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吵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很多孩子在長大後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都會記得父母吵架的一幕一幕。

經常爭吵不休的父母,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煩惱之中,使他們對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感到恐懼,看問題的角度消極或者極端。有些孩子為了維繫父母岌岌可危的關係,甚至會出現身心疾病。

當然,並非所有父母吵架都會傷害孩子,夫妻兩個人過日子,意見不統一,難免發生碰撞,這是在許多家庭中都會發生的事情,許多孩子依然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那麼,什麼樣的爭吵會傷害孩子,什麼樣的爭吵不會傷害孩子,以及如何避免爭吵對孩子的傷害呢?

【會傷害孩子的爭吵】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

有一類爭吵會很嚴重的傷害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夫妻矛盾已經長久不能調和,夫妻一方或者雙方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對孩子講: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

實際上,這樣的父母並非因為孩子才不離婚。如果有這個覺悟和動力,願意為了孩子付出和犧牲,與其忍受婚姻的痛苦和不幸,早就著手努力改善夫妻關係,讓家庭關係更加和睦了。他們不離婚,常常是因為自己嘴硬心軟,內心仍舊依賴這段關係,或者因為自己的軟弱、怯懦,不敢邁出離婚的一步,不敢為自己人生的幸福負擔起責任。

可悲的是,明明是父母不敢或不願離婚,孩子卻成為了維繫痛苦關係的原因和替罪羊。這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本不該由他(她)來承擔的巨大責任,孩子會認為,父母親陷入痛苦的關係是自己的錯,會內疚,並有負罪感。

有些孩子會說,我倒寧願他們離婚,但潛意識中仍然感到是自己的錯。在這種負罪感的驅使下,孩子可能會出現自我懲罰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比如無法取得工作的成功,或者建立幸福的家庭,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或者出於補償父母的心理,幻想巨大而不切實際的成功,並因此無法與現實和解,無法切實地追求符合自己現實情況的成功或幸福。

【與孩子結盟,反對另一方父母】

另一類爭吵也會嚴重傷害孩子,在這種爭吵中,夫妻中的一方一定要分出是非對錯,並迫使孩子必須站在自己的陣營中,讓孩子與其結盟。比如在有些爭吵的家庭中,媽媽經常跟孩子嘮叨爸爸的不是,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錯誤都在對方身上。

孩子受媽媽的影響,幻想自己能夠拯救媽媽,會站在媽媽一邊一起攻擊和指責爸爸。孩子在長大後才明白,自己被媽媽當槍使了,這時會有強烈的被利用的憤怒感。在這類爭吵中,孩子因為年紀小,自我不是很有力量,常常會產生身心症狀,比如厭學、神經性厭食症、焦慮症。這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是孩子無意識挽救父母關係的一種舉動。因為只有在討論孩子的問題時,夫妻才會同心協力,不去爭吵,才有和睦的氣氛。孩子出於對父母關係和睦的渴望,會用症狀維繫父母岌岌可危的關係。

還有一些孩子,會對人際關係感到恐懼和不信任感,和人保持距離或用表面的冷漠保護自己,或對人的看法變得偏執極端,因為他(她)感到,即使是最親的人,也會利用自己,這種被利用的感覺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只強調“你不對”,不關注“你愛我”】

第三類會傷害孩子的爭吵,是夫妻固執己見,不願為了關係調整自己看待問題的視角。他們強調關係的負面消極影響,而對積極和愛意忽略不計,不去關注。

其實吵架也是一種交流溝通的手段,如果通過這種手段,夫妻能夠增進相互的理解,達成一致或妥協,本著相互體諒的態度,調整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那吵架也算是有積極的意義。但比較可悲的是,一些夫妻並不能進行現實的妥協和體諒對方,每次爭吵就只是進一步破壞關係和發洩情緒,爭吵不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加重了雙方消極、負面看待關係的傾向。

此外,當關係中出現一些愛意和美好的時刻,夫妻二人都不去關注,羞於表達積極的關心、愛意和溫暖。處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孩子會陷入深深的無助或無力的感覺之中,對建立親密關係有恐懼感,常常學不會與關係親近的人的相處之道。

妥協、退讓、轉換看問題的視角,懷有愛意積極看待對方和夫妻關係,即使發生矛盾和爭吵,這些示範對於孩子十分重要。如果缺失,孩子很有可能也會繼承和沿襲父母偏執的特點,看待世界和他人都從悲觀、消極的方向出發。

【這樣爭吵不會傷害孩子】

什麼樣的爭吵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日常生活中,夫妻吵架總是難免的,但並不一定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要看吵架之後父母是如何與孩子溝通,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他們之間的爭吵。以及在家庭中,是否只是存在爭吵,即家人間是否除了爭吵外,還常常表達對相互之間的愛和欣賞。

如果除爭吵外,還有愛的表達,就會緩衝掉爭吵和衝突帶來的負面影響。父母需要在爭吵後向孩子解釋,表達愛意,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發生爭吵,存在分歧和差異,他們依舊彼此相愛,也是愛孩子的。如果在爭吵後能就此進行坦誠的交流,孩子就不會因爭吵而恐懼擔憂,也能較為平常心的對待爭吵和矛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