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2 日,雷軍在小米年會上透露,公司在 2017 年的「 五大核心戰略 」是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慧和互聯網金融,同時力爭實現整體收入破千億的「 小目標 」。
2016 年,小米推出了多款「 黑科技 」產品,但其依舊沒走出被外界質疑的窘境。針對這些看衰情緒,雷軍也在小米年會上進行了回應:
前幾年我們沖得太快,創造了現代商業史上的成長奇跡,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長性。所以,我們必須放慢腳步、認真補課,而且早補要比晚補好,文火慢補要比急火猛藥好。
小米起家的電商銷售模式也遇到了挑戰。眼下只做電商已經不夠,畢竟電商目前還只占社會零售總額 10%,雖然手機市場要好一些,也才 20%。小米是一家有雄心的公司,不安於只做一家不錯的電商手機公司,所以要升級商業模式,要把純線上模式升級到線上下融合的“新零售”。
同時,我們去年遭遇了四個月缺貨,手機供應鏈非常複雜,過去幾年我們在這方面積累還是遠遠不夠,再加上一些客觀因素,這不是靠過去一年努力就能彌補的。不過,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用技術創新和產品說話,我們去年比前年強大,今年肯定比去年更強大!
顯然在雷軍口中,經過 2016 年的積極調整,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那麼,最壞時候的小米是個什麼樣子呢?
一、小米手機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出貨量不僅遠落後于華為,也開始落後於 OPPO 和 vivo。
根據 IDC 公佈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資料,2016 年前三季度( 第四季度資料暫未出爐 ),小米手機國內市場出貨量依次為 920 萬、1050 萬、1000 萬,合計 2970 萬台。
作為對比,華為手機( 包括榮耀 )國內市場同期出貨量依次為 1660 萬、1910 萬、1800 萬,合計 5370 萬台;OPPO 手機國內市場同期出貨量依次為 1580 萬、1800 萬、2010 萬,合計 5390 萬台;vivo 手機國內市場同期出貨量依次為 1360 萬、1400 萬、1920 萬,合計 4680 萬台。
▲ 2016 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五強廠商( 來源:IDC )
截至目前,小米並沒有公佈 2016 全年銷量資料,可能未來也不會公佈。橫向來看,華為已經公佈其 2016 年全球手機發貨量為 1.39 億台。當然,OPPO 和 vivo 的 2016 全年出貨量可能均在 8000 萬台( 包括海外市場 )以上。
縱向來看小米出貨量數據,2013 全年為 1870 萬台,2014 年為 6112 萬台,2015 年為超 7000 萬台,2016 年則可能在 6000 萬到 7000 萬台( 包括海外市場 )之間。
二、小米手機出貨量大頭依舊是偏低端的紅米機型。
2016 年 7 月,小米宣佈自 2013 年 8 月上市以來,紅米手機累計總銷量已經突破 1.1 億台。然而,定位百元機的紅米也成為小米全面衝擊中高端手機市場的攔路虎。
小米旗下小米、紅米雙品牌在 2016 年共計推出了十三款系列機型,包括小米 MIX、小米 Note 2、小米 5s / 5s Plus、小米 5、小米 4S、小米 Max,紅米 Pro、紅米 Note 4、紅米 4、紅米 4A、紅米 3X、紅米 3S、紅米 3。其中,小米 4S 以及紅米 Pro、紅米 3X、紅米 3S、紅米 3 等已經相繼下架( 小米商城不再銷售 )。
▲ 紅米 Pro( 來源:
小啤
)
值得一提的是,紅米 Pro 還是一款意欲衝擊 2000 元價位檔的機型,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上市兩個月後就直降 400,之後更是被直接下架。
官方一直都沒有公佈小米、紅米機型的具體銷量占比,但在推出紅米機型後小米的平均客單價一直都處於較低價位。IDC 資料顯示,2015 年中國市場五大手機品牌中,iPhone 以 718 美元均價高居平均客單價榜首,OPPO 以 231 美元次之,華為、vivo 分別為 213 美元和 208 美元,小米則為 141 美元。作為對比,小米手機 2014 年的平均客單價為 152 美元。
▲ 中國手機市場五大手機品牌平均客單價( 來源:IDC )
進入 2016 年,雷軍先後祭出了小米 5、小米 5s / 5s Plus、小米 Note 2 以及小米 MIX 概念機等多款中高端機型,但限於產能不足以及反覆運算週期等多重因素,直到目前都沒有出現一款暢銷機型。相反,OPPO、華為等正在中高端市場持續擴大戰果。不管是 OPPO R9 還是華為 P9 系列,其 2016 年總出貨量均突破了 1000 萬台。
作為 2016 年最受大眾追捧的一款小米機型,小米 MIX 截至目前的產量只有約 10 萬台。
▲ 小米 MIX( 來源:
小啤
)
三、MIUI 7 廣告門事件以及不達預期的小米服務營收。
