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頭條>正文

幫孩子養成這個品質,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記得有一年過年回家,我坐在大巴車上暈得七葷八素,最後忍不住打開窗戶。周圍的乘客一臉嫌棄,紛紛抱怨這個乘客太不自持了,怎麼著也等到了服務區再說啊。

正當我坐在那,難受又尷尬、胃裡翻江倒海的時候,坐在左後方的一個小男孩向我走過來。

他遞給我了一瓶水、一個橘子、還有一片暈車藥,然後說:“阿姨,你是不是特別不舒服啊,我媽媽說有的人坐車會暈車。你試試吃藥,再吃個橘子會好很多。”

心裡一陣暖意,那些抱怨的乘客們也突然安靜了。孩子送完東西就回到座位上坐下,我給孩子道謝時,看到他的媽媽正用微笑的目光注視著他,母親眼裡充滿贊許和驕傲。而我對這個母親,同樣感激。

一個孩子好不好,其實跟他學習有多好,會多少才藝關聯不大。而是,你通過他,能看到他對這個世界充滿關切,不冷漠、不自我,凡事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有一顆“同理心”。有同理心的孩子,其他地方也不會太差。

》有同理心的孩子,懂得謙讓和分享,玩具會和小夥伴一起玩↓↓

*推薦:德國Hape磁性迷宮立體玩具,益智玩具家庭必備。啟蒙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採用高品質的環保材料和德國製造工藝標準,寶寶最棒的玩樂小夥伴。

我時常想,什麼樣的媽媽能教出有“同理心”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絕對是自己的父母。有一次吃飯,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小孩坐鄰桌。席間,他竟然主動把好吃的菜轉到我面前,說阿姨吃菜。

我非常吃驚。那麼小的孩子,竟然都懂得照顧別人?太意外。可是細想之下,又不覺奇怪了。孩子的媽媽總是彬彬有禮地接待朋友,說話和氣,講究禮儀。正是他的父母平日裡待人接物的態度和原則,以及和家人相處的方式,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所以,父母管理好自己,定能言傳身教。

有時候,孩子難免對一些有爭執的事產生反抗、激烈情緒。

那日,我帶著孩子去玩具商店。商店裡通常會擺放一些供孩子們試玩的玩具。小小費玩一個磁鐵筆,正樂滋滋的。忽然,來了一個高半頭的小哥哥,小哥哥一過來,不玩另一隻磁鐵筆,反倒是搶小小費手裡的。

》二胎家庭更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做為媽媽,要對孩子一樣的關愛,買文具一人一個,孩子就不會搶 ↓↓

*推薦:可愛萌萌噠的卡通橡皮套鉛筆,橫條紋+波點筆桿,可愛中透著時尚,擦拭乾淨碎屑少。

這時卻傳來一個溫和的聲音,堅定地說:“你可以玩自己面前的筆,不用搶弟弟的。你想,如果哥哥姐姐也不讓你玩玩具,你會不會難過?”小哥哥的媽媽站在孩子背後說。

又是一個懂得培養同理心的媽媽。她的做法值得讚賞,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時不以大人的視角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情緒,接納讓孩子排斥的結果,而是從孩子的情緒入手,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

真正優秀的孩子,內心是如冬天的暖爐一般,善良、懂事。培養好習慣重要、賦予孩子好的教養也重要,當然同理心更重要。只有這樣的孩子,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才能討人喜歡,讓別人更願意配合他,與之共事。懂得與人相處,才有機會獲得更多機遇。

》除了同理心,培養好習慣也很重要,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主動吃飯、用水杯喝水 ↓↓

*推薦:babycare寶寶學飲杯,不含BPA,安全無味,抗摔,純淨的瓶體,防漏水工藝,寶寶使用媽媽安心。

【生活中,我們還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哪些好習慣】

]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會受用終生,因為這些習慣關乎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

1、多運動,對身體好

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為了實現這些夢想,孩子們每天埋頭於功課,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就是“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

*推薦:球類運動和孩子互動的特別好的方式。可升降兒童籃球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投可升籃,這款球籃的杆可以升降,1到12歲的孩子都可以玩。鐵杆加厚加強,安裝便捷,安全牢固。

2、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平時注意保潔,無論什麼季節都要做好室內通風和室內保濕;在傳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處,一定要去時要戴口罩。如果孩子得了傳染病要及時報告,應上醫院治療,在家養病治療時,不要讓他們到處亂跑,以免傳染給他人;告知孩子孩子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和亂扔雜物。

此外,教育孩子,衣服要整潔,吃完飯要用手帕擦嘴↓↓

*推薦:讓孩子隨身帶著手帕,擦嘴擦鼻涕,養成愛乾淨的好習慣。這款紗布四層高密度出口品質,柔軟吸水快,無螢光無甲醛,自然環保健康!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學會使用洗衣液或者肥皂,自己洗內衣、洗襪子,先從小件物品開始培養 ↓↓

*推薦:藍月亮洗衣液。中性溫和配方,保護衣物原色和纖維,讓衣物持久鮮豔如新、柔軟順滑。

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完全屬於自己必須面對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讓父母當自己的保姆,起床讓父母叫,衣服讓父母收拾;在學習上,也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和老師當自己的拐杖,讀書讓老師催,寫作業讓父母陪。試想,一旦父母離開了他們,誰來幫他們做這些事情呢?他們會不會變得手足無措,寸步難行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