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重“孝”是舉世皆知的,父母也把“孝順”當做培養孩子的一大要素。想要讓孩子長大之後孝順,就要在他童年成長時期就有意識地培養。
現在的社會家裡的孩子就是一個寶貝,可是當爸媽們和其他長輩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時,那是因為孩子沒有一個孝順的教育。
1、經常打罵孩子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會反感、仇恨父母,以後容易以暴易暴,主動去打別人。特別是孩子在五六歲時被父母影響最深遠。因為五六歲是個體心理成長的關鍵期。
2、包辦溺愛孩子
父母包辦溺愛,就是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機會、孝順的機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孩子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父母沒有做到孩子對他們的要求,孩子反而會怨恨。
3、天天對孩子嘮叨的父母
“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裡,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裡。”父母的嘮叨容易使孩子反感,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就會頂撞父母,當矛盾一步步擴大,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也會疏遠。
4、不尊重弱者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很相近。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於索取少、奉獻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
5、不培養孩子的公德心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並受到了別人的稱讚,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後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
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裡做點事,並及時稱讚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6、自己不孝順
父母生你養你,為你的成長付出了心血,這樣的父母你尚且不孝順,難道還想指望孩子孝順你嗎?孝順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榜樣,才是孩子日後孝順你的第一塊基石。
7、沒有合理的長幼有別
合理的長幼有別,不是說家長一言制,為父母命是從;而是在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裡,所有家庭成員關係是平等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以及行為。
但是因為孩子年齡的原因造成的視野不足夠寬闊、心智也不足夠成熟,所以還需要家長適當的指引。
而孩子是否能夠從心中尊重家長,同樣在於家長能否用自身的魅力及涵養吸引孩子,而非“專制”:“我是你爸媽,你就要聽我的。”“我給你錢花,你要聽我的。”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是不正常的,同樣無法培養孝順的孩子。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為了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做父母的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