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暖和,細菌、病毒也蠢蠢欲動
手足口病高發期正大踏步地到來
————————————
這幾天,估計連幼稚園裡都在嚷嚷:春季傳染病傳播得太厲害,小朋友要勤洗手,少往人堆裡鑽!對於手足口病這個專門“欺負”小孩子的傳染病,大家並不陌生。
在醫院治好呢,還是回家好呢?好像病得不太重。
班裡有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了,心裡好緊張,把家裡能消毒的都處理了一遍。
又問我打不打手足口疫苗,我真的不知道呀!
每一次疾病爆發期來臨,寶爸媽總是急得抓腦袋,上次明明研究得很透徹,怎麼現在又忘光光了!手足口病的預防、護理、免疫知識,掌握得越牢,用在孩子身上就越靈活。小小的保護傘,也就更加地牢固!
【 1 、 認識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皰疹 圖片來自:NHS
主要傳播途徑
1.糞-口途徑傳播:這是最主要的一項,是人-人傳播的代表途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勤洗手”被如此重視,確保手的衛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傳染。
2.通過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傳播:所以,打噴嚏、親吻時也要小心。
3.通過手足口病皮疹裡的水皰液進行傳播:這種情況較少見。
發病過程
通常,寶寶感染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後,會有2~7天潛伏期,然後才發病。病程大概要經歷10天以上。
第1~2天(初發期):發病早期,寶寶常表現為疲倦、食欲下降、發熱。
第3~5天(症狀高峰期):這一階段會出現劇烈的口腔疼痛、手腳出皮疹,寶寶也會因為口腔很疼、皮疹瘙癢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難、明顯厭食等。
第6~10天(恢復期):後期階段,基本退熱,食欲逐漸恢復,手足皮疹漸漸褪色、脫皮,嚴重的會出現手指、腳趾末端脫甲。
及時去醫院
一般,家長是看到孩子的口、手、腳、肛門等部位有了丘疹、皰疹,才會懷疑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這時,不論是否發燒,最好都帶孩子去醫院查查,讓醫生來確診。如果確診,醫生會完善相應的傳染病登記。
【 2 、 護理跟著症狀走 】
症狀不同,護理手段也不同。因為皰疹可能出現在嘴裡,飲食上更要注意。

早期護理
1.休息充足:讓寶寶待在空氣流通的陰涼室內,盡可能多休息,補充體力。
2.適當服用退熱藥:體溫≥38.5℃,並伴有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等)的寶寶,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熱。
強調:服用退熱藥主要是為了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而不是維持正常體溫。發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相應地,如果寶寶發熱時無明顯不適,就不用急著吃退熱藥。只要鬆開衣服,喝水,繼續觀察即可。
3.鼓勵進食:食欲不振的寶寶,要鼓勵進食,但不要強迫進食。少量多餐,吃清淡、易消化、品種單一的食物。
中期護理
1.口腔疼痛:劇烈疼痛會讓寶寶脾氣暴躁、厭食等,這時可求助於布洛芬。
說明:布洛芬是抗炎鎮痛類藥物,鎮痛作用是首要的,其次才是退熱。如果寶寶疼痛難忍,吃藥後暫時緩解,能讓寶寶睡個好覺,有食欲吃東西。
具體怎樣用藥,在什麼情況下用藥,要諮詢兒科醫生。
2.飲食:這一階段的孩子嘴巴太痛,往往會厭食,甚至拒絕吃東西。建議給孩子吃流質、半流質的可口食物,如常溫果汁、蔬菜粥、肉粥、肉湯等。飯菜、包子等病好了再吃。
不要給孩子吃過熱的東西,食物涼一涼再吃。口腔溫度低一些,能夠緩解疼痛感。
3.皮疹不適:手足口病的皮疹,一般會有輕微的瘙癢或疼痛,可以拿冷毛巾輕輕按摩皮疹,緩解不適。也可以鼓勵寶寶勤洗手,涼水沖刷能減輕不適。
儘量不要讓寶寶撓抓,以免造成皮膚破損、感染。
後期護理
1.避免傳染他人:手足口病寶寶即使症狀消失,在一定時間內仍然有傳染性,所以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誤傷”他人就不好了。
寶寶身體完全復原前,在家裡或空氣品質好的戶外稍微活動就行。不建議劇烈活動,或匆忙返回幼稚園。
2.飲食:這時寶寶需要有營養、熱量高、易消化的食物,把生病時丟掉的營養補回來。
【 3 、哪些症狀,提示要趕緊去醫院? 】

