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端單反微單對比測評

淘寶頭條親測節來了,蘭拓相機評測,IQL認證光學實驗室帶你測測 佳能80D, 尼康D7200,索尼A6300這三款價格相近的主打中端型號,到底誰更值得買?

前言

相機機身裡被推薦最多、銷售額最高的是哪個檔次的產品?其實不用思考太多,看一下身邊人用的機器就大概明白了(唔,如果你是土豪的話那另當別論)——當年佳能60D和尼康D7000可是佔據了單反銷量的半壁江山,好多人學攝影也是從這兩部機器入門,頭也不回的走向了攝(bai)影(jia)的不歸路……

而當年的60D和D7000到如今也已經完成了兩次進化,變成了80D和D7200;半路殺出來的索尼也意圖在APS-C中端機方面分一杯羹,A6000發售之後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後來也更新了一代到A6300。新品已然聚齊,另外鑒於APS-C中端機的關注度、普及度和實用性,這篇評測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現了。

A6300和80D是今年的新產品,D7200則顯得稍稍有些老——2015年3月份發佈,早了整整一年。因此在一些功能方面也有所缺失,具體的規格對比可參見下表:

▼ 規格參數對比表格

在看完它們的規格之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款機器的外觀對比和租賃體驗連結:

正面,索尼 A6300相比另外兩台單反來說體積明顯的小。個人感覺尼康 D7200的造型更好看一些。

背面,佳能和尼康採用的都是適合查看照片的3:2尺寸液晶屏,而索尼A6300採用的是適合查看視頻的16:9尺寸,在重播照片和拍攝取景時的實際可用面積要稍稍吃虧。

佳能和索尼都採用了各自傳統的翻轉/折疊屏模式,佳能 80D的螢幕可以翻轉的角度更多,並且附帶了觸摸功能。尼康 D7200採用的是普通螢幕。

換一個角度看,索尼 A6300的體積優勢明顯。

理論畫質測試(1)——解析度測試

三台機器轉接(D7200為直接使用)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鏡頭,光圈設為f/5.6,ISO設為100,讀取全畫面中最高的MTF50解析度數值。RAW轉錄Tiff,所有銳化和降噪關閉。

▼ MTF50 解析度測試

解析力方面真正無低通的尼康 D7200一馬當先,而索尼 A6300雖然官方沒有宣稱去除OLPF,但實際上低通強度並不高,可能是在摩爾紋控制和細節解析力上做平衡的一個方案。至於佳能方面,低通濾鏡強度一直不低,最終成像的高頻解析度顯然不如另外兩者。

理論畫質測試(2)——動態範圍

按照動態範圍定義(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回應)對兩款機身的理論動態範圍進行測試。在圖元和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動態範圍和實拍寬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關。

▼ 動態範圍測試(1/60s快門速度)

▼ 動態範圍測試(30s快門速度)

尼康 D7200在這項測試中的成績可以說逆天——同樣ISO100的情況下甚至能夠斬殺自家全幅老大哥尼康 D810,D810只有使用ISO64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更高的動態範圍跑分。

索尼 A6300的高ISO動態算是個小驚喜——索尼自從A7R2之後,這項跑分已然刷到飛起。

佳能 80D雖然採用了On-Chip ADC的新架構,但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依然是墊底的水準,只不過從被甩八條街進化到了被甩兩條街,實用性提升不少。但想要翻身重新制霸,任重道遠啊。

30s快門下的長曝動態衰減控制上三台機身都有不錯的水準,除了索尼 A6300的高ISO長曝掉動態依然嚴重之外。小機身的散熱在極端情況下仍然還是個問題,不過好在拿APS-C機身強擼星空的人應該不多。

理論畫質測試(3)——寬容度

有效圖元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表示的是畫面實際欠曝提亮後的畫質表現。

各信噪比的圖像畫質參見:

[photo=5_9925]

▼ 暗部有效圖元 (可接受圖像信噪比=20dB)

▼ 暗部有效圖元(可接受圖像信噪比=30dB)

▼ 暗部有效圖元(可接受圖像信噪比=40dB)

在這個項目當中尼康 D7200仍然領跑,索尼 A6300緊隨其後。佳能 80D只能吊車尾,而且相對於上面兩位老大哥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番外篇:論寬容度與動態範圍