2016 上半年,陸續有使用者反映 MIUI 7 系統內置廣告越來越多,一些玩家也開始把 MIUI 戲稱為 ADUI。除了系統應用推送通知,新版本的 MIUI 7 還把「 廣告 」見縫插針到更多系統級應用和服務中,而這也招致不少用戶的吐槽。
好在,小米及時瞭解到了用戶的關切,同時下線了一些簡單粗暴的廣告推廣位,至此才逐漸平息了這場風波。在 MIUI 8 上,我們也沒有看到更多的系統強制性廣告,同時大多數的內置廣告都可以被關閉。
MIUI 7 廣告門事件也反映出,小米對於提升服務營收的強烈渴望。經過五年發展,坐擁兩億啟動用戶的 MIUI 生態依然沒能為小米帶來可觀的服務營收,其在公司整體收入中的占比依舊不達預期。可能正基於此,MIUI 開發團隊才想出了加入更多系統強制廣告的「 昏招 」。
作為小米 MIUI 的「 偶像 」,蘋果 iOS 生態在硬體銷售乏力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著強勁的服務營收增長勢頭。雖然蘋果也在個別地區的 App Store 搜索中加入了付費推廣,但其在 iOS 系統和應用層面依舊對商業化表現出了「 漠然 」。
如何找到一條符合 Android 協力廠商 ROM 良性和持續發展的服務營收增長方式,依然是擺在小米們面前的嚴峻課題。
綜上所述,外界發出「 小米不行了 」的論調,更多還是因為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不僅沒有在 2016 年恢復增長,反而還在進一步萎縮。相比 OPPO、vivo、華為們去年高漲的勢頭,拿不出「 整體銷量向好 」成績的小米只能繼續扮演失意者的陪襯角色,即便其通過小米 5、小米 Note 2 以及小米 MIX 等機型多少都證明了自己具有「 做出更好產品 」的能力。
所以,小米手機業務只是剛從懸崖邊上被救了回來,可能轉瞬間又會回到最壞的時候。雷軍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拿出一款能在單品銷量上與華為、OPPO、vivo 們的中高端旗艦機們對抗的明星機型,這會是小米 6 嗎?
針對線下銷售管道的先天短板,小米也需要在 2017 年下更大功夫,重點可能也不局限於開設更多小米之家這樣的直營店擴張模式。
漸成大樹的生態鏈業務,是小米在 2016 年的最大收穫,並且正在成為更加重要的增長動能。
雷軍在 2016 年底的一次演講中透露,小米生態鏈企業數量已經達到 77 家,預計 2016 年生態鏈硬體收入能達到 150 億元。
據悉,小米生態已經連接啟動了超過 5000 萬台物聯網設備,這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都不多見。雷軍還透露,在已經投資的這 77 家生態鏈企業中,有 30 家發佈了產品,其中 4 家的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另有 16 家的年收入超過 1 億人民幣,有 3 家的收入超過了 10 億人民幣。
▲ 小米手環 2( 來源:
羅賴爾特
)
官方也給出了一些細分品類的銷售情況:小米手環總銷量達到 2300 萬,名列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僅次於 Fitbit );小米移動電源總銷量達到 5500 萬,名列世界第一;小米( 米家 )空氣淨化器年銷量達到 100 萬,中國市場第一;小米耳機總銷量為 1800 萬;小米插線板總銷量為 550 萬;小米( 小蟻 / 米家 )攝像頭總銷量為 330 萬。
顯然,不管是官方給出的這組資料,還是 2016 年亮相的多款小米或米家新硬體產品,都能說明小米生態鏈在三年之後已經長成一棵大樹。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生態鏈不僅吸納了大量智慧硬體初創企業,還把諸多傳統科技品類甚至是日用生活品類囊括其中,例如其在 2016 年就推出了諸如小米筆記本這樣的成熟硬體品類。
▲ 小米筆記本 Air( 來源:
Yeki_Chung
)
小米也在今年推出了獨立的「 米家 」品牌,從而可以讓其放開手腳推出更多「 弱智能 」的消費升級產品。
▲ 小米米家簽字筆( 來源:
良久晚安
)
當你走進線上的小米商城或者線下的小米之家,你會發現從手機、電腦、電視、音響、路由器等電子產品,到淨水器、電飯煲、插線板、體重秤、床頭燈等生活用品,都可以在這裡買到。而借由數十家生態鏈企業源源不斷的供貨,小米平臺正在迅速成長為一家「 百貨公司 」。
對於「 小米百貨 」這種形象,一些玩家和行業人士從一開始就對其持偏負面的看法,其核心觀點是小米聯手機主業都沒做好,還去分神搞啥插線板呀。
但對於雷軍而言,手機可能只是「 小米百貨 」中要展示的拳頭產品,而不是唯一產品。可能一些用戶沒買過小米手機,卻買過小米移動電源或者運動手環等其它「 小米百貨 」商品。當然,「 小米是家手機公司 」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小米生態鏈業務也需要更多的優質產品來對「 新國貨 」的理念進行背書。
好的跡象是,米家新品牌旗下的一些產品並沒有一味走性價比路線,而且多少也能兼顧設計的美感和體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