在家照顧寶寶,總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萬一寶寶病情加重了,需要馬上去醫院,寶爸媽可不能啥都不知道,一味地扛,會出問題的。
出現這些症狀,要馬上去醫院:持續高熱不退、精神萎靡不振、煩躁、易驚跳(這個症狀提示病毒已侵犯孩子的神經系統)、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冰冷、皮膚發花等。這些症狀,提示可能有各種內臟併發症,要及時求助兒科醫生。
另外,3歲以內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為重症手足口病患兒。
【 4 、 家庭消毒要“給力” 】

恨不得把家裡角角落落都消毒一遍的媽媽不在少數,尤其是接觸完一個小病人之後。怎麼消毒才是最有用的呢?哪些又是錯的呢?
肥皂、洗手液
用乾淨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徹底洗滌受污染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傢俱表面、地板、玩具等),雖說不能殺死病毒,但能減少病毒附著。
氯漂白劑
用氯漂白劑(1湯匙漂白劑+4杯水混合製成)或含有漂白劑的洗滌用品進行清潔,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家中應該少用,因為漂白劑的成分對皮膚的刺激很大。
陽光
洗過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陽光下曬一曬,手足口病病毒對紫外線非常敏感,能夠有效消毒。
接下來要說兩種不太有效的消毒法,少用為妙。
薰蒸白醋
此消毒法流傳很廣,可實際上,薰蒸白醋產生的刺激性、揮發性氣味,對孩子的呼吸道是有損傷的。
尤其孩子要是呼吸道過敏(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就更不推薦了。
75%的醫用酒精
這種消毒方法,對手足口病病毒沒有任何殺傷力。
【 5、 禁止一切戶外活動,就安全了? 】

有的媽媽也許會說:我乾脆不讓孩子出門好了,一直窩在家裡,總不會得手足口病了吧?這種做法可取嗎?
NO!
即使在手足口病高發季,也應該適當外出活動!只要別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就行。
除了看病,少在醫院裡長時間逗留(探病、體檢等)。
逗留家中有壞處
即使足不出戶,也不能杜絕感染。家長外出,照樣會把公共環境裡的病毒帶回家,甚至傳染給孩子。
而且,長期不出門活動,還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更增風險。
【 6 、 預防手足口病,也有辦法 】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減少重症手足口病發生的手段。
2016年年中,手足口病EV71亞型病毒疫苗已進行批量生產,並投入上市。具體接種事宜可以諮詢當地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
一定告訴孩子,在把手洗乾淨之前,不要揉眼睛、摳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東西吃。
隔離意識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腸炎的病人親密接觸。
遠離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氣品質差的場所,一定要去的話,佩戴醫用口罩。
提高免疫
規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都能增強免疫功能水準,這才是長久、穩定的防病措施。

【 7 、 關於免疫的兩點疑問 】
過敏時可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嗎?
如果孩子有過敏症狀發作,不建議此時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因為,注射疫苗後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過敏,還是原過敏症狀發生反復。
此外,過敏發作期間,孩子的免疫系統功能比較亢進,容易對外來物質過敏,發生疫苗過敏的幾率要大一些。
孩子得過一次手足口病,能終生免疫嗎?
首先,我們得複習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能夠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而且不同類型之間沒有交叉免疫。
用大白話說就是:同一個孩子,如果感染了不同的腸道病毒,也許就會得很多次手足口病。
所以說,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並不能產生終生免疫。
最後的問題來了:既然這樣,手足口疫苗預防的也是一種病毒,同樣不能終生免疫了?那為什麼還要接種?
答:重申!手足口病疫苗最顯著的作用,是預防重症手足口病的發生,而不是完全免疫!
————————————————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成員、 兒科醫生 崔詠望
獨家約稿,轉載請聯繫 堂媽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