看過我們這麼多期評測,可能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問——既然理論動態範圍和以有效圖元計算的寬容度跑分都可以反映感測器輸出圖像的暗部畫質(或者說提亮潛力),那麼為什麼每次都要不辭辛勞的跑兩個分出來呢?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

首先來看一下兩者的定義,在相機領域動態範圍(嚴格來說叫輸出動態範圍,Output Dynamic Range)的數學定義跟電子電工上器件的動態範圍一樣,都是DR=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回應。這兩個數值通過對輸出圖像進行統計學計算的方法來獲得,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動態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動態範圍能反映的東西其實只有一個——圖像感測器的本底雜訊控制能力。在測試的過程中並沒有輸出任何的非零原始信號,也就是說,只要感測器的前端部分保證f(0)=0,其前端性能對於動態範圍跑分的結果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而寬容度跑分拍攝的是120dB高動態燈箱,輸入信號是給定的非0值,此時感測器的量子效率、感測器面積、前端雜訊等因素都會被計入,得出的結果更符合實際拍攝環境。

舉個例子,我們來看尼康 D7200和之前測試過的佳能旗艦1DX2的動態範圍和寬容度跑分:

ISO100動態範圍:

尼康 D7200——14.53EVs

佳能 1DX2——13.69EVs

看起來尼康 D7200的動態跑分比佳能 1DX2高了有差不多1EV,是不是意味著實拍過程中同樣參數下尼康 D7200可以獲取更好的暗部畫質呢?

ISO100、-5EV暗部有效圖元(30dB):

尼康 D7200——8.42MP

佳能 1DX2——15.86MP

事實上1DX2可獲取的最終畫質高於D7200!

我們之前講過高ISO下圖像雜訊的主要來源是由於光強度太弱,光子的數目存在統計漲落而產生的Shot Noise(散粒/散彈雜訊),然而不要忘了,當你大幅度欠曝拍攝的時候,實際到達圖像感測器的光也滿足“強度太弱以至於會產生統計漲落”這個先決條件!此時感測器的面積和量子效率這些影響高感畫質的因素同樣會影響暗部畫質,1DX2大尺寸的感測器和更高的量子效率彌補了本底雜訊較大的劣勢,從而獲得了更好的暗部有效畫質。

(推論:佳能祖傳老湯全幅底其實比你想像得還要辣雞,大2.25倍都神仙難救的那種)

所以結論就是:想看器材真實的寬容度,請參考暗部有效圖元,動態範圍分數只在同畫幅的機身之間(不同圖元的話需要折算)有可以直接橫比的意義,而且也並不全面(不同感測器的高感畫質不同)。

那麼動態範圍跑分的意義何在呢?

第一,120dB高動態燈箱拍攝的時候無法長曝(用ND的話會產生暗角干擾測試結果),所以想反映器材的長曝控噪性能,測理論動態範圍是一個很直接簡單有效的方式。

第二,120dB高動態燈箱只適合測基準感光度,測高感光度的數值不是不行,一來很麻煩,二來其實意義不大。而動態範圍測試方便有效的特點可以用來測高ISO下的跑分表現。

對比暗部有效圖元,並參考動態範圍跑分,才是真正反映器材寬容度的正確打開方式。

順便,佳能 80D動態跑分不差太多,然而暗部有效圖元卻一下子拉開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面積只有人家的88%……

理論畫質測試(4)——高感畫質

平場有效圖元的意義:通過計算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在各級ISO下,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從而衡量相機在不同ISO下的圖像品質。

各信噪比的圖像畫質參見:

[photo=5_9251]

▼ 平場有效像數 (可接受圖像信噪比=20dB)

▼ 平場有效像數 (可接受圖像信噪比=30dB)

▼ 平場有效像數可接受圖像信噪比=40dB:

索尼 A6300這次拿了第一名,尼康 D7200和 尼康 80D互有勝負,常用高感(400-1600)下尼康 D7200好一些,ISO3200-12800則是佳能 80D勝出。

機械性能測試(1)——雜項篇

購買這幾款機器的人,相信也不會僅僅對畫質有追求,中端APS-C機型相對於入門機來說,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在機械和操控性能上的提升。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款機器的紙面對焦性能對比:

