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家居收納,很難繞過一個人——日本收納大師近藤麻理惠。近藤麻理惠把收納這件小事發展成為職業,憑藉她那“怦然心動”的整理術風靡日本、美國,並於2015年被美國《TIME》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收納真的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讓生活變得“怦然心動”?讓我們先看看:近藤麻理惠的整理術究竟有哪些秘訣?
1、扔掉該扔掉的
學會收納之前,首先要學會捨棄。在近藤麻理惠的整理術中,“怦然心動”是一個關鍵字。她的暢銷作品《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在全世界已經出售超過200萬冊。所謂“怦然心動”,是選擇物品該留下還是丟棄的一個標準。
日常生活中家裡有各種各樣“尷尬”東西:壞掉的物品、設計過時的物品、好久都不穿的衣服、將來有可能用到的物品。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並沒有什麼用,卻佔據著空間,扔掉了覺得可惜,不扔掉又覺得多餘。還有不少家庭等到二次裝修時,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近藤麻理惠的建議是“觸碰時是否怦然心動”,也就是擁有這件物品會讓你產生幸福感。只有這樣,才是理想的人生。只留下令人怦然心動的物品,其餘的果斷地丟掉。在這樣的過程中,人生可以得到重新開始。
2、丟掉之前,想想理想的生活
如果對於該扔掉哪些物品還是猶豫不決。可以先靜下心來想想: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收納整理不僅僅是要讓家變得乾淨、清爽,更深層的理由是想過一種我想過的生活。近藤麻理惠的建議是:“最好能夠具體想像到自己在整理好的房間裡生活的樣子。”
有條理並不是收納的最終目的,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舒適、開心才是本意。因此,仔細體會自己回家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閉目想像,如果感覺到茶几上的雜物會讓產生煩躁的情緒,那麼就可以考慮將它們收納起來,還桌面乾淨。如果希望洗完澡後點上精油、聽著古典音樂做瑜伽,那麼,家裡就應該整理出一塊空白乾淨的場所。
如此對家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想像,對理想生活進行構建之後,就能夠得出更有目的性的收納方案。接下來,只需要用具體的收納方法,完成理想中的收納情景即可。
3、來一次徹底的整理
理想的生活很美好,可一旦回歸現實,再整潔的收納也經不起日常的考驗。只需住上幾天,原本有序的收納就會被打亂,生活重新回歸淩亂。這樣的情況發生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抱有“家隨時會變亂”的意識,讓收納變成一件徒勞。
而在近藤麻理惠看來,導致家很容易變得淩亂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沒有經過徹底的整理,形成一個科學良好的收納系統;另一個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收納必須與好的習慣相呼應。如果怎麼也改變不了隨手扔東西的習慣,即使為所有物品都安排了科學的、固定的場所也沒有用。在改變習慣,應當先形成一種良好的意識。收納整理的過程,可以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這會使我們終生受益。
4、按照物品類別進行整理,而不是空間
來一次徹底的收納是一項大工程。進行整理時,我們往往會選擇最直接的方式:按照房間進行整理。這樣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困擾。
一個科學的收納系統,不同的物品應該對應不同的收納區,這樣不僅容易保持整潔、也容易尋找。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往往因為不良的習慣打亂了秩序。例如書本原本是放在書櫃內,可需要睡前閱讀時,就會隨手拿到臥室裡。久而久而,臥室裡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小物品,原本規劃的收納秩序也會被打亂。此時再重新整理臥室時,就會發現這些小物品不知道如何規劃進這一空間內,同類的物品(如書)不同收納在不同的房間內,會為以後尋找留下隱患。
因此,整理收納時,應當按照物品類別進行,而非空間。例如當下要整理衣物,就要把所有的衣物都整理完。接下來是整理書,就要把書都整理完了,再進行下一步。這樣的整理不僅更有條理,還能夠一直保持一開始就建構的收納秩序,更好地保持家裡的乾淨整潔。
5、整理房間,順便也整理內心
近藤麻理惠的收納方法之所以會風靡全球,並非僅僅因為她為家居收納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更是提醒我們收納過程也是人生修煉的一個方式。捨棄物品時,她會對將被丟棄的物品說一聲“謝謝”。這在多數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但卻蘊含一種日本人獨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她看來,整理這件事,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家事,而是一場面對自己人生的儀式。
“當你認真整理時,雖然稱不上是進入冥想狀態,但的確會產生一種平靜地與自己面對面的感覺。因為鄭重其事地與自己擁有的物品面對面,一一地去感受是否動心,或是有其他的感覺,就好像是透過物品與自己對話。”
儘管我們未必都能代入這樣的情景。但是,整理房間的過程中,摒除雜亂的思緒,只專注於收納這件事,內心也可以得到放鬆。扔掉不需要的,對思緒進行整理、清晰,看似簡單的整理動作,在潛移默化中也讓心情得到清潔、放鬆。
■新快報記者 林恒華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