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名家筆下話過年,別有風味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每一個春節的背後,都彌漫著濃濃烈烈的華夏情。作家們筆下的春節,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各處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大觀園正門上也挑著大明角燈,兩溜兒高照,各處皆有路燈。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團錦簇,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絕…… ——曹雪芹《紅樓夢》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禁☆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魯迅《祝福》

紅色春聯貼滿在每家門上,寫著:好運、快樂、和平、富貴、青春。因為這是個大地回春,生命、發達、富貴複歸的節日。 街頭屋前,到處是爆竹聲,充塞著硫磺味。父親失了他們的威嚴,祖父更比以前和藹,孩子們吹口笛,帶假面具,玩泥娃娃。鄉下姑娘穿紅戴綠,跑三四裡路到鄰村去看草戲……有人餓了,就煎年糕來吃,或用現成的材料下一碗面,或到廚房裡偷兩塊冷雞肉。 ——林語堂《慶祝舊曆元旦》

最有趣的還是從各個農村來耍“花會”的了,演員們都是各個村落裡冬閒的農民,節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鋦大缸”之類,演女角的都是村裡的年輕人,搽著很厚的脂粉。鼓樂前導,後面就簇擁著許多小孩子。到我家門首,自然就圍上一大群人,於是他們就穿走演唱了起來,有樂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聲不斷。 ——冰心《童年的春節》

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 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沈從文《憶湘西過年

新正是一年複始,不准說喪氣話,見面要道一聲“新禧”。房梁上有“對我生財”的橫披,柱子上有“一入新春萬事如意”的直條,天棚上有“紫氣東來”的斗方,大門上有“國恩家慶人夀年豐”的對聯。牆上本來不大乾淨的,還可以貼上幾張年畫,什麼“招財進寶”,“肥豬拱門”,都可以收補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獲得的,寫出來畫出來貼在牆上,俯仰之間仿佛如意算盤業已實現了! ——梁實秋《北平年景》

過年時還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裝財神和接財神。往往是你一家人剛剛圍桌吃餃子時,大門外就起了響亮的歌唱聲:財神到,財神到,過新年,放鞭炮。快答覆,快答覆,你家年年蓋瓦屋。快點拿,快點拿,金子銀子往家爬…… 聽到門外財神的歌唱聲,母親就盛上半碗餃子,讓男孩送出去。扮財神的,都是叫花子。他們提著瓦罐,有的提著竹籃,站在寒風裡,等待著人們的施捨。這是叫花子們的黃金時刻,無論多麼吝嗇的人家,這時候也不會舍不出那半碗餃子。 ——莫言《過去的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