基本的規格對比,包括三項實測成績如上表所示。其中尼康 D7200的RAW檔設置選項是“14bit無失真壓縮”,使用的存儲卡為60MB/s 創見SDXC UHS-I。

佳能 80D的可持續拍攝張數最高,達到18張,可以實現大約“3秒”射。在緩存滿後可繼續按快門慢速拍攝,但是按下重播鍵會提示等待處理中,需要等寫卡提示紅燈熄滅才可繼續操作。這點是與佳能高端型號有所不同的,佳能 5D3等型號在寫卡過程中均能繼續重播。

尼康 D7200 的可持續連拍張數最低,佳能80D的一半,幾乎就是“1秒”射。卡滿後除了連拍速度會放慢之外,對其他操作並沒有影響。

索尼 A6300 可持續連拍張數比尼康 D7200略好,達到13張,但是由於連拍速度快(11張/秒),因此還是“1秒”。並且在卡滿之後,索尼 A6300 無法進行包括重播和功能表操作在內的任何操作,也無法繼續按下快門,需要等待寫卡結束。

細細追究的話,三台機器在連拍緩存設計上都稍顯吝嗇。不過也難怪,佳能尼康都有更高一檔定位的真·APS-C旗艦7D2和D500,這一檔次的機身不給予太強大的功能也是在意料之中。

而索尼 A6300(包括索尼所有微單型號)在連拍後完全無法操作需要等待的設計,在實際需要連拍的應用中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分析原因應該和緩衝大小無關,應該是工作邏輯設計問題,希望索尼能在下一代產品中改進此問題。

機械性能測試(2)——單次自動對焦篇

對焦速度測試:

本環節各款機身均搭載自家最新的24-70mm f/2.8規格鏡頭,記錄從無限遠合焦到3米所需要的時間,測量3次取平均值,環境照度200lux,色溫為標準日光(D65)。

▼單次對焦速度測試

單次對焦速度對於現在的無反系統來說已經根本不是問題,從資料上來看,索尼 A6300的表現最好。不過三者看起來差距百分比挺大,實際使用過程中基本感受都是秒對,體驗上可以認為基本一致。

最小對焦亮度:

本環節各款機身均搭載自家的50mm f/1.8規格鏡頭,記錄可以對2m遠處標靶對焦的最低亮度值。

▼最低對焦亮度測試

這方面大家表現都差不多,同樣標稱-3EV,尼康 D7200 的表現最佳,比佳能 80D表現略好。跟佳能 1DX2一樣,佳能 80D的Liveview在亮度過低時也不會自動轉為反差對焦,而是直接罷工。

機械性能測試(3)——連續自動對焦篇

連續自動對焦測試採用跟1DX2/D5橫評當中一致的馬路邊上拍車模式,由於佳能 80D的Liveview可以支援拍照模式下的連續自動對焦(1DX2不支持),把它拉進來以後實際上是要測4台機器。鑒於本橫評不像1DX2 vs D5那樣嚴格,只拍30輛車以減小工作量壓力。

拍攝方法:開啟連拍模式,對焦點確認合焦在車牌上之後按下快門,並手動將該對焦點跟隨在車牌的位置,知道車開離視野區。為了更全面的評價三台機器的對焦能力,追焦我們分別測試中心對焦點,邊緣對焦點以及3D追焦模式。

搭配鏡頭均為各家最新的24-70mm f/2.8,推到70mm端,光圈全開。

▼ 場景圖例:

▼中心點連續對焦成功率

索尼 A6300的成功率最高,尼康 D7200和佳能 80D緊隨其後。並且三者的對焦成功率都在90%左右,相差很小。我們可以認為三者在這個應用場景內表現都相當優異。佳能 80D的 LV模式表現會比光學取景模式稍差,不過80%的成功率也已經相當有使用價值。如果是拍攝速度較慢的行人,LV模式配合臉部識別相當好用。

▼邊緣點連續對焦成功率

三台相機的邊緣點對焦成功率都有下降。不過索尼 A6300的下降幅度最小——理論上使用感測器相位點對焦的話,邊緣和中心的對焦能力應該也是幾乎一樣的,這也從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 LV模式的中心點與邊緣點成功率資料幾乎都一樣可以印證。尼康 D7200的邊緣點對焦成功率下降比較多,可能與他的邊緣是一字對焦點有關。

