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所有懷孕媽媽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胎 動 ” !
不過,你可知道?當寶寶使勁敲打著子宮壁的時候,TA都傳遞了些什麼嗎?
【胎動】指胎兒在孕婦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從而引起孕婦腹部變化。
一般懷孕滿4個月後,會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動易受到孕婦的情緒、動作、環境刺激等影響,同時也是檢測胎兒活動量增減的指標之一。
胎動的節奏
小小的抽動開始了
7-8周: 超聲波檢測可見子宮內胚芽有輕微波紋狀運動
9周: 胎兒出現小抽動,孕9周後抽動更加明顯
10周: 胎兒出現飄動、浮動、跳動等大幅度運動
▲這個時間段,媽媽並不會有明顯感覺
16-20周:“小魚”遊起來了
胎動量: 不激烈,動作小
孕婦感受: 微弱、不明顯
胎動位置: 下腹中央位置
▲此時胎動位置在肚臍附近
感覺類似脹氣、腸胃蠕動
(有媽媽表示像小魚遊動)
20-35周:開始整個翻滾
胎動量: 最激烈,動作較大
孕婦感受: 明顯,肉眼可見
胎動位置: 胃部以及兩側
▲看我能把麻麻的肚皮撐多大!
▲繞著麻麻的肚子遊一圈!
▲心情好來個高抬腿!
胎兒此時活動頻繁,大動作增多,孕婦感受明顯,同時胎兒的位置升高。活動類型有全身性運動,例如翻身、跳動、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屈伸頭部、轉頭、轉身、伸展、手觸臉部、打呃、打哈欠、吸吮、吞咽等動作。
36周-分娩前:胎動慢下來
胎動量: 略激烈,動作略大
孕婦感受: 略明顯
胎動位置: 整個腹部
▲爸爸,你看我在這裡,等我出來!
胎兒已經長大,撐滿了孕婦的子宮,胎動也減少了。孕婦可能感到寶寶快速、突發的胎動。懷孕最後兩周,胎兒成長的速度會略微下降,因此胎動可能稍慢下來。
胎動頻繁出現的時間段
1.吃飯後
由於攝入食物後孕婦體內的血糖含量增加,寶寶也因此有了營養供給,胎動會變得頻繁
2.洗澡的時候
洗澡時孕婦的身心比較放鬆,這種情緒會“感染”寶寶,胎兒活動比較精神
3.晚上睡覺前
此時寶寶比較有精神,孕婦趁機會安靜地仔細感受胎動
4.與胎兒互動的時候
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在和胎兒互動交流的時候都會有胎動回應
5.聽音樂的時候
外界的音樂刺激會讓胎寶寶會變得好動,這是胎兒傳達情緒的表現
胎動的異常狀況
1.胎動突然減少
原因: 孕婦發熱、羊水量減少、服用鎮靜劑
孕婦的體溫如果持續發熱,超過攝氏38度的話,胎兒可能減少活動量,需要儘快去醫院檢查。而羊水量減少或孕婦服用鎮靜劑等也會讓胎動次數減少
2.胎動突然加快
原因: 孕婦劇烈外傷
孕婦受到劇烈的外力撞擊,會引起胎兒劇烈的胎動
3.胎動突然加劇
原因: 胎盤早期剝離
懷孕中期後,孕婦如果有高血壓、外傷、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就容易出現胎兒缺氧,加劇胎動、陰☆禁☆道出血、子宮收縮,嚴重會導致休克
4.急促胎動後突然停止
原因: 臍帶繞頸、打結
臍帶過長易纏繞胎兒頸部與軀體,胎兒被卡住容易缺氧、窒息,從而造成急促運動又突然停止的現象,這是胎兒異常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