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其實在這幾年的國產車發展歷程當中,每一台中國車都有著我們快速進步,無論它們採用了什麼樣的方式,但這種百花爭鳴快速發展並取得成績的結果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於還有些車型屢屢與主流合資車型去對比,以表明其趕超合資品牌車的決心。除了配置,在硬功夫方面究竟能不能劍指合資品牌呢?這一次我們從底盤來帶大家感受一下。
英朗 2017款 15N 自動豪華型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13.69萬
帝豪GL 2017款 1.3T 自動尊貴型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10.78萬
○ 底盤全景對比
○ 前懸架結構對比
單從形式上來講,兩車都配備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也是同級車型中十分常見的懸架形式。當然,我們做懸架對比肯定不會這麼簡單的就說完了,至於說帝豪GL在前懸架方面有沒有實力去抗衡一下英朗呢?我覺得還是很有看點的。
另外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帝豪GL在軸承座選材方面用了相對較沉的鑄鐵材質,而英朗則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這就直接導致了兩台車的在軸承座製造工藝上產生了差異,並且由於重量不同,從理論上來說,它們的操控特性多少會因此產生一些區別。
全框式副車架由於其前端延伸較長,並形成了一個“口”字形的框架結構,故在安全性方面,這衣服車間還可以起到承擔碰撞力的作用,而在剛性方面,這樣的造型在抗扭等方面都有著不小優勢。
㊣
○ 前懸架細節對比
從大體結構上來看,兩車在前懸架上的結構差異其實並不算很大,這也是現階段緊湊型車的常見結構形式。而在細節方面,兩車展現了一些不一樣的看點。
由於液壓襯套相比較橡膠襯套而言有著更好的緩衝振動和衝擊的效果,故從理論上來說,英朗的前懸架減振性能將會更好一些。當然,除了襯套這一個影響因素之外,懸架的“軟硬”還與諸多因素有關,像減振器阻尼等在內的參數都能改變懸架的運動特性。
在帝豪GL上市之前,我還依稀記得他們曾經說過這台車在NVH方面有著一定優勢,從這一設計細節上來看,確實做了一些工作去優化隔音等方面的問題,這一點值得表揚。
綜合來看,兩車在前懸架方面的水準都屬於同級主流水準,而在二者的優劣對比方面,也是各有優勢,並沒有呈現出什麼“完全超越對方”的結果。
㊣
○ 後懸架結構對比
有前到後,這裡的差異可就要比前面大多了。在分析之前,我想肯定有人會說:這兩個車一個採用扭轉梁一個採用多連杆,優劣勢不就顯而易見了嗎?先別著急,在我看來,這後面的門道似乎也不少。
○ 後懸架細節對比
除了結構上的巨大差異,我們從每個後懸架零件細節方面再一一展開說明這兩車的區別。從一些設計細節方面來看,兩車似乎有著全然不同的設計理念。
是的,帝豪GL更多地考慮如何通過讓懸架結構儘量緊湊而騰出更多地空間,這樣的做法在很多經濟性取向的家用車上很常見。
這兩套手刹系統,就能看出兩個廠商的另一個產品理念上的差異:帝豪GL更注重配置上的豪華感,而英朗還是在用比較傳統的一套東西,略顯不夠高級,對吧。
從後懸架來看,兩車的差異就要明顯很多了。帝豪GL是一台不折不扣的實用取向設計,而英朗更加傳統一些,再加上繼承於凱越的多連杆後懸架加持,多少有些“Old School”。
㊣
○ 其它方面對比
看完了前後懸架,我認為兩車還有一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對比而看。如下,諸如輪胎、發動機佈置方向、底部細節設計等方面都有著一些區別。
編輯點評:
從這一次“國產車VS合資車”的底盤對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由“中國製造”到“中國研發”的轉變。誠然,我們中國自己的車在某些方面似乎還有提升空間,但從總體上而言,我們在底盤做工方面已經有了十足的進步,在用料方面也是非常扎實,我相信在很多硬實力方面都給了同級合資產品帶來了不小壓力。而回歸到這次對比中,帝豪GL同樣帶來了這些驚喜,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方面都有著和合資品牌抗衡的水準,這一點能夠看得出來國產車的進步,它是值得肯定的。(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