▼3D追焦對焦成功率

3D 追焦模式下,索尼 A6300的表現一枝獨秀——感測器對焦在物體識別上的優勢體現無遺。佳能 80D和尼康 D7200的成功率基本一致。不得不提一下的是,佳能 80D 結合觸屏功能,在實際體驗中感覺非常好,手指一點就能鎖定對焦物體非常方便,真心希望觸控式螢幕功能日後普及開來——索尼,不要看旁邊,就是說給你聽的。

綜合的來看,索尼 A6300的表現相當令人驚喜——在這個負載不高,比較貼近日常使用情況的追焦測試裡,成像、測光(物體識別)、對焦三位一體都集中在主感測器上的A6300發揮出了超越單反的實力,而且各種追焦方式都有著非常高的成功率,這還是在11fps這個超越其他兩家很多的連拍速度下達成的。其實無反在追焦這方面先天有優勢(沒有反光板歸位時候可能有的位移、成像測光對焦三位一體、片上式PDAF的排布更密集……),然而之前的無反機械性能受感測器速度的限制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今天的索尼 A6300在測試當中的表現,或許也在向我們展示著高速感測器搭配無反結構到底能夠做到一個怎麼樣的水準。

順便提一句,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的Liveview追焦,都會在初始目標鎖定之後給出提示,索尼 A6300是小綠框,佳能 80D是對焦框收縮變藍,相比OVF裡的紅色LED,辨識度好了不少。

不過,有家日本影像雜誌的測試結果給出了不太一樣的結論,在他們測試中,尼康 D7200的中心點追焦成功率最高(他們只測試了中心點),其次是佳能 80D和索尼 A6300。由於實景對焦測試無法完全控制變數,也不知道他們測試的環境條件,我們對其中產生差異的原因不得而知。同時放上他們的測試結果,供大家一起參考。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

索尼至今為止的相機(包括本次參評的A6300)在開啟連拍(哪怕1fps連拍)、全靜音快門、B門、長時間曝光降噪的情況下,ADC的輸出會被限制在12bit。

上面是索尼A7的說明書第153頁(索尼 A6300的說明書對應部分我沒找到)。經過實測,索尼 A6300在連拍開啟時,ADC的輸出同樣會被限定在12bit。

至於這個12bit相比14bit會有什麼樣的損失和不良影響,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測試和證據。我們會儘快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測試,歡迎大家保持關注。

總結

佳能 80D:

其實相比它平平的性能,這款相機的功能性或許會是我推薦它的更大原因:側邊翻轉屏的便利性、OVF/LV兩種高速自動對焦模式等,再加上它的畫質雖然不如本次參測的另外兩款機身,但相比於自家的上一代70D來說,也算是有了長足的進步。補齊了短板之後的佳能 80D明顯提高了它的競爭力,適合用來攝影入門,或者記錄日常生活使用。

尼康 D7200:

作為提早一年上市的機型,尼康D7200相比另外兩名對手缺失了不少新功能——比如說視頻自動對焦,比如……,但這依然撼動不了它最強APS-C靜態畫質的地位。而且對焦等技術直接是從上代旗艦上下放而來,實際表現也足夠讓人滿意。更重要的是,它比它的兩個對位對手都要便宜,便宜出來的價格足夠你再買另外一個尼康的良心貨——尼康 50/1.8G。尼康 D7200可以作為囊中羞澀的風光攝影入門者一個不錯的選擇。

索尼 A6300:

擁有很不錯的靜態畫質能力和很強的對焦能力以及非常小巧的體積,但是其實它真正的精髓:暴力的視頻性能,在本篇評測當中並沒有任何的體現。考慮到索尼 A7R2的實際視頻拍攝超采畫幅也是Super 35,索尼自家又出了那麼多的APS-C視頻頭,索尼 A6300其實更像是作為一個視頻神器而存在,雖然它的靜態畫質表現也並不差。但是索尼 A6300在攝影方面最大的對手並不是另外兩家的APS-C競品,而是自家的全幅A7。底大一級壓死人真不是說著玩兒的,更何況全幅是攝影師心中的一個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