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型男>正文

古代女人怎麼化妝?這過程比你想的還瘋狂

第一步:抹粉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打底,在臉上撲粉把臉敷的白白的。

中國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米粉雖然有一定粘性但定妝效果不好呀!!!於是愛美的古人隨後又發明出鉛粉、紫粉、珍珠粉、乾粉、水銀粉、檀粉、香粉等豐富的妝粉。東方女子追求肌膚白皙,妝容時先在臉上敷粉。這類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鉛(就是化學課上學的那個有毒的鉛),所以又稱鉛華。

七子白麵膜曾是宮廷的不傳配方,它可以淡斑、去痘、去黃等,是古今愛美人士的首選。宮廷配方 肌白勝雪。

100%珍珠按傳統工藝及現代科技精製而成。富含20多種人體必需的天然氨基酸和獨特的抗衰因數,珍珠粉具有獨特的延續老化、養顏、淡斑、嫩白作用。

粉質非常的細膩,可以提亮膚色,不會出現假面的效果。這款散粉的持妝性較久,易於塗抹,在控油方面做得不錯,油皮女生可以考慮入的一款。

這款蜜粉呈現啞光的妝容,非常的清透,粉質較細膩,保濕感不錯,做好皮膚的基礎護理之後打散粉,不會出現卡粉的尷尬哦!

第二步:塗胭脂

就是在臉上抹紅紅的東西,使面色紅潤,現在看到的很多古畫和陶俑上的紅色有點恐怖~~~

胭脂一開始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于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豔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藥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妝的指代。

唐代以後,女性的妝飾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胭脂的習俗始終不衰。直到明清時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時期那樣誇張了。

低調中的美,抹在臉頰不論是從自然度、柔和度還是持久度來說都是超棒的,如果你也想低調的愛自己,那就敗起來吧!

第三步:描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于戰國時期早在周代《楚辭·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的描述,說明用黛畫眉之俗,由來已久。

《詩經》有“螓首蛾眉”,漢魏時期出現了“城中好廣眉,四方畫半額”,唐代眉妝更是長、闊、濃的集錦之作,宋明時期的眉妝又重新興起纖細秀麗的長蛾眉。

自然易上色持久柔和易畫,防水性能超強,不會因為流汗或洗臉破壞美眉公主的可愛眉形!自動眉筆含有維生素E成分,可給保濕效果以柔和的使用感覺和優秀的持續性,表現適當的色彩和自然的化妝效果。扁頭形筆芯輕柔細膩,易於上色 粗 細 角度都可以隨意調附有眉毛整理刷,使用更為方便,就算是初學化妝的你也能輕而易舉

首先全鋼的設計就非常有手感!品質那真叫杠杠滴 不是那種飾品店的小眉刀可以比擬的! 其次很鋒利的一把小刀。刀套設計得非常緊實,不用擔心放在化妝包裡會脫落。藍色款刀片兩旁有防護套的設計,讓使用的過程更加安全。紅色款刀片無防護網,更適合熟練使用者使用,親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哦。

一邊可調整濃度,一邊可描畫眉毛,能自然地描畫並遮蓋有眉毛與沒有眉毛部分的色澤不均勻,可修飾出立體自然的眉毛,最淺色可用來掃鼻影。

第四步:染額黃或者貼花鈿

額黃也稱“鵝黃”、“鴉黃”,它是一種古老的妝飾

花鈿:唐朝裙釵施用花鈿較為遍及。

從顏色看 , 花鈿的顏色比額黃要富厚患上多。額黃一般只用一色;而花鈿則有多色 , 它的顏色凡是由質料自己所決議 , 如金箔為金色、黑光紙為玄色 , 魚腮骨為白的顏色等。也有按照圖案需要染上各類顏色的。最為精美的是一種“翠鈿”,它是以各類漂亮的翠鳥羽毛製成的 , 全般飾物呈深綠顏色 , 清爽新奇 , 極富諧趣。

粘附花鈿的膠水,主如果呵膠。這類呵膠生產于北方,相傳由魚鰾製成 , 其膠粘性極佳 , 可用來膠合羽箭。裙釵用其粘附花鈿時 ,只要對於之呵氣 , 並蘸少數口液 , 便能消融黏貼。卸妝時以熱水一敷 , 便可掀下。

第五部:點面靨也叫點丹

面靨是施於臉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 , 也稱妝靨,其原並不是為了妝飾 , 而是宮庭糊口中的一種特殊標誌。當某一後妃例假到臨 , 不克不及接管帝王“禦幸”,而又難以開口時 , 只要在臉上點上兩個小點 , 古代女官見之 , 即不列其名。往後這類做法被傳到平易近間 , 逐漸釀成為一種妝飾。

面靨的頒行要領 :

凡是用脂粉點染 , 也有像花鈿同樣 , 用金箔、翠羽等物粘附而成。妝靨的詳細外形 , 在盛唐以前 , 一般均作成大豆般的兩顆圓點。盛唐往後 , 面靨的規模有所擴展 , 式樣也越發富厚: 有的形如錢幣 , 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 , 稱為“杏靨”。講求的在本來面靨的四周,還飾以各類花草,俗稱“花靨”。 晚唐五代往後 , 因為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緣故原由 , 神州衣服形制逐漸變化患上拘謹以及守舊 , 但裙釵的妝飾平易近風卻有增無斂。

第六步:斜紅

斜紅是臉頰上的一種妝飾。 從唐朝墳墓群裡發掘出來的的女俑 , 臉都常繪有兩道紅色的新月形妝飾 , 這種妝飾光彩冶豔 , 形象離奇 , 有的還被存心描繪成殘缺狀 , 遠遠看去 , 正像白皙的臉上平增了兩道傷疤。這類妝飾 , 遂被稱為“斜紅”。從圖像看 , 唐朝裙釵臉上的斜紅, 一般都描繪在日頭穴部位 , 工致者形如弦月 , 繁雜者狀似傷 痕 , 為了造成殘缺之感 , 有時候還特在其下部 , 用脂粉暈染成血漬樣子容貌。

第七步: 唇脂

關於傳統的唇部化妝品,存在一種錯誤的說法。據這種奇特的意見,古代女性會把一種紅紙放在雙唇間,以唇潤濕紙面,就會讓紅色染到唇上。這個說法流傳頗廣,甚至在影視劇中得到反映,但是查閱古籍卻找不到絲毫類似的記錄。

在唐末、五代,唇妝花樣百出,女性爭相畫出與眾不同的唇形,有“大紅春”、“半邊嬌”、“內家圓”等各種奇巧名目。想必,這些如今僅留於文字記載的唇妝,都曾帶著各自的顏色、各自的形狀、各自的香氣,在最忘情的時分,以一種讓男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方式,印到他的手臂上,給他的心裡也刻下痕跡。

此外,還有一種利用唇印示愛的方式,那就是女性把塗好口脂的雙唇貼到白手帕上,在帕面印下自己紅唇的完整印痕,然後送給心上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