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17將在今天落下帷幕,這一場歷時4天,資訊眾多的展會展示給人們這個產業的階段性成果和未來發展的方向。IT之家的編輯也在這幾天為大家帶來了報到和解讀。今天這篇文章將通過5G、PC平板和智慧手機這幾個角度來回答兩個問題:這個產業在做什麼?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5G
"5G"的“G”並不是一個量詞,而是“世代”英文的縮寫(generation),所以5G的意思就是第五代,意為第五代移動通訊網路。
既然用“代”來劃分就不僅僅是網路提速那麼簡單,它代表背後的技術手段有一個大變革。反映到結果來說除了速度變快外,一是頻寬變大(以接入更多的智慧設備),二是延時變低(以提升自動駕駛、無人機等設備的反應速率)。
人們如此重視5G不僅是它是一場技術革新,同時它能給目前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VR直播”等提供大展拳腳的環境。
如果你想再簡單瞭解一下5G可以去看《IT之家詳解:5G是什麼?多久才能來?》。
目前的5G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過MWC2017上,我們看到巨頭之間的各種合作正更加頻繁,例如英特爾與愛立信聯手推出5G創新者計畫,使更多力量加入到5G的開發實驗中來,以在未來的5G標準制定中取得話語權。
此外,以英特爾、華為、諾基亞為代表的廠商都在本屆MWC大會上拿出了各自最新的解決方案或基礎設施,向我們展示了5G在未來生活中更多場景應用的案例,比如諾基亞和中國移動聯合展示的獨立5G端到端系統所交付的電子醫療解決方案,而華為的SOC 2.0 5G核心網解決方案為我們展示了5G未來在商用領域的應用場景。
PC平板
MWC2017延續了CES2017的勢頭:2in1的平板電腦繼續有一個上升的趨勢,比如主打工業、商業的松下Toughbook CF-33和惠普Pro x2,擴大使用者群的入門級產品聯想Miix 320以及意圖代替辦公本、性能出色的Galaxy Book和聯想Yoga 720。
隨著微軟Surface系列的探索和英特爾晶片的發展,2in1的平板電腦已經日趨成熟,並且在2016年迎來一個小爆發。由於輕薄便捷、易於展示的特性,
2in1的平板電腦正在蠶食著一部分輕型筆記型電腦的市場。
與Win10平板的日漸風光不同,Android平板可以說是江河日下,多數向“生產力”方面靠攏找到自己定位,比如“旗艦”配置的三星Galaxy Tab S3和入門級別的聯想推出Tab系列,都配備了鍵盤的配件,只是目前安卓生態還不能在生產力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在手機螢幕越來越大,安卓對生產力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安卓平板的定位有些尷尬。
智慧手機
手機方面資訊比較多,首先是手機廠商繼續在“拍照”上發力:華為的第三代雙攝,LG的大廣角視場角,索尼新的鏡頭組以及OPPO的5x技術預示著2017年各家廠商的旗艦級會繼續在“拍照”上給出不同于其他廠商的殺手鐧。
其次是“屏占比”概念的回歸,LG G6和已被曝光的三星S8都在屏占比上與上代產品有了大幅提升,技術上的進步又讓手機產業重新關注“屏占比”,並且從消費者層面來說,屏占比高的機型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然後是耳機孔的保留,在iPhone7系列一刀砍掉耳機孔後,目前還沒有廠商的旗艦機型跟隨這一做法。可以預測到在2017年不會有更多的廠商在旗艦機上去掉耳機孔,這一個過程可能要等到2018年。
最後是第5代大猩猩玻璃的使用,在MWC2017上亮相的旗艦級:華為P10系列、索尼XZ Premium、LG G6(背面)紛紛用上了第5代大猩猩玻璃,相信這也會成為之後旗艦機型的標配。
其他亮點
我們最快可以看到的應該是高通給出的一套虹膜識別的解決方案(根據驍龍835優化),在這個方案裡不僅能夠快速識別,並且即便是用戶佩帶著墨鏡或眼鏡也都可以迅速準確的識別,高通透露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的部分機型中可以看到這個功能。
另一個亮眼的是索尼的Xperia的投影儀,這套投影儀運行安卓系統,使用者對投影圖像的觸控操作。這個功能打破觸控螢幕的限制,對於商業上的展示能提供極大的便利,只是單就這個產品來說,安卓系統在這一層面並不主流。
最後是諾基亞新3310這款功能機了,老實說把它和老版的3310放在一起,我怎樣也不會相信這是複刻版。在我看來,這只是一款全新的功能機,它借用了“3310”這個名號來引起市場的注意。不過它的出現確實讓很多網友回憶起了往日的時光。我知道IT之家有很多網友對這款手機感興趣,不妨冷靜下來再看一下,或許這次你有不一樣的答案。
總結
2017年首先是普及5G概念的一年,各大廠商都不遺餘力的展示著5G技術的能力,並搭建平臺讓更多的力量融入進來。
其次這會是2in1電腦的轉捩點,在今年2in1電腦在配置上回進一步拉進與輕薄筆記本的差距,並且會在螢幕素質、觸控功能、便攜性上凸顯自己的優勢,這個品類已經開始成熟。
最後,2017年是智能手機自興起以來最困難的一年。2016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率就從此前保持多年的兩位數跌至2.3%,又遇上了成本第一次的上漲。市場的飽和和價格的上漲讓出貨量的前景不容樂觀,所以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我們很密集的看到廠商拿出自己的技術積累來刺激消費。“怎樣讓人們購買智慧手機?”這個問題已經過去,整個產業共同面對的是“怎樣讓人們更換現有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