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英飛淩CEO專訪:什麼造就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零失效”?

雷鋒網按:喧鬧的自動駕駛圈,汽車半導體廠商正在扮演怎樣的角色?面對眾多科技公司的入局,他們的策略又是怎樣呢?英飛淩,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多年為汽車等工業應用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日前其CEO在一場訪談中聊了聊這些問題,該訪談來自國外電子工程權威媒體EE Times,雷鋒網新智駕(AI-Drive)對這篇文章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整理。

讀這篇文章之前,不妨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目前在汽車領域,實力最強的五家半導體企業,是哪五家?

如果你的答案是,恩智浦半導體、英飛淩、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以及德州儀器。那麼你一定是業內人士。

但如今,頗為諷刺的是,最受關注的並不是這些真正主導汽車領域的半導體企業,而是能在CES之類展銷會上奪人眼球的公司。

由此形成了一個先入為主的看法,當提到未來的人工智慧以及自動駕駛時,大家想到的首先都是這些掌握運算平臺的企業,例如英偉達、英特爾、Mobileye等。

總而言之,現在有一個潛在的共識是,一輛未來汽車,必須搭載運算能力每秒數萬億浮點數(TFLOPs)的超級電腦。

但是,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單純的運算能力從未成為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在未來,這種情況會改變麼?

對於這個問題,英飛淩 CEO Reinhard Ploss表達了他的看法——

“我們並不打算做這個生意”

Ploss表述了清晰的觀點:

第一,對於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來說,高速運算平臺只是系統的一小部分。

第二,在英飛淩看來,自動駕駛的難點在於,如何用一輛汽車的成本,達到100%的航空級可靠度。

第三,對於感測器融合來說,混淆錯誤是不可被接受的。

*英飛淩CEO Reinhard Ploss在其公司研發的3D圖像感測器REAL 3D產品展位元前

英飛淩戰略:沒有更多並購計畫

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似乎每天都在發生大規模的企業並購,而英飛淩CEO Ploss卻表示,英飛淩近期不會有任何大規模的並購計畫。

Ploss認為,在完成收購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以及Wolfspeed之後,英飛淩在規模上已經足夠龐大了,對於未來的有機增長,已經儲備了足夠多的力量。

2014年8月,英飛淩完成了對美國國際整流器公司(IR)的收購,這是英飛淩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涉及金額30億美元。英飛淩多年來處於功率半導體元件市場佔有規模的領先地位,通過收購IR,其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達到20%以上。

去年7月,英飛淩以8.5億美元金額從美國LED大廠科銳公司(Cree)手中收購其Wolfspeed Power & RF部門。Wolfspeed是碳化矽(SiC)功率器件和碳化矽基氮化鎵(GaN)射頻功率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收購Wolfspeed後,英飛淩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SiC功率器件供應商。

時間轉到去年10月,英飛淩宣佈收購總部位於荷蘭的Innoluce公司,該公司微型鐳射掃描模組集成了矽基固態MEMS微反射鏡,這種微反射鏡對於汽車燈光探測和測距系統(LiDAR)中的雷射光束調整必不可少。收購Innoluce也成為英飛淩在雷射雷達技術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這將幫助英飛淩降低汽車燈光探測和測距系統的成本。

在上述背景下,2017年,英飛淩官方預計的項目增長率在6%,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這已經遠遠超過平均水準。同時,英飛淩已經將其運營利潤增長率目標,定為15%-17%。

*來源:英飛淩公司

兩大趨勢

英飛淩預測,

未來的汽車行業將在兩個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向汽車電氣化發展,一方面是向輔助駕駛以及自動駕駛發展。

Ploss很有信心地表示,對於電動汽車來說,英飛淩有實力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而實際上,特斯拉的電驅控制器就是由英飛淩提供的。

對於電動汽車來說,世界各地都有需求,但是需求增長最快的,無疑是中國。這也是英飛淩快速增長的助力之一。

而輔助駕駛方面,Ploss表示,這可能是更有潛力的未來市場。首先,對於輔助駕駛來說,有著毫無疑問的消費需求增長,現今汽車配備的輔助駕駛系統,使得駕駛體驗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和安全,這使得汽車輔助駕駛系統處於被消費者普遍認可的增量市場之中。

自動駕駛可靠性之爭:追求“零缺陷”

在Ploss看來,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簡單地被定義為——“行駛的機器人”。而決定一個行駛機器人安全性的關鍵,在於網路連接失效情況下的應變能力。

一個機器人能夠自動駕駛,靠的是它的“眼睛、耳朵、大腦和肌肉”。那麼如何使機器人達到100%可靠呢?依託的並不是超級大腦,而是各系統間的協調。“高複雜性、高性能的計算單元,一開始並不是為“零失效”的高可靠性系統設計的,所有有著先天劣勢。這也造成了一個現象,現今幾乎所有自動駕駛車輛都需要備用的安全保護功能 ,以使汽車在自動駕駛失效的情況下,能夠被監管系統接手控制。”Ploss解釋說。

舉個例子,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電源出現問題,保證汽車安全性的,必然不是雲伺服器,而是汽車上搭載的可靠的管理系統。可靠的動力管理系統,可以在自動駕駛失效的情況下,緊急重新規劃能源的路徑,從而保證汽車繼續行駛,或者行駛到安全的停車地點。

