免費多吃一包。小朋友都很機靈,學會拿著酸話梅在太陽底下照看看有沒有小紙條,夢想可以吃很多包!
太谷餅的特色是:香穌綿軟,那回憶中的香酥脆,兒時珍愛的味道,不知有沒有激起你對童年的追憶。
小時候吃過年糕的舉手,年糕是一個年齡很久的食品,據說年糕的來歷還有個小故事呢。古代人在蘇州市修建一座大城,吳國宰相伍子胥想出很妙的招,在建城時最低層所用的方磚全是用糯米面製成的,經乾燥後存積地下,用來備戰備荒,戰亂後老百姓沒有糧食就在城根挖地三尺,因城根底下存了很多糕米“方磚”,解決了老百姓的疾苦。後人為了紀念伍子胥的恩德,就用糯米製造出類似這樣的食品,這種食品一般都是過年時食用,所以人們叫它為“年糕”。
大家還記得那粘牙的雲片糕嗎,香酥可口,輕輕的咬上一口,總想著和小夥伴們分享,那美味呢,你一片,我一片,一起品嘗糕點香味兒。
現在豬肉幹隨處可見,以前可是唯一一種肉類零食。有時幸運的話會厚一點的,有時就很薄薄的一片,牛肉幹烤得又焦又入味,令人難忘。現在吃幾十元一兩的肉乾都找不回當年在學校門口啃5毛肉乾的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5毛錢豬肉幹估計早已退出市場了,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童年豬肉幹的味道,但是你一定還記得吃過之後嘴巴裡的香味。這個當年讓無數小孩癡迷的零食也算得上是“勾引饞蟲”利器了。
狗不理這麼火,是有故事的,狗不理始創於西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 當時,在天津郊懸有一戶高姓農家,四十歲喜得貴子,取名高貴有,為求平安乳名叫“狗子”。狗子長到十四歲時,來到天津學手藝,在一家蒸食鋪做小夥計,由於狗子心靈手巧,勤奮好學,練就了一手好活兒。其後,狗子不甘心寄人籬下,便自己擺起了包子攤兒。他發明了水餡,、半發麵的工藝,做出的民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包子外表如同一朵綻放的白菊花,色、香、味、形獨具特色,吸引了十裡百里的人們都前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生意顧不上說話,人們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就這樣天長日久,人們就叫他狗不理了。
天津包子是豬肉和三鮮兩種餡,都是水餡,蒸出來皮薄餡大,一咬滿口留油,要沾上天津的獨流老醋。味道香極了。
說到這裡,對於以上美食,不知道大家吃出的是什麼樣的味道?也不知道大家曾經最喜歡的是哪個?歡迎大家一起回憶童年點點滴滴的美好,也僅僅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