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也談網球的“起、承、轉、合”

日前,在《網球之家》看到一位作者以古詩格律之要求,對照分析了一個擊球動作的節點,以啟發練習者初步建立起擊球節奏意識和節奏感的文章,頗受啟發。筆者以為,此方法對分析研究“一個來球的處理全過程”同樣可以借鑒。

初學者從開始無從下手,到完成正反手定點擊球練習,不免會暗自欣喜。此時,教練一般會安排做動點擊球練習,難度加大了,但往往也難不住初學者。那麼,隔網相對拉幾拍試試。這下問題來了,先前的練習幾乎用不上,惱人的是:總打不准球。其實,不僅是初學者,許多球友在遇到高於自己的對手時,也會有手足無措、無技可施的感覺。

原因何在?找不到節奏。

為培養節奏感,我們姑且將一個完整的處理來球過程分解,提煉出其中四個要素作為節點,同樣契合古詩的“起、承、轉、合”。

先從一個擊球的起點開始。起點在哪裡?預判來球。這是第一個節點。對方一出手(高手可能會更早),立刻進行判斷:線路、落點、高度、深度、旋轉等等。這是處理一個來球的基石,也是執行下一個環節的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個節點,移動引拍。根據對來球做出的判斷,幾乎是同時,最大限度地通過步伐調整移動至合適位置。這個位置最好是既不被“追身”、也不至於“夠著打”——“不即不離”,應該儘量處在你擊球相對舒適的位置。與此同時,盯住來球引拍,身體放鬆,隨引拍向下“紮”實,控制住移動的慣力並蓄力,確保接下來能夠充分順暢地發力且不失重心。

第三個節點,擊打來球。在前面一系列鋪墊的基礎上揮拍,完成奮力一擊。這是總能帶給擊球者舒適的振動、悅耳的聲音,令每一位網球人癡迷不已的一擊。這一擊品質高低是檢驗前兩個環節完成得是否到位的一把尺規。這個環節處理不當,不但會辜負前面的努力,更重要的,還會對下一個環節產生不良影響。

第四個節點 ,還原就位。擊球完成後,一般應快速回到底線中間位置附近,為處理下一個擊球做啟動準備。當然,有時因戰術需要會移動到其他的相應位置,以便完成下一個來球的銜接。還原到哪個位置,取決於對下一個擊球的戰術部署。

其實,從預判到還原是一個流暢的、有機的整體,是一氣呵成的過程。恰似一首節奏清晰、主題鮮明的詩。四個節點串聯起來不斷重複,幾乎就是我們在球場上樂此不疲所做的一切了。

為了便於練習者記憶,我們不妨將四個節點簡稱為:“判、動、打、還”。四個環節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兩端。很多球友這些方面意識不夠強,更談不上專門去訓練。其實,正是這兩個不被重視的環節,使得一些打球多年的球友長時間停留在一個瓶頸期,難以向上進階。就像總是拙於開頭和結尾的詩人,永遠摘不掉平庸的帽子一樣。

實踐中,對每一個環節的高品質處理,都會減輕下一個環節的壓力。反之,節奏就會被打亂。因此,不應僅僅在擊球一個環節上精益求精,必須有意識地強化預判和還原意識,訓練、提高其能力。在日常處理每一個來球時,始終默念“判、動、打、還”四個字,清晰、高效地完成每一個環節。久之,大家定會不知不覺地在場上變得從容自信,打出詩一樣節奏、詩一樣精彩的網球就不再是夢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