這與現代電網的控制系統非常類似,最近幾年,大家能感覺到的停電越來越少,就是因為自動化的電網控制已經普及。形象的說,一家電廠正在為用戶提供電力,而電廠因為故障瞬間下線,這時管理系統會迅速調配電網其他網站的電力,並恢復這個用戶的供電。而這一系列操作的時間,僅需0.1秒,0.1秒的斷電根本不會被察覺,所有用電設備也不會停機。

所以,對於未來混戰的自動駕駛市場,英飛淩的信心在於,他們有實力幫助整車製造商達到這種“零失效”的目標。

英飛淩為旗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單獨註冊了一個品牌,名為Aurix。這個品牌目前提供一系列的微控制器,具有三個核心,位寬32位。Aurix從設計之初,就面向嚴苛的最高安全等級——ASIL-D級。據英飛淩資料,借助Aurix平臺,汽車開發者可以僅用單個MCU(微程式控制器)平臺,整合控制車身、安全,以及ADAS系統應用。

此前,英特爾發佈的針對自動駕駛的Intel GO車載開發平臺(Intel GO In-Vehicle Development Platforms for Automated Driving)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搭載兩枚Atom晶片,另一個版本搭載28核至強處理器以及Arria 10 FPGA晶片。而這兩個版本為了達到ASIL-D級別,都有英飛淩的Aurix晶片的助力。

與之類似,英偉達去年發佈的面向自動駕駛的Xavier晶片,每秒可完成30萬億次操作,功耗僅30瓦,被認為是下一代自動駕駛超級大腦。但這樣的大腦,仍舊需要諸如Aurix這樣的MCU的輔助。英偉達曾表示,儘管Xavier本身只能達到ASIL-C級,但通過整合其他廠商ASIL-D級的晶片,最終可以在實際使用中達到ASIL-D級。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CES演講中手持配置Xavier的超級計算單元

而當被問及英特爾或英偉達是否會考慮內置ASIL-D級別的MCU時,Ploss持懷疑態度。

“儘管計算平臺的發展路線一般都是趨向于集成,但是開發符合ASIL-D級標準的晶片需要完全不同的設計流程。總而言之兩種晶片有根本上的不同,很難融合。”Ploss解釋說。

感測器融合,容不得混淆

機器學習在近來大紅大紫,但卻也存在著先天缺陷。

不可否認,機器學習是一項巨大進步,但它的原理決定了,測試一個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安全性是非常困難的。Ploss解釋道,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測試難點,在於機器學習演算法行為的不確定性,以至於汽車工業中目前沒有任何人敢說能搞定這種測試。

Ploss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自動駕駛汽車都會保持雙系統的架構,也就是一部分基於類似方向梯度長條圖(HOG,一種電腦視覺處理手段)構建,一部分基於卷積神經網路(CNN)等機器學習演算法構建。

Ploss強調:“

在感測器融合中,是不容許有混淆的。

英飛淩預測,不僅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需要Aurix的參與,其他感知平臺也都需要Aurix。Ploss說,無論雷射雷達或者毫米波雷達,都需要Aurix進行可靠的資料預處理,或者執行某些即時動作。

“Aurix就像我們身體裡的反射神經系統,在意志之外控制著身體,讓我們在感覺到燙之前就可以縮手。”

感測器技術

除電控系統與安全MCU之外,英飛淩還儲備了一系列感測器技術,以應對未來的自動駕駛市場。其中包括傳統雷達、雷射雷達、深度感知攝像頭等各種傳感技術。

與意法半導體和恩智浦半導體類似,英飛淩也在突然爆發的雷達市場中獲益匪淺。Ploss表示,僅2016年,英飛淩就銷售了一千萬片雷達晶片。也就是說,2016年一年的銷量,超過了之前所有年份的累計銷量。

而在英飛淩SiGe工藝雷達晶片熱銷的現今,CMOS版本的雷達晶片已經在開發中了。

“對於雷達來說,信噪比是非常關鍵的,而SiGe工藝在信噪比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英飛淩的策略是雙線的,一方面發展SiGe(矽鍺合金半導體)工藝,一方面發展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工藝。”

在基於CMOS技術的雷達領域,英飛淩於去年公佈了與IMEC的合作。據兩公司的聯合聲明,此款雷達將在今年第一季度面世。

當然,英飛淩對雷射雷達領域也頗有興趣,借助已經收入囊中的Innoluce MEMS技術,英飛淩正計畫開發一款低成本、高視距、高性能的雷射雷達系統,借此殺入ADAS的市場混戰中。

*MEMS技術

而支撐起英飛淩傳感技術的第三張牌,便是高度集成的3D雙向測距(ToF)圖像傳感技術。英飛淩旗下的ToF產品線,被命名為Real 3。該產品線是英飛淩與PMD(PMD technologies GmbH)合作的產品。

英飛淩方面表示,Real 3系列感測器,可以提供非常健壯、可靠的3D空間資料,並且完全不依賴陽光,可以在各種的環境中提供優質的圖像。這項技術可以被有效應用於監控駕駛員的注意力、表情,以及精神狀況等,從而為輔助駕駛系統決策提供資料。

結語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機器人,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的複雜命題。舉個例子:無論如何防範,電動汽車一定會發生短路故障,然而這時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有即時的應對,例如隔離短路單元、降低輸出、發出警告等一系列動作,絕對不能失去控制變成高速運動的鐵塊。

英飛淩致力於做好的領域,也是Ploss眼中的機遇所在。簡而言之,就是將自動駕駛機器人用資料驅動的數位化大腦,與物理世界完美地聯繫起來。

雷鋒網相關推薦:

從汽車電子到自動駕駛:晶片巨頭